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04-2406
选取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等临床指标,血清ESR、CRP、IL-6、IL-1β、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ESR、CRP、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98例(均处于活动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和治疗6、12周后对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潘氏法、速率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79.6%),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12周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ESR、CRP、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可快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关节功能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关节疼痛程度降低,双手平均握力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显著减少,关节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双手平均握力显著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分级Ⅰ级比例升高及Ⅱ级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8,P=0.253),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能更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因子水平及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状况和静脉血检测指标值。结果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时间、疼痛评分、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治疗后少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少(P 0. 05)。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值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ESR、CRP、RF值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 0. 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缓解关节症状,调节生化指标值,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非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RA)女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药物治疗的非绝经期RA女性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观察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组患者也可同时应用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DAS28评分、RF、ESR、IL-1、CRP、TNF-α和NF-κB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Ⅲ级药物毒性反应,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非绝经期RA女性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独甲氨蝶呤与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过程期间患者和医生双盲。对照组30例,采取单独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三联疗法,即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s B7-H3、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及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SR、CRP、RF、SB7-H3、INF-γ、IL-2、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三联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ESR、CRP、RF及s B7-H3、INF-γ、IL-2水平,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应用通痹祛瘀散外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痹祛瘀散外敷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RA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血清致炎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应用通痹祛瘀散外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病情,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DAS28指数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比对照组少,晨僵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CRP、ESR水平、DAS28指数及VAS分值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比对照组(66.67%)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缓解疼痛,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对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观察急性相反应物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40例RA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ESR、CRP水平,记录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records,HAQ),并根据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ESR计算出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评估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清急性相反应物ESR、CRP水平下降,临床疗效评估HAQ评分、DAS28较前明显改善。ESR和CRP与IL-1β、IL-6及TNF-α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可下调RA患者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水平,降低炎症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ESR、CRP与血清IL-1β、IL-6及TNF-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商品名:云克注射液)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期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患者随即分入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用云克注射液+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医生评价、病人评价、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类风湿因子滴度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晨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医生评价、病人评价、ESR、CRP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云克注射液加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是治疗难治性活动期RA快速起效的安全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美洛昔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6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雷公藤多苷+美洛昔康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美洛昔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致炎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关节功能[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RF、ES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CR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AS28、WOMAC、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美洛昔康治疗RA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调节血液黏稠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情,缓解疼痛和关节障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秦息痛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IL-17、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秦息痛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血清促炎因子与RA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R、CRP、血清IL-17、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IL-17、IL-6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秦息痛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降低血清IL-17、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老年活动性RA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来氟米特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艾拉莫德。比较2组治疗前后欧洲抗风湿联盟制定的改良类风湿活动指数(3变量)(DAS 28-3)评分、关节肿胀数、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1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1)、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及25羟维生素D[25(OH) D]。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DAS 28-3评分显著降低,关节肿胀个数和关节压痛个数显著减少,关节晨僵时间显著缩短,血清TNF-α、s TREM-1、ESR及RF水平显著下降,骨代谢指标25(OH) D及TPINP表达水平显著增加,NTX-1、β-CTX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DAS 28-3评分、关节功能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RA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抑制骨吸收,促进骨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A对照组38例和B对照组32例,观察组使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A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B对照组使用艾拉莫德单独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减轻(P0.05或P0.01),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VAS评分均较A、B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关节肿胀数仅较A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较单用疗效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病程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5例RA、76例对照组血清中IL-32、MMP-13及IL-10的水平,并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与对照组比较,IL-32、MMP-13、IL-10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重度活动期组IL-32、MMP-13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IL-32、MMP-13水平与抗CCP抗体、ESR、hs-CRP、RF、DAS28、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IL-10与ESR、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IL-32、MMP-13及IL-10与RA的形成、病程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观察RA病情活动、疗效判断及预后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腺肽肠溶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肠溶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疼痛程度、血沉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VAS评分、E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肠溶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影像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部X线的表现与临床指标关系。方法:对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RA病例行双手正侧位X线检查,分为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I期表现的32例(第1组),符合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28例(第2组),分别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关节肿胀个数进行两组比较,以及对影像学Sharp评分和临床各指标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RA患者的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第2组明显高于第1组,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harp评分与ESR、CRP、RF、关节肿胀数均有相关性,它们的r值、P值分别为r=0.414,P=0.001;r=0.481,P=0.000;r=0.333,P=0.009;r=0.261,P=0.044。结论: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明显高于类风湿关节炎X线Ⅰ期表现的患者,Sharp评分和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有一定相关性,说明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评价DFPP对RA的作用。方法RA活动期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2~3次,比较单次DFPP前后血RF、CRP和ESR的变化,并观察疾病的活动性与置换出血浆颜色的关系。结果DFPP后RF、CRP和ESR下降率分别为22.55%、57.08%和50.48%,均明显低于置换前(P均〈0.001)。活动期RA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墨绿色混浊,黄绿色清亮;墨绿色者疾病活动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CRP、ESR),均明显高于绿色和黄绿色患者(P均〈0.001)。结论DFPP能明显降低RA活动期患者的RF、CRP、ESR;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颜色深浅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疾病活动性越高,颜色越深且越混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MTX)及雷公藤多甙方案(TMP方案)和MTX联合来氟米特方案(ML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87年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TMP方案选择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ML方案选择使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评估2组治疗4、12周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第4、12周的ACR20、ACR50、ACR70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4、12周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晨僵、血沉、CRP、VAS等指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