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管理经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0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其中室间隔缺损(VSD)82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10例,PDA 4例.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后痊愈101例,成功率97.12%.手术后死亡3例,均为发生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4例:3例为肺不张,1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雾化吸入、吸痰、拍背、抗炎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科学的围术期管理方法,能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获得满意的疗效.积极改善患儿的心功能、肺功能、保持内环境平衡是此类患儿围术期管理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曲前列尼尔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行外科手术的97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根据围术期有无使用曲前列尼尔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前肺动脉压力、阻力、左心室大小及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平均肺动脉压力(51±19)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2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5)。试验组术后的气管插管时间也低于对照组[(10.3±3.5) h vs.(16.6±5.7) h, t=2.200, P=0.040]。试验组术后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该研究无麻醉意外和麻醉死亡,两组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 P=0.563)。结论曲前列尼尔可降低围术期肺动脉压力及手术风险,用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管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n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前后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有服药指征的CHD合并PAH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给予西地那非治疗,B组患儿口服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用药后定期随访,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A组共30例,男17例,女13例。B组共20例,男8例,女12例。①A、B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B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②A、B两组治疗后3、6个月心超提示肺动脉压力均较前降低,B组降低更显著(P<0.05);③A、B两组治疗前后检验结果、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停留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患儿均良好耐受,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西地那非能够降低儿童CHD手术前后合并PAH的肺动脉压力,而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片治疗儿童CHD 术后PAH 疗效更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先心病( 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经导管封堵术前后患儿血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epeptide,BNP)、血管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西地那非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患儿60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 (SPAP)< 70mmHg,3岁<年龄<13岁,随机分为2组:A组(西地那非组,n=30)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每次1mg/kg,每天2次);B组(无药物干预组,n=30).2组患儿年龄、肺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于封堵术前当天及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抽血检测BNP、ET-1浓度.药物干预组患儿自术后3天抽血后开始服药.结果 1)封堵术前,A、B2组血BNP、ET-1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行封堵术后,A组血BNP、ET-1水平较封堵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BNP、ET-1水平较封堵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2)术后1月,药物干预后患儿血BNP、ET-1浓度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介入治疗术后,CHD伴PAH患儿的血BNP、ET-1浓度较术前降低.西地那非可使其得到改善.血BNP、ET-1水平测定可能成为CHD患儿经导管封堵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未经手术治疗的18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小儿,随机均分成3组(n=61),分别为A组(西地那非治疗组)、B组(卡托普利治疗组)、C组(前列地尔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0、14d,测定3组患儿的肺动脉收缩压(PAP)和血压(BP),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第7天起A组患儿PAP值明显低于B、C 2组(P﹤0.05);治疗第10天起B组患儿PAP值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第3天起A、B 2组患儿PA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组患儿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 2组患儿BP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d起A、C 2组患儿BP值均明显高于B组患儿(P﹤0.05).B组患儿治疗第14天的B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C 2组患儿治疗前后BP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西地那非的61例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西地那非口服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优于前列地尔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 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5kg以下VSD婴儿134例,年龄(3.9±1.9)月。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同期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0.7%,死亡原因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肺炎14例,肺高压危象6例,肺不张4例,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4例,胸腔积液1例。133例随访6个月~6年,生长发育良好;VSD残余分流2例,1年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已自动愈合。结论:低体重婴儿V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时机、正确合理的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马周瑞  杨应南  李亚雄  陈智豫  郑世营 《医学综述》2009,15(5):799-800,F0003
目的探讨婴儿心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管理要点。方法作者回顾总结昆明市延安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9月255例婴儿VSD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本组患儿年龄28d至12个月(平均9.7个月),体质量4~10kg(平均7.24kg),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膜周部VSD219例、干下型VSD19例、肌部VSD6例、混合型11例。全组补片修复242例,直接缝合13例。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13例,重要并发症13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d,出院时心功能和健康情况良好。结论婴儿VSD手术治疗效果良好;VSD如对心肺功能已造成损害或预计缺损难以自行闭合者均应在婴儿期手术修复;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前列尼尔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重症PAH患者147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共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77例,对照组70例,给予对照组曲前列尼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两组均治疗21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cGMP)、腺苷酸环化酶(cAMP)含量、血清炎性因子[Apel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1%和78.57%(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FEV1/FVC和FEV1%pre、NO、ET-1、cGMP、cAMP、hs-CRP、TNF-α、Apelin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早期手术时机、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问题。方法对婴儿大型VSD合并肺动脉高压60例(VSD膜周型46例,肺动脉瓣下型14例),均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术后无死亡,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所有患儿活动量和生长发育改善,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无后遗症。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和改善婴儿大型VSD多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完善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峰  丁力  金丹群 《安徽医学》2007,28(1):48-49
