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动皮质电刺激(MCS)于1989年首次应用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近年来,这项技术也开始用于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包括调节皮质-基底节纤维联系环路、兴奋患侧运动皮质但抑制健侧运动皮质、调节脑组织可塑性以及电活动重新同步化等.文章就M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可能机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过多、运动减少或肌张力障碍等。即可能是部分脑血管病的唯一征象,也可能在初发症状之后逐渐表现出来。大部分是由于基底节或丘脑区损害引起。多数脑血管病所致运动障碍是自限性的,预后一般较好。本文就运动障碍与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患病率高达20%~30%,年发病率在1%以上。芝加哥1989年国际专题工作会议将本病分为5型,即反流型、运动障碍型、溃疡型、特发性或原发性及吞气症5型。笔者在导师李乾构教授指导下,结合临床体会,将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的中医学病机特点总结如下。1脾胃虚弱外感、内伤饮食、情志因素等均可损伤脾胃,造成脾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及运动功能,导致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从中医辨证来看,在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的患者中脾胃虚弱者多见。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系统观察了慢性胃炎、胃下垂、溃疡病等600…  相似文献   

4.
水针、电针治疗小儿脑瘫132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学军  安美平 《山东医药》2005,45(34):74-74
小儿脑性瘫痪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2004年10月~2005年8月,笔者采用电针、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1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诊断】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上腹痛:指上腹正中部疼痛,可为隐痛、胀痛、空腹痛或餐后痛等; 2.上腹不适:指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 (二)临床类型 1.运动障碍型:以上腹胀、暖气、早饱和恶心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泌减少引起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及非运动障碍。传统的药物疗法是在短期内补充DA,可缓解症状;其中左旋多巴是治疗PD的首选药物,但长期服用患者会出现精神症状、开关现象、剂末现象和晨僵少动等不良反应^[1]。最新研究^[2]显示,神经干细胞(NSC)移植术有望达到治疗PD运动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是冠心病的特征性表现。可逆性室壁运动障碍为心肌缺血所致,不可逆者常为心肌纤维化造成,前者冠脉搭桥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本文对比分析39例受检者左心室造影中室性早搏后连续两个窦性心搏造影图形,判断室壁运动障碍的可逆性和心肌收缩储备能力。对象与方法选择经病史、平板负荷心电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等确诊的15例正常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降胃灵Ⅰ号片(简称通Ⅰ片)治疗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10例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患者,分为通1片治疗组304例,吗丁啉对照组106例.观察通Ⅰ片的临床疗效和对胃动力的影响,并观察对小鼠胃排空及大鼠离体胃底条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69.8%,通Ⅰ片能明显改善症状,优于吗丁啉.实验表明该药能促进小鼠胃排空,使大鼠离体胃底条张力性收缩增强.结论:通Ⅰ片能显著改善胃动力,是治疗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12例老年人眼肌运动障碍性斜视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检查受试者复视、斜视的33cm和5m眼位、眼的9个方位运动情况,对有限制因素者行牵拉试验排查。采用复视像、Hess屏、同视机分析复视性质及受累肌;根据病史采用影像学、血生化和免疫检查;全身性疾病进行相关科室会诊。采取针对病因治疗及药物治疗,部分患者采用手术和三棱镜治疗。结果512例眼肌运动障碍性斜视患者单眼发病多于双眼(分别为476例和36例),单一眼肌受累的患者多于复合性眼肌运动障碍患者(481只眼和67只眼)。75.8%(388例)为神经原性损害,86例由于肌原性和38例限制性因素等导致了眼肌运动障碍。老年人眼肌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和高危险因素为血管性疾病所致,此外,因肿瘤、外伤、眼科手术后、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其中因炎症、感染及血管性疾病引起的斜视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老年人眼肌运动障碍性斜视的病因复杂,大多数的病因和高危因素是血管性疾病所致。临床诊治须注重结合全身病和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临床亚型已从运动障碍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吞气型、不定型5型,简化为运动障碍型、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3型。近年国内中医界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障碍型。  相似文献   

11.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指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造影或者超声心动图出现左室心尖部室壁运动障碍,收缩末期呈球囊样,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类综合征.本文对其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特点等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某些睡眠障碍疾病以夜间反复刻板的异常运动为特征 ,如抽动、扭动、磨牙等 ,有人将这类发生在睡眠期间的异常运动统称为夜间运动障碍 (nocturnalmovementdisorders)。实际上 ,在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中并没有夜间运动障碍这一名称 ,临床上常见的周期性肢动症、不宁腿综合征属内源性睡眠障碍 ,节律性运动障碍、睡眠磨牙症等属于异态睡眠(parasomnia) [1 ,2 ] 。还有一些睡眠障碍如睡眠惊跳症 (sleepstarts)、夜间腿抽痛 (nocturnallegcramps)、新生儿良性肌阵挛 (benignneonatalsleepmyoclonus)、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nocturnalparoxysmaldyston…  相似文献   

13.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6):459-459
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临床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兹定于2007年10月15—19日在上海召开“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暨帕金森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进展及相关前沿基础研究成果。会议主要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帕金森病专家主讲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循证医学及作精彩的学术报告。大会由国际运动障碍学会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主办,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委员会、上海…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舌、面一颊运动障碍常常认为是老年人的口咀嚼综合征,该综合征因伴有重复的、不能控制的、非故意的舌、面、颊和咀嚼肌的运动而能很好确定。它常常与神经松弛剂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舌、面—颊运动障碍是相同的。作者收集了2年内所有年龄在50~79岁因舌、面—颊运动障碍在神经科会诊的患者,并系统地排除了药物、酒精中毒、脑半球或脑干机能障碍,以及具有全口假牙应用抗痉挛药物的病人或任何已知的运动障碍的病史。大多数病人诉说下背痛或颈  相似文献   

15.
尤瑞克林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其发病机制为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导致突发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2005~2007年,我们应用尤瑞克林治疗2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运动障碍疾病大多为隐匿发病,缓慢进展,病程较长,为典型的慢性疾病。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某些运动障碍疾病在特殊情况下或某些特殊类型的运动障碍疾病完全可以表现为急性快速发病,出现包括高热、意识不清以及步态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阶段糖尿病胃运动障碍诊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宇  路国涛 《胃肠病学》2012,17(2):83-86
糖尿病患者常见胃运动障碍,表现为上腹胀、早饱、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影响降血糖药的药代动力学,造成餐后血糖升高与降血糖药或胰岛素的血浓度高峰不匹配,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与稳定。糖尿病不同阶段胃运动障碍表现形式不同。核素法是最常用的胃排空诊断方法。糖尿病胃运动障碍的处理包括饮食调节、促动力药以减轻症状、控制血糖,针对胃轻瘫的治疗包括胃电刺激、内镜下幽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内镜下放置鼻胃空肠营养管或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食管痉挛是以食管的一种不协调收缩运动为动力学特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弥漫性食管痉挛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等最新进展,并作出较客观的评析,为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21世纪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胃运动障碍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目前胃运动功能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胃电图、胃排空等,本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电图及胃排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肝组织受损时,胃肠道是受影响最早且最严重的肝外器官.肝硬化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早饱、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这种由肝功能不全或失代偿而引起的胃肠道在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及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又称为肝性胃肠功能障碍,其中以胃肠运动障碍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