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表达在脂肪细胞中选择性减少,而脂肪组织特异性GLUT4基因敲除小鼠可产生继发性的肌肉及肝脏的胰岛素抵抗,提示脂肪组织可分泌一种循环因子,导致全身性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可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2.
脂肪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肥大的脂肪细胞分泌过量脂肪细胞因子,促进了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主要由肝脏合成,负责维生素A的转运.新近研究发现,RBP4是一个新的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体脂分布和糖尿病均有密切联系,它的发现为明确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3.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视黄醇转运体,其主要作用是将视黄醇从肝脏转移到外周。已有研究表明RBP4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且血液循环中RBP4的水平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与这些疾病密切相关。鉴于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RBP4与NAFLD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探讨了可能的致病机制。该文主要从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等方面,就RBP4在NAFL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是一种亲脂载体蛋白,也是一种疏水小分子结合蛋白,在体内负责结合并转运维生素A的各种活性代谢物(视黄醇类),从而协助维生素A发挥其主要生理功能。临床多项研究显示RBP4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且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将对RBP4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轻及衰老大鼠脂肪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用Bergman创立的微小模型技术评价年轻鼠(8~12周龄)和老年鼠(24个月龄)的胰岛素敏感性,取大鼠大网膜脂肪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RBP4,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BP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年轻鼠组比较,老年鼠组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而老年鼠组的RBP4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RBP4表达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衰老过程中大鼠脂肪组织RBP4表达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主要来源于肝脏和脂肪细胞的转运蛋白。过去认为其作用是转运血液中的视黄醇(维生素A)。而近期的研究发现,RBP4作为一种脂质因子,可能具有引起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参与一系列与IR相关疾病,包括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除外受到IR的影响,不同个体RBP4血清水平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储备能量、提供能量的器官,更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鉴定出一种新的参与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因子——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RBP4)。随后多项研究表明其可诱导胰岛素抵抗,并且发现血浆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血管疾病中均有升高。同时国内外一些研究报道了它与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糖代谢、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本文综述RBP4的结构、功能、测定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AFLD肝患者62例,正常对照6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清RBP4,同时检测其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酯蛋白(LDL-C)、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ALT、AST和RBP4显著增高(P<0.01),而且NAFLD患者治疗后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FBG、TC、TG、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RBP4可能参与其发病,在其早期诊断和评判肝脏损害程度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例孕晚期GDM孕妇及5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血清RBP4水平,同时测定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  相似文献   

10.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主要由肝脏合成,是血液中一种运送视黄醇的结合蚩白,亦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小鼠实验发现,其在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使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下降,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肥胖、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含量与正常者相比升高,其可能与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桂皮醛抗糖尿病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桂皮醛抗糖尿病的效果并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普通饮食),其余32只大鼠予高脂高糖饮食、链脲佐菌素,造成2型糖尿病成模大鼠(24只),分为糖尿病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200 mg·kg-1·d-1)和桂皮醛治疗组(40 mg·kg-1·d-1),每组8只.经药物干预4周后测各组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血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Western blot对血清及组织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葡萄糖转运载体4(GLUT4)蛋白水平进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组织p85α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桂皮醛降糖、降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效果明显[空腹血糖:(22.7±4.0)比(7.5±1.5)mmol/L;甘油三酯:(1.53±0.13)比(0.77±0.15)mmol/L;HOMA-IR:8.0±3.0比61.2±12.1,P<0.01];糖尿病组血清RBP4升高了1.68倍,GLUT4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下调了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桂皮醛明显降低了(28.6%)血清RBP4水平(P<0.05),下调肌肉p85a蛋白表达(0.51±0.05比0.43±0.04,P<0.05),同时上调IRSl蛋白表达(0.52±0.05比0.03±0.06,P<0.05),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GLUT4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桂皮醛具有良好的降糖调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其药理机制与降低血清RBP4水平以及调节肌肉组织p85α和IRSI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收集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瑞金医院妇产科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195例(妊娠糖尿病组99例,正常糖耐量组96例),同时收集65例非妊娠期健康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排除急慢性疾病,并统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RBP4水平.