目的总结6个月以下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6个月以下VSD合并重度PH患儿20例,体重4.5~7.5kg,年龄2~5.5个月,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肺部感染11例,1例气胸,心律失常4例,多器官功能不全2例,死亡2例。结论小婴儿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肺部并发症最常见,合理有效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分析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GPBB、cTnI、CK、CKMB、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GPBB、cTnI、CK、CKMB单独检测相比,各项目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P<0.05)。因此, GPBB、cTnI、CK、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BNP在老年C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83例(CHF组)和健康老年人62例(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浆BNP和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NP在老年CH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CPSI)对心肺转流(CPB)下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DVR)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二尖瓣和主动脉联合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处理组(n=20)、停搏处理组(n=20)和后处理组(n=20).预处理组:采用转机前静脉注射CPSI 2.0 g;停搏处理组:500 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儿外周血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及其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儿,采用改良Ross评分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8例,于入院时即刻、治疗5 d后抽取外周血分别检测BNP、hs-CRP、cTnI水平,以改良Ross评分作为参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103例患儿中存活92例,死亡11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hs-CRP、cTnI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入院即刻BNP、hs-CRP、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重度组患儿的BNP、hs-CRP、cTnI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患儿BN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和中度组患儿治疗5 d时的hs-CRP、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儿的存活率为100.00%,中度组存活率为90.24%,重度组存活率为81.58%,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中、重度组死亡患儿BNP、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死亡患儿BNP,hs-CRP、cTn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儿BNP、hs-CRP、cTnI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7,0.562,0.381),与预后呈负相关(r=-0.817,0.741,0.776).结论 外周血BNP、hs-CRP、cTnI水平与心力衰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性相关,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血压正常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浆cTnI和BNP水平将74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PE患者分为三组:Group 1组(n=22),血浆cTnI水平≥0.1μg/L且BNP水平≥100 ng/L;Group 2组(n=20),血浆cTnI水平≥0.1μg/L或BNP水平≥100 ng/L;Group 3组(n=32),血浆cTnI水平<0.1μg/L且BNP水平<100 ng/L。分析cTnI和(或)BNP升高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功能不全与APE患者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间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P2亢进、心率、动脉血PaO2、P(A-a)O2及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不良事件分别为12例(54.5%)、4例(20%)、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4例APE患者中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的P(A-a)O2、cTnI、BNP高于右心功能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联合应用血浆cTnI、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血压正常的APE患者中有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NT-BNP)在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300例患者,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甲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乙组)各150例,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NT-BNP浓度,分析各组之间血浆NT-BNP浓度的差异。结果:甲组血浆NT-BNP浓度显著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BNP有助于快速准确鉴别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鉴别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类型中的意义。方法对16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62例(A组);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58例(B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C组)。采用单克隆非均相免疫法测定全血BNP浓度。结果 3组患者BNP分别为87.5(50.0~157.0)、472.5(324.0~652.0)和541.5(364.5~729.5)ng.L-1,3组间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组BNP浓度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测定有助于判定肺动脉高压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但不能鉴别心功能不全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70例,均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将患儿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西地那非组(n=37)和对照组(n=33),2组患儿年龄、肺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均在强心、利尿基础上,西地那非组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每次0.5 mg/kg,每4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前列腺素E1维持[5 ng/(kg.min),6~8 h/d]。2组均用药7~10 d,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压(BP)、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地那非组患儿治疗7~10 d后肺动脉压降低[(74.6±9.8)mmHg vs(58.3±7.7)mmHg,P<0.05]、动脉氧分压升高[(76.6±7.6)mmHg vs(88.3±5.8)mmHg,P<0.05]、血氧饱和度增加[(89.3±2.4)%vs(94.6±3.4)%,P<0.05],而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92.8±12.3)%vs(93.3±15.6)%,P>0.05],治疗后西地那非组与治疗前相比肺循环改善,而且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地那非能有效减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增加手术矫正心脏畸形的安全性,且给药方便、价格便宜,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NO)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120例PPHN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给予HFOV治疗,观察A组40例给予NO吸入联合HFOV治疗,观察B组40例给予米力农联合HFOV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肺功能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和肺动脉压力及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C反应蛋白水平,并统计对比3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Pa O2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FiO2、OI、PAP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FiO2、OI、P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血清D-D、BNP、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血清D-D、BNP、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吸入联合HFOV治疗PPHN患儿,可调节血清D-D、BNP、CRP水平,改善血气指标、肺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9年1月入院的1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鄄tine kinade 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外周血NLRP3、Caspase-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I及MY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8.6%);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显著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NLRP3炎性小体水平,发挥显著抗炎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