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双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双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了30例正常人及89例糖尿病患者的肾动脉,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测量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血流频谱。Ⅰ组各级肾动脉血流频谱的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值>0.05);Ⅱ组各级肾动脉的R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0.01),Vdmin、Vdmin/Vsmax均明显降低(P值<0.01),Vsmax在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明显降低(P值<0.01),Ⅲ组各级肾动脉的RI明显升高(P值<0.01),Vdmin、Vdmin/Vsmax明显降低(P值<0.01),Vsmax在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降低(P值<0.05)。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与动脉硬化关系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使用超声这一无创性检查手段研究糖尿病与动脉硬化性血管障碍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75例及非糖尿病者45例进行超声检查,观察两侧颈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并计测血管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最高流速(MAX)、舒张期流速(MIN)、血流速度积分(VTI)、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S/D及有无斑块形成,进行分组统计。结果: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P<0.05),相同年龄组之间比较,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增厚(P<0.01)。各大动脉的有合并症组、斑块组、5年以上组、IDDM组比无合并症组、无斑块组、5年以下组、NIDDM组增厚(P<0.05)。各项血流参数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大动脉的IMT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如定期观察,可以判断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及予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在尿毒症患者所致心脏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用30例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尿毒症组与对照组各测值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左室腔明显扩大,左室心肌重量和左空心肌重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左室收缩功能EF与FS无差异(P>0.05),反映泵血功能的SV、ESV、EDV和CO增高(P<0.05-P<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AI、E/A和 IVRT均有增大( P< 0.05- P< 0.01),肺静脉血流频谱 D波、DI和 RFI明显减少, S/D AR和 ARD均有明显增加(P<0.01),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多普勒在尿毒症患者心脏病变的检查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丹参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2D-CDI)研究丹参治疗糖尿病患者后下肢股、、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资料与方法:11例糖尿病患者,于丹参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内用HP1000型彩超仪/7.5MHz探头检测股、、足背动脉的内径(D)、收缩期血流峰值(PEV)、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PR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后,患者股、动脉D稍变细,PFV降低,PI略变大而足背动脉的RI略变小(P>0.05)。结论:丹参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有效。2D-CDI可显示、评价下肢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能量多普勒显像(PD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离体模拟血流血管内边界的准确性。方法:在0.4mm、3mm和8mm内径的硅胶管中模拟低速血流,分别用二维超声(2DUS)、CDFI及PDI进行显像,准确测量各显像模式中各血管的血管内径或彩色血流直径。结果:①、2DUS测量的各种血管内径与实际内径均无明显差别(P>0.05);②、PDI在0.4mm内径血管的血流显示中,PDI血流直径比2DUS的血管内径大2.4倍(P<0.01);在3mm和8mm内径血管,PDI血流直径与2DUS的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③、在三种内径血管显示中,CDFI血流直径均明显大小PDI血流直径(P<0.01),且血流前后径明显大于血流横径(P<0.01)。结论:PDI用血流直径代表血管内径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DFI,尤其在较粗的血管中,PDI血流直径能准确反映血管内径。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血管阻力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血管阻力变化,探讨其在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46 例休克患者血浆ADM 浓度,无创胸导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MBP)、全身血管阻力(SVRI)和心排指数(CI)。结果:休克组治疗前血浆ADM 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感染性休克组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P< 0.05);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 0.05);感染性休克组SVRI较其他组明显降低,而CI较正常组略高,其他休克组则明显降低(P< 0.05)。结论:ADM 与血管阻力变化相关,并参与了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慢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正常人20例40只眼和慢性青光眼29例44只眼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检查,分析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和EDV较正常眼明显慢,P<0.01,RI则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慢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管床阻力增加,可能伴有供血受损。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钝挫伤患者眼球供血状况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眼钝挫伤患者眼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30例患者(34只眼)和50例正常人(100只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进行检测。结果①患者组CRA和PCA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增加,最小血流速度(Vmin)降低,阻力指数(RI)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0.05、>0.05和<0.01)。②患者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CRA的Vmax和Vmin有显著性变化(P<0.05),RI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CA的血流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眼钝挫伤使眼球供血出现异常,其中以CRA变化显著,恢复也慢,PCA反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的颈动脉Doppler超声表现并探讨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7.0MHz探头,选择40例SAS患者作双侧颈动脉Doppler超声检查,并与40例无SAS、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相匹配的对照组比较。结果:①粥样斑块的发生率SAS组为42.5%,对照组为32.5%(P<0.05)。②阻力指数(RI)测定SAS组明显高于非SAS组(P<0.01)。③颈内动脉流速与颈总动脉流速比值(VICA/VCCA)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④SAS组颈动脉频谱形态多有改变,文中列出四种波形。