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也是容易感染HIV的高危群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继续蔓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问题,包括HIV感染及艾滋病人检出率较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等;同时探讨了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的预防干预措施,包括强化宣传教育,有效落实防治工作;规范化管理流动人口,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也是容易感染HIV的高危群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继续蔓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问题,包括HIV感染及艾滋病人检出率较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等;同时探讨了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的预防干预措施,包括强化宣传教育,有效落实防治工作;规范化管理流动人口,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规划网络平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并观察评估效果。方法选取芜湖市市区流动人口集中的10家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本次研究现场,随机从每个接种门诊抽取一定数量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基线调查;根据预先设计的干预方案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再次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流动人口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9.35%和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6,P0.01)。结论依托免疫规划网络系统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干预效果较好,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仙居县
4 类流动人口进行抽样,开展艾滋病知识等的基线调查,然后进行综合干预及再调查,对干预前后指标进
行χ
2 检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流动人口艾滋病总的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1%上升到干预
后的94.0% (犘<0.05);干预前信息来源以电视和免费宣传材料为主,分别占61.0% 和39.4%,干预后
信息来源以医生和免费宣传材料为主,分别占89.5%和56.6%;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比例由
干预前的33.3%上升到干预后的87.2% (犘<0.05),是否愿意与艾滋病工友一起工作的人数由干预前的
27.5%提高至干预后的42.4%。结论 仙居县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对相关知识的提高效果明显,但在
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使用安全套自我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巩固干预
效果,遏制艾滋病蔓延。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61 0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和建立建筑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模式。方法:绍兴市柯桥区在建筑企业中推行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干预"八个一"工程。结果:新模式推广后,干预队伍得到加强,建筑企业流动人口干预人数从1 468人次增加到65 309人次,知晓率由37.6%提高到80.3%(P〈0.05),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来预防艾滋病由5.7%上升到43.9%(P〈0.05)。结论:建筑企业中推广防艾"八个一工程"是有效的干预模式,为类似地区流动人口行为干预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在艾滋病的流行和传播中,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大多处于性活跃期、防治知识相对缺乏、多性伴、商业性性行为等因素的促进下,使艾滋病在流动人群中流行和蔓延[1-3]。嘉善县是流动人口较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艾滋病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健康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萝岗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妇保卡档案的流动人口孕产妇512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两次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健康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中,干预后平均得分为(17.82±3.51)分,高于干预前的(12.96±4.5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15,P<0.05);干预前分别有57.2%、53.1%和35.7%的调查对象认为共用毛巾衣物、礼节性接吻及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干预后为85.5%、84.2%和78.5%(P<0.01);干预前"四免一关怀"、"孕产妇免费筛查艾滋病"政策的知晓率为28.4%、35.9%,干预后分别为80.6%、80.9%(P<0.01)。相关态度中,干预后平均得分为(12.65±1.81)分,高于干预前的(11.54±2.1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3,P<0.05);干预前67.6%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防控与自身相关,59.2%的认为能与艾滋病亲人朋友正常相处,干预后分别为87.6%、79.6%(P<0.01);相关行为中,分别有30.1%和38.7%的调查对象自愿在干预前、后接受HIV检测。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对艾滋病认知不足,通过健康教育材料、短信和讲座等宣教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其知识水平,改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促进预防感染的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如何在当地流动人口中开展控制性病 /艾滋病 ,利用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进行干预 ,进一步提高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 ,对干预对象采用宣传媒介、同伴教育及综合干预 3种方式进行为期 6个月的干预 ,再通过问卷调查 ,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 3个干预组在干预后性病 /艾滋病知识水平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安全性行为、正确的就医行为等方面 ,改善显著 (P <0 0 1)。[结论 ]在流动人口中 ,对不同人口学特征 (年龄、性别等 )选用恰当的健康教育方法开展干预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流动人口中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艾滋病知识干预,了解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变化,探索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上海浦东、长宁、嘉定、青浦4个区5个镇的3287名流动人口作为干预对象,按照不同人群分5组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平均得分为47.1分,干预后平均得分为60.1分,不同人群有敏感度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同时,健康教育效果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结论对流动人口来说,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是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比较有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艳  胡俊峰  吕繁 《中国健康教育》2010,(4):258-260,277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的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选取4009名7类不同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的115人深入访谈。结果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1.6%;其中,娱乐场所人员的知晓率最高(61.4%),家政从业人员和建筑工人的知晓率最低,分别为41.8%和42.9%。分别有10.1%、11.8%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内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性行为,不同类别流动人口的高危行为发生率不相等;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临时性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9.3%和53.4%;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性行为者中,分别有35.2%和27.