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SEC的CT及MRI表现。9例行CT平扫;8例行MRI检查,其中6例包含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8例MRI检查中2例行MRI平扫,4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只行MRI增强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板障。9例CT平扫示颅骨呈膨胀性改变,7例密度不均,其中5例病变可见钙化;2例病变密度均匀。6例MRI平扫,4例呈以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1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例呈短T1、长T2信号。6例DWI序列中5例呈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重组后,1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4例呈稍低信号。6例MRI增强检查,2例病变无强化;4例病变内部和/或边缘强化,同时1例邻近硬膜明显强化。结论SEC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全部病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CT平扫,3例行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结果颞叶8例,额叶3例,顶叶及四脑室底各1例,病变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MRI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12例无明显强化,1例仅见结节状强化。CT平扫4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呈低、等混杂密度;PET检查3例均呈低代谢改变。结论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7例,7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变均为单发.7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颈动脉分叉扩大.CT平扫病变均呈等密度.MRI示T1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可对颈动脉体瘤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刘红艳  张雪林  陈燕萍   《放射学实践》2009,24(4):376-380
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D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检查,1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皮层或累及皮层下,均单发,边界清楚;幕下5例、幕上7例。CT平扫,3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病灶边缘可见弧形钙化,且1例合并瘤内出血。MRI表现多样,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钙化或出血信号混杂;5例病灶囊性变明显,其中4例囊壁见等T1、等、稍高T2结节;FLAIR上2例病灶呈等低信号,边缘见高信号环影,余均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低信号,ADC值升高;MRS示肿瘤Cho和Cr改变不明显,NAA较正常参照侧增高;增强后病灶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结节样强化4例、病灶内环状强化1例、脑回样强化1例;无或轻度占位效应,无瘤周水肿。结论:DNT影像学表现多样,仍有呈慢性良性生长进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张鹤  罗济程  余强 《放射学实践》2005,20(6):517-519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7例下颌骨肿块患者中均经X线和MRI检查,6例行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下颌骨骨肉瘤。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检查有7例病变显示不清;6例呈棉絮状和不规则高密度,1例呈低密度,内有间隔;3例见骨膜反应呈“日光放射状”和“花边状”。CT平扫显示2例呈高密度,4例呈混合密度伴有骨皮质破坏、中断;5例见“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CT增强显示所有病例均有不均匀强化表现,4例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平扫MRI显示5例病变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例在T1WI和T2WI上均呈等、低信号;增强MRI显示2例病灶轻度强化;2例呈边缘强化,其内强化不均。结论:CT和MRI均可清晰显示下颌骨骨肉瘤的形态和内部结构,MRI显示髓内病变范围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GG)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这一少见脑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GG的影像学表现。10例中,1例仅行CT平扫,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灌注成像(pe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1例同时行PWI及MR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3例同时行CT及MPd扫描(包括平扫、增强及1例PWI)。结果:10.例中,1例为脑内多发病变,9例单发病变中,5例位于颞叶,2例于小脑,2例于基底节区。所有病变未见明显占位征象,瘤周水肿无或轻微。CT平扫3例中2例呈低密度,1例因病变小且位于左颞叶边缘,CT检查未发现病变;CT增强扫描2例见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平扫8例病变呈T1WI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DWI表现多样;MRI增强扫描8例呈环形强化、团片状强化、弥漫强化或无明显强化;PWI检查3例未见局部脑血容量(rCBv)升高;MRS检查1例仅显示NAA轻度减低,未见异常代谢产物。结论:GG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该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囊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9例肾上腺囊肿,5例行CT检查:1例呈圆形,2例呈椭圆形,2例呈分叶状。平扫囊肿密度均匀,CT值15~35HU,3例囊壁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2例囊壁呈环形强化,3例囊壁无强化。4例行MR平扫:均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并且囊内可见分隔,分隔与液体相比呈短T1短T2异常信号,厚薄均匀,边缘光滑。结论:CT、MRI是肾上腺囊肿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多囊性肾发育不良(MCDK)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MCDK患儿的CT及MRI表现,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12岁,平均4.4岁,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患儿行CT平扫、增强及MRI平扫检查。结果:11例中MCDK位于右侧者3例,左侧8例;异位MCDK1例,位于L4~L5椎体左侧缘;左肾节段性MCDK1例。MCDK合并同侧输尿管畸形3例。1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未发现MCDK,行MRI检查发现病变。MCDK的主要CT表现为肾床内无正常肾组织,被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囊肿影所代替,且囊间互不相通;MRI表现为肾区多个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囊性病灶,CT及MRI增强扫描示囊肿均无强化,间隔可见中度强化。结论:MCDK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MRI可发现细小病变,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学证实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生于鼻咽3例,上颌窦2例,鼻腔1例,鼻腔、筛窦及蝶窦1例,鼻腔、额窦、筛窦、蝶窦及上颌窦1例;病变边界较清楚,呈椭圆形3例,分叶状5例;病变最大径20~92mm,平均49mm。CT表现:鼻部病变造成周围骨质变形、变薄、移位、吸收,其中3例伴局部破坏;鼻咽病变位于黏膜下,黏膜表面光滑,邻近骨质未受累。