结论:作者认为,SAS患者颈动脉硬化多较显著,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外周阻力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下肢动脉损伤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必要性以及观察在急性期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Sddmger's技术经健侧股动脉插管,在透视下引入5-FCobra导管或单弯导管至患侧股动脉作DSA检查,对血栓形成患者,引入5-F溶栓导管至病变部位外接微量泵行床旁溶栓治疗,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定期造影复查以观察疗效;对伤口大出血患者,直接用栓塞材料经造影导管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通过DSA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接受腔内溶栓治疗的9例患者,有8例血管再通并成功保肢,有1例治疗效果不著,经两天溶栓治疗后转外科行血管切开取栓治疗,另1例为外伤致截肢治疗后残端渗血不止,行DSA检查后经导管栓塞治疗获止血。结论DSA检查应视为下肢动脉损伤诊断的金标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行化疗的淋巴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淋巴瘤化疗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疾病分期、高血压、糖尿病和4个疗程无缓解是影响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多且复杂,积极调查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对提高淋巴瘤化疗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诊断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95例脑卒中患者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测定,判断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D-二聚体和超声检查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0.0%、76.2%、38.7%、95.3%、76.8%和86.6%、98.8%、92.8%、97.5%、96.8%。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浆D-二聚体浓度测定(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作为临床排除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指标,超声检查对于诊断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静脉造影在下肢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在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52例423侧肢体,进行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352例423侧肢体的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均成功,其中阴性7例9侧肢体,阳性345例414侧肢体。下肢静脉各类疾病根据其主要征象分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3侧肢体,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6侧肢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9侧肢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8侧肢体,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1侧肢体,下肢血管瘤17侧肢体。结论: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血管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诊治下肢血管病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可能影响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出护理对策.结果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0.35%,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最高.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的因素有5个,分别是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股静脉置管、患侧肢体瘫痪.根据这5个影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体征,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加强高龄、长期卧床、存在高凝状态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及早给予肢体的功能训练,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刚出现症状的首诊糖尿病患者)27例和B组(病程有一段时间的非首诊糖尿病患者)42例;采集受检者股动脉和腘动脉的二维声像图,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B)、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l)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各组下肢血管弹性改变。结果糖尿病A组及B组股动脉、胴动脉的β、Eρ、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AC值降低(P〈0.05);糖尿病A组与B组股动脉弹性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腘动脉AC值较A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弹性大动脉硬化,腘动脉作为肌性动脉也存在动脉硬化,且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之前,这些血管动脉弹性已经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可能造成IH呵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84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4.3%,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术后制动时间、麻醉方式、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骨水泥、肢体延长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BMI、抗凝药物的使用及肢体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DVT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术前积极预防,术后精心护理,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平板DSA下肢静脉造影的126例(154侧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下肢静脉10例(7.9%),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11.9%),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4.8%),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5例(35.7%),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0例(39.7%),各种病变均有特征性的造影表现,易于区别,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平板DSA进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诊断下肢静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实时二维超声和探头适当加压观察,彩色血流显示和多谱勒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管腔宽度及栓塞程度。结果二维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右下肢血栓10例,左下肢血栓20例,双下肢血栓1例,漏诊1例,左下肢患病高于右下肢,左:右≈2:1,准确率97%。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无创伤、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58例(158膝)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饮酒史、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假体类型、机械抗凝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6岁、女性、BMI≥28 kg/m^2、糖尿病史、使用骨水泥型假肢、机械抗凝中未使用血液循环泵是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对策,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