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5.4%和29.0%的人从未使用安全套。5.6%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内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出现相关症状后,38.2%的患者选择去综合医院就诊,35.1%的患者到私人诊所就诊,21.8%的自己买药治疗,14.2%的未作处理,仅有7.1%的到性病专科门诊就诊。8.9%的调查对象接受过免费安全套,26.5%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材料,1.6%接受过完整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缺乏,容易发生高危行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和普通宣传教育两种模式对流动人口中女工进行艾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为期3个月的普通宣传教育和同伴教育。结果两组人员干预后知识总得分和态度总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知识得分分别为18.30±4.55分和29.17±2.45分,普通宣传教育组为17.58±3.53分和28.90±2.33分;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态度得分分别为11.15±3.01分和14.78±2.16分,普通宣传教育组为11.03±2.91分和13.87±2.17分。干预前后两组的知识态度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前,普通宣传教育组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频率比同伴教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比普通宣传教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后两组人员知识与态度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频率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同伴教育组提高比率优于普通宣传教育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有效艾滋病干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九江市浔阳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建筑工人、工厂务工人员3类流动人口共1864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使用同一问卷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度调查和获取知识主要途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文化程度较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多数为青壮年;以农村户口为主(占90.8%)。干预前流动人口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流动人口的不同工种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建筑工人提高的幅度最高。干预前不同工种流动人口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干预后主要途径为培训。结论针对不同工种流动人口采取培训、发放宣传品等不同侧重点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认知度,增强防病意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返乡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农村社区的角度(流出地),评估当前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在流出地选择返乡流动人口450人,利用自制问卷调查了解其接受干预情况及艾滋病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57.5%的调查对象在流入地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且艾滋病认知水平明显提高,但安全套经常使用率仅为9.7%,高危行为发生率达到24.8%;女性人群、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者接受干预的机会少;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能明显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OR=2.07,P﹤0.01)和相关知识(OR=2.01,P﹤0.01)的掌握,但对艾滋病高危行为态度、安全套使用率以及高危行为的发生没有明显改变作用。[结论]目前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工作开展力度大,但针对性、合理性和效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进行检索,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截止2012年4月发表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的文献.采用ReviewManager 5.1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率差(R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3个数据库共检索文献178篇,最终纳入22篇.研究样本量310~ 3400人,干预时间从0.5天~8个月不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传播知晓率、母婴传播知晓率、血液传播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均增高.结论 在中国对流动人口进行短期艾滋病健康教育短期干预有效,长期效果有待研究,建议建立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的后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浙江省流动人口艾滋病知晓率现状,探索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浙江省的三个区、县(市)的600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等的基线调查,然后分别采用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和"一对一"宣传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干预后再对其进行随访. 结果 接受调查的流动人口中知道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接...  相似文献   

17.
<正>流动人口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特定群体,这一群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兴起、发展、壮大。由于脱离原户籍所在地、绝大多数为处于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等特点,流动人口群体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较其他群体处于劣势,成为抵御包括性病艾滋病在内的传染病侵袭的弱势群体。我国流动人口主要以国内流动、由农村向城镇流动为主。很多研究表明,人口的流动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工地是流动人口高度聚集的场所,他们以男性为主,处在性活跃年龄,但缺少正当实现性满足的条件和可能。关于性病艾滋病的正确知识他们知晓甚少。因此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是性病艾滋病干预工作的重要目标人群。我们于2006年7~9月在杭州市上城区部分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行为干预是目前艾滋病防治唯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模式,主要包括综合性干预模式、推广安全套模式、同伴教育、社区干预、针具交换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及政策和环境干预,并阐述了各种模式的成效。同时,提出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及社会发展阶段的有效模式,以达到真正实现有效防控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福建省第2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选择长乐市、晋江市、梅列区等1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流动人口,进行人口学、血清学、行为学、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的调查。结果 1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共监测4 167人,HIV抗体阳性1例,梅毒阳性14例,HCV阳性4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4.5%;男性最近1年与小姐(暗娼)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率为59.6%,男性和女性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比率为37.0%。结论流动人口发生有关危险行为有诸多影响因素,针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婚外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必须采取综合宣传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