与非妊娠正常对照组相比,妊娠期妇女血清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显著升高[(43.04±1.85对33.84±2.17)ms/L,P<0.01].在妊娠期妇女中,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甘油三酯是血清RBP4水平升高的独市危险因素(r2=0.165).本研究结果提示,妊娠期妇女血清RBP4水平较非妊娠妇女显著升高,而与正常孕妇相比,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更高;在妊娠期妇女中胰岛素抵抗和甘油三酯水平与RBP4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复杂,与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通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血管扩张,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RBP4也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关,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运动、减重手术、贝特类调脂药、格列酮类的干预可降低RBP4水平,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动物与人类的研究中均发现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有关RBP4的结构和功能、RBP4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与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2型糖尿病以及遗传-环境-代谢应激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胰岛素抵抗(IR)与其发病关系密切.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调节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胰岛素作用的脂肪因子,与IR发病相关.目前RBP4与NAFLD的关系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RBP4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在衰老过程中表达差异,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衰老过程中出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可能机制。方法:用Bergman创立的微小模型技术评价年轻鼠(8~12周龄)和老年鼠(24个月龄)的胰岛素敏感性,取大鼠肝脏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RBP4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BP4和PPA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年轻鼠组比较,老年鼠组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而老年鼠组的RBP4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衰老过程中大鼠肝脏组织RBP4表达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或门诊就诊且年龄、性别组成相匹配的45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采取静脉血作常规血生化检查,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RBP4水平,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RBP4与血压变异性以及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RBP4水平、24h收缩压标准差(24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RBP4与HOMA-IR(r=0.443,P<0.01)、24SSD(r=0.419,P<0.01)、dSSD(r=0.432,P<0.01)、nSSD(r=0.372,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视黄醇结合蛋白4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加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的变异性,促进脑梗死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4月至10月卫生部北京医院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糖尿病组(BMI≥25)50例、非肥胖糖尿病组(BMI<25)45例,并将30名正常体重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RBP4浓度,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肥胖糖尿病组RBP4明显高于非肥胖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RBP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腰围(W)、HOMA-IR、BMI、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腰围、HOMA-IR为影响RBP4的最显著因素。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显著升高;腰围和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清RBP4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胡晨波  高勤  李仲平  储峰 《肝脏》2011,16(6):500-502
一、RBP4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属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家族的成员。血清RBP4为分泌型RBP,是一种单一肽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1KDa,由1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968年RBP4首先在人类的血清中分离出,随后在其他脊椎动物中如鸟类和鱼类也分离出RBP4。按照其序列的同源性可以将RBP分为五类: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胞内视黄醇结合蛋白、胞内视黄酸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骨骼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 P13K)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水平,以及给予吡格列酮干预后其活性的变化,探讨RBP4与IR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1只,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24只,饲以高糖高脂饲料。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IR组和IR+吡格列酮干预组(干预组),每组12只;IR组和干预组继续饲以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大鼠同时给予吡格列酮20mg·kg 1·d-1灌胃,持续8周。第16周末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RBP4水平,RT-PCR测定附睾脂肪组织RBP4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骼肌PI3K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AOPP水平;并取大鼠腹腔内肠系膜、附睾、腹膜反折处的脂肪组织称质量,计算腹部脂肪含量与体质量的比值。 结果 (1)IR组大鼠体质量16周后明显增加,TG、LDL-C、FINS以及脂体比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HDL-C则明显降低;吡格列酮干预后,干预组体质量、TG、LDL-C、FINS以及脂体比较IR组有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2)IR组大鼠血清及附睾脂肪组织RBP4水平和血清AOP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水平明显降低;(3)IR组大鼠骨骼肌组织PI3K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吡格列酮干预其表达水平升高;(4)相关分析表明大鼠血清RBP4与FINS、脂体比、LDL-C呈正相关;与HDL-C、骨骼肌组织PI3K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1)IR大鼠RBP4、AOPP水平升高,RBP4是致IR的脂肪细胞因子,并可引起机体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增强;(2)RBP4降低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与其削弱胰岛素信号转导作用有关;(3)吡格列酮可降低IR大鼠RBP4及血清AOPP水平,增加骨骼肌PI3K表达,从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