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近年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反复病毒性感冒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白血病患儿本身免疫力低,而化疗药物的长期应用可造成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并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与细菌清除功能,进而使患儿呼吸系统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极易发生化疗后呼吸道感染[1]。周郁鸿教授是国家级名老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10岁,因头晕、乏力半个月,发热、咳嗽3天入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东北地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制定合理的甲氨蝶呤解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为实现个体化给药奠定基础.方法 搜集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该院小儿血液内科接受甲氨堞呤(3g/m2)化疗的东北地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定时取血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结果制定救援方案.研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对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48h不同个体血药浓度结果差异较大(0.10~23.00μ mol/L);48 h血药浓度大于1.0μmol/L的患者的解救次数和血药浓度监测次数均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小于1.0μmol/L(P<0.01);与血药浓度小于1.0μmol/L的病例比较,血药浓度大于1.0μmol/L的病例不良反应的病例有增加趋势,但统计结果不显著(P>0.05).结论 大剂量甲氨堞呤化疗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优化治疗方案.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升高有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的趋势,该不良反应可逆.临床治疗中,可根据病人情况将甲氨蝶呤剂量增至患儿可耐受剂量,定时监测并根据血药浓度结果制定解救方案,可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儿童急性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髓系少见。正确的诊断对该病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尤为重要。我院小儿科收治一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因该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化学染色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核仁形成区 (NORs)是转录核糖体 RNA的 DNA片断 ,含有嗜银蛋白 ,因而可通过一种简单的银染色技术显示 ,已有研究表明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的数目和结构特征与r RNA转录水平和细胞增殖水平相关 [1 ] 。近年来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 ,发现它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肿瘤的分型、分级有很大帮助 [2 ] 。本文应用该技术对 1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 L)和 2 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细胞质核仁区嗜银蛋白作了检测 ,并比较了两者的 NORs数目和形态学特征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  相似文献   

7.
边爽  高晖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70-73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期间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儿童医院确诊为ALL开始进入维持化疗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即“常规化疗组”及观察组即“常规化疗+槐杞黄颗粒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化疗方案按期给予“6-MP+MTX+VDS+DX”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分别予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6月,定期随访6月。观察感染发生率,监测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CD4+,CD8+)的变化。以探讨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ALL维持期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进入常规维持化疗前进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检测,结果无统计意义;分别于开始维持化疗2周,1月,3月,6月进行相关指标监测,维持化疗期间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比较:相同测定时间点对照组CD4+及IgG、IgM、IgA的值低于观察组水平。结论:通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化疗期间不间断口服槐杞黄颗粒6月,患儿感染率降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提高,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实施个体化给药避免或减少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184 3例, 对患者性别, 年龄, 危险度、药物、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涉及高危组患者居多;涉及药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居前3位;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以血液系统最为常见;骨髓抑制并发感染与危险度及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ADR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 其中以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对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2岁。因面色苍白,左乳房包块1月入院。半年前已在我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给予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强的松)四个疗程后完全缓解出院,以后自动停止治疗。入院前1月出现发热,面色苍白,同时左乳房有一核桃大包块出现。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颈部、腋下及  相似文献   

10.
PVDL诱导治疗儿童急淋白血病及晚期淋巴瘤疗效分析杨剑倩谢晓恬刘兴元王耀平*(附属甘泉医院小儿血液/肿瘤专科上海,200065)(*上海儿科研究所上海,200092)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诱导治疗;联合化疗;疗效;毒副作用中图号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氨甲喋呤(MTX)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6例患儿的中性粒细胞进行了体外实验。结果 ①MTX影响患儿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MTX不影响患儿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还对粒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与MTX孵育过的中性粒细胞形态大致正常。结论 在估价患儿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儿女,10岁,因面色苍白2周、皮肤淤斑1周,发热3天入院。患儿于2周前出现面色苍白,伴头昏、乏力,约入院前1周右颈部及双下肢出现散在淤斑及出血点,3天前出现发热。入院查:体温38.4℃,中度贫血貌,肝右肋下6cm,质中,脾左肋下1.5cm,外周血白细胞15.4×109/L,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87%,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型。予COD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强的松)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并予三联鞘注。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抽搐,表现为面部肌肉及右侧手指抽动,持续约5分钟,无双眼凝视及意识丧失,予安定静注后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化疗后院内感染特点及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ALL接受CCLG-2008ALL方案化疗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感染率高达95.8%,呼吸系统为最常见感染部位,91.3%有发热临床感染症状.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CCLG-2008ALL方案化疗,骨髓缓解率高,但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程度重,及时而强有力的抗感染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低钠血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低钠血症的发病率、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院血液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ALL化疗后发生低钠血症的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规律治疗103例,发生低钠血症50例,发病率48.5%,其中22例(44%)发生2次或多次低钠血症。发生低钠血症事件74次,血钠水平(129.94±4.82)mmol/L,主要原因为SIADH(31.1%)及摄入不足或经胃肠道丢失(39.2%)。有症状低钠血症26次(35.1%),血钠水平(126.68±6.71)mmol/L;无症状低钠血症48次(64.9%),血钠水平(131.75±1.88)mmol/L,二组间比较,t=-4.9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低钠血症时静脉液体钠浓度有症状组为(0.33±0.03)%,无症状组为(0.35±0.03)%,t=-1.76,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钠血症可发生于化疗各阶段,但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2.51,P=0.06;F=1.91,P=0.14)。CAM方案化疗后低钠血症发病时间明显短于VDLD及VALD阶段,F=6.78,P=0.00。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应积极监测电解质水平,如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改变及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有无低钠血症及其病因,采取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淋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基质细胞(BMSC)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ATRA加进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培养18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例ALL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阳性率,用MTT方法检测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或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率。结果 药理浓度的ATRA(1.0μmol/L)使ALL骨髓基质细胞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使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或肿瘤细胞的粘附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药理浓度的ATRA可增强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是由于骨髓红系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选择性再生障碍,引起单纯红系造血衰竭,而髓系、巨核系、淋系正常的一组少见贫血综合征。根据其发病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成人发病多属慢性。周郁鸿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的临床,尤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收益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DAE、DA两种方案的疗效,达CR的疗程和副作用。方法 对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59例,分别给予DAE、DA方案化疗,并对两种方案的疗效、疗程和副作用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①初治ANLL DA方案的CR率65.5%,DAE方案CR率73.3%,两者CR率P>0.05;②达RC时所需的疗程,DA方案1.7疗程,DAE方案1.4疗程;③两方案毒副作用大致相似,可以耐受。结论 DAE方案并不能提高CR率,但可加快CR过程,且不增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中治愈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细胞形态、免疫、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学分型在儿童白血病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以及对残留白血病细胞的追踪,常用化疗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的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患儿及不同个体化疗药物代谢特点的研究,使白血病化疗的治愈率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标危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疗完全治愈率已达80%以上。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提高白血病治愈率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重视患儿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减少医疗费用成本。那么,临床医生应该如何应用医学科学,伦理学、哲学对白血病患儿制定科学、客观、有效的化疗决策呢?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行化疗治疗的患儿,对其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中,4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出现过敏反应,4例出现口腔溃疡或溃疡破溃,11例出现骨髓抑制,经积极治疗与合理护理后均有所缓解。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应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良好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