与脑实质比较,平扫7例呈等密度,1例呈不均匀高密度;增强后2例呈中度、较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高度强化。MRI表现:T1WI、T2WI均呈等信号,其中7例T1WI信号较均匀,T2WI散在细条状略高信号,另1例可见片状短T1、长T2出血信号;增强后病变中度强化6例,显著强化2例,其中7例病变内可见强化更明显的细条状间隔,对应T2WI所示略高信号。3例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速升缓降型。MRI均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伴发的炎症及术后的复发。结论鼻部病变所致骨质变形和吸收、鼻咽病变黏膜下生长、MRI平扫等信号和增强后所示间隔强化是鼻及...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的影像学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71例患者的临床、CT、MRI、PET以及手术病理学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颞叶、脑干或小脑,其CT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位于颞叶者,呈“指状”低密度。23例患者(29个病灶)行CT增强扫描,86.2%(25/29)的病灶无强化。MRI示损伤脑组织的T1、T2弛豫时间延长,可呈不均匀信号改变。20例患者(29个病灶)行MR增强扫描,65.5%(19/29)的病灶呈“花环状”强化。2例病人行PET扫描,1例与CT及MRI所示病变相符合。3例患者颞叶手术切除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放射性脑坏死。结论 (1)MR平扫或增强扫描发现病变的敏感度均高于CT和PET。(2)T1WI和T2WI显示的不均匀信号提示为坏死,且均位于照射野内。(3)增强MRI所示的“花环状”强化,是放射性脑坏死的特征。(4)PET在放射性脑损伤诊断中可作为CT或MRI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8例,回顾分析其CT(5例,另3例未行CT检查)及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本组8例11个病灶,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颞叶6个病灶(6/11),顶叶、额叶、脑干及小脑各1个病灶,同时累及额颞叶者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皮层或部分病灶同时累及皮层下白质。5例CT平扫中,3例呈较均匀低密度;1例在低密度病灶中尚可见等密度小结节灶;1例可见边缘小斑块状钙化。8例MR平扫,T1WI,病灶均呈低信号,部分可见多个小囊状更低信号区。病灶外形欠规则呈多结节融合的脑回状或局部脑回不同程度扩大呈皂泡样隆起。T2WI除钙化斑呈低信号外,余均呈均匀高信号。1例可见病灶局部颅骨内板受压呈轻微弧形改变。2例行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所有病灶均呈略高信号;2例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病灶呈均匀略高信号;1例尚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显示等信号。增强检查,除1个病灶轻微强化外,余病灶均未见增强表现。3个病灶边界欠清晰,余病灶均可见清晰边界。2个病灶显示轻微瘤周水肿,余病灶均未见瘤周水肿表现。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并结合病史可大大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I表现特点.10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0例病灶均靠近脑表面,4例位于额叶,4例位于顶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颞岛叶交界区.病变呈扇形4例,倒三角形4例,不规则形2例.MRI表现上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_1长T_2信号,病灶以囊性成分为主,其内有分隔,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6例病灶可见邻近骨质受压变形.MRI增强扫描6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4例病灶见结节状或分隔轻度强化.结论 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可提高对DNET病变术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提高对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5例行MR I检查。结果男?女1?1,平均年龄29.6岁。临床以局部疼痛为主,2例可触到软组织肿物。14例共22处病灶。发病部位以四肢长骨居多,共17处病灶。9处病灶位于松质骨,8处位于骨干皮质。单发病变12例,多发病变2例。X线表现为偏心或中央型溶骨性破坏,单房或多房状,边界清楚,周围可有硬化边缘,部分病灶膨胀,皮质断裂,极少数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物。少数破坏区内可有点片状钙化。CT对病灶内的钙化、囊性变、皮质断裂及周围软组织肿物显示比X线平片清楚。在MR I上一般表现为均匀的等T1W I长T2W I信号,有时信号不均匀,其内夹杂斑点状低信号影及无信号影。少数病灶在T1W I、T2W I上呈混杂信号。结论综合各种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多数典型病例可明确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和MR 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的CT和MR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2例肝结核行CT平扫及CT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MR平扫。结果CT平扫1例呈不均质性低密度,病变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区,1例接近等密度;CT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2例病变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坏死囊变区周边轻微环形强化。1例MR平扫,T1W I呈低信号,T2W I呈等高混杂信号。结论肝结核少见,易误诊,CT及MR I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参考病理分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总结其特征。结果本组病变病理包括透明血管型8例和浆细胞型2例。CT平扫为等密度病灶,4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囊变,CT增强扫描示7例透明血管型病灶有明显持续强化,1例透明血管型病变与2例浆细胞型病灶呈轻度中度强化。5例行MR扫描,4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均为较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有明显持续强化。结论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以透明血管型居多,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明显持续强化,且钙化常见,而浆细胞型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呈稍高或高密度,MRI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除1例因肿瘤坏死致信号和强化不均匀外,余7例肿瘤密度、信号及强化较均匀;周围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1例肿瘤稍向周围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及DW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55例颅内表皮样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22例。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检查,其中26例行MR增强扫描,18例行扩散加权成像,26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表皮样囊肿位于脑外29例,脑实质23例,脑室3例。CT平扫24例呈低密度,2例密度稍高于脑实质。51例类似脑脊液信号,1例呈短T1短T2信号,2例呈短T1长T2信号,1例T1WI大部分呈等信号,少部分为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2例囊壁似有轻微强化。DWI上囊肿均表现为高信号,且ADC值高于脑实质。结论:形态不规则、类似脑脊液信号、DWI呈高信号、不强化是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不典型表皮样囊肿可呈其它密度和信号变化,可根据不强化和DWI呈高信号与其它类似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