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穴位敷贴治疗肝癌肝区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结果在止痛方面,两组均有很好疗效,中药穴位敷贴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肝癌肝区疼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6.6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穴位敷贴治疗肝癌肝区疼痛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选取肝脏特定穴位,观察扶肝健脾方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肝损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86例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针静滴、葡醛内酯片口服,穴位敷贴治疗组同时给予穴位敷贴,分别监测评定两组治疗前后ALT、C反应蛋白指标及疼痛强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敷贴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明显改善ALT、C反应蛋白指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肝区疼痛改善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说明扶肝健脾方穴位敷贴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帮助改善临床症候,保护肝功能,促进肝脏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3.
外敷双柏油膏在肝癌TACE术后肝区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敷双柏油膏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63例肝癌TACE术后肝区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敷双柏油膏)33例和对照组(口服止痛西药)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持续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止痛效果方面,两组止痛疗效相近,但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明显缓解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仅个别患者有局部皮肤潮红、轻度瘙痒反应,发生率极低;对照组则见有头晕、呕吐、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肝癌TACE术后肝区疼痛患者,使用双柏油膏外敷能够简单、有效地控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肝舒贴治疗慢性肝病胁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透皮制剂肝舒贴对慢性肝病胁肋疼痛的临床疗效。选择肝郁脾虚兼血瘀的慢性肝病胁痛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肝舒贴治疗组 30例和服用逍遥丸对照组 30例 ,均 2周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 6 % (P >0 0 5 ) ,但胁痛缓解起效时间、持续止痛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前后治疗组无痛人数占30 0 % ,对照组无痛人数占 16 7% (P <0 0 5 ) ;对Ⅲ级疼痛缓解率试验组为 80 .0 % ,对照组为33 3% (P <0 0 5 )。提示肝舒贴在治疗胁肋部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温阳止痛膏外敷治疗肝癌疼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培宏 《陕西中医》2007,28(9):1120-1121
目的:观察温阳止痛膏穴位敷贴对原发性肝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70例,随机分为温阳止痛膏穴位敷贴治疗组40例和氨酚待因口服对照组30例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在疼痛完全缓解率、止痛起效时间、持续止痛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温阳止痛膏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止痛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结膏穴位贴敷对缓解肝癌疼痛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l0月~2011年l0月间60例属于I—III级疼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药穴位敷贴+西药治疗组治疗肝癌肝区疼痛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在针对肝癌肝区疼痛方面,治疗组有很好疗效,且副反应小,更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双柏散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双柏散外敷用于肝癌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并与口服止痛西药作对比。方法 :将 87例中晚期肝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3例 )和对照组 (4 4)例 ,治疗组使用双柏散外敷 ,对照组使用止痛西药口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归纳总结并作对比。结果 :在止痛效果方面 ,两组止痛疗效相近 ,但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明显缓解率均略高于对照组 ;在不良反应方面 ,治疗组仅个别患者有局部皮肤潮红、轻度瘙痒反应 ,发生率极低 (1例 ,占 2 3 3 % ) ,对照组则见有头晕、呕吐、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 ,且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 :对于肝癌轻、中度疼痛患者 ,使用双柏散外敷能够简单、有效地控制疼痛 ,不良反应极少。  相似文献   

8.
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艳  董瑞萍 《陕西中医》2008,29(3):347-348
目的:观察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1例,采用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先针刺双曲泉、双肝俞、双心俞、大椎,再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最后艾灸。对照组51例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92.15%(P<0.05)。提示: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合用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缓解肝癌疼痛。  相似文献   

9.
李琪 《山西中医》2015,(3):45+5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穴位贴敷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结果:治疗组控制癌痛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具有止痛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操作简便,止痛时间久等优点,为临床上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秀艳 《陕西中医》2007,28(9):1225-1226
目的:观察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先针刺,再穴位注射药物,最后艾灸。对照组30例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90.00%(P<0.05)。提示:针刺、穴位注射药物、艾灸三种方法合用共凑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缓解肝癌疼痛。  相似文献   

11.
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97例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证的患者,进行异病同治的临床研究,并与83例同样疾病的阴虚阳亢证患者对照。结果3种病总有效率依次为81.4%(降压)、100%、88.9%,其中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前后检测植物神经功能、尿 MHPG-SO_4、CA、血浆环核苷酸、血浆 TXB_2与6-Keto-PGF_(1a)等指标,发现同证异病有类似的改变,且与疗效一致,说明这些指标对阐明肝阳上亢证本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统治肝、脾、肾三阴经所主疾病,是治疗妇科病的特效穴。临床可通过不同配伍,治疗月经病、带下、滞产、缺乳等。  相似文献   

13.
肝阳上亢证本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对170例肝阳上亢证患者进行多项指标实验研究,结果支持此类证候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外周交惑—肾上腺髓质功能偏亢。表现为(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亢进占69.8%;(2)反映外周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尿 CA、NE、TMN 含量均增高;(3)血浆 cAMP、cGMP 升高;(4)血浆 TXB_2、6-K-PGF_1a 含量增高;(5)红细胞内ATP、ADP、NADP 含量增高。本文还就辨证标准代和指标特异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肝开窍于目”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对肝和目联接关系的总结。“肝开窍于目”理论认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特点,临床发现肝病目疾常常伴随出现,肝目同治是理想选择,实现肝目共治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目之间在生理、病理诸多方面存在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在病理状态下,肝目“共损伤”,中药干预后肝目“共修复”,而肝目“共损伤-共修复”可通过“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解释。基于此,课题组从中医理论内涵、临床实践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索性提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特征,即“四共特征”(4CCs),并以清肝明目中药夏枯草干预免疫性肝损伤(ILI)和过敏性结膜炎(AC)为例,浅析肝目“四共特征”的研究思路。该文期冀深入解析“肝开窍于目”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肝目共性特征及生物学实质,探索建立一种“肝目同治”研究新范式,为多器官关联疾病共性问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疏肝、柔肝、镇肝、平肝法治疗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清代王旭高治肝八法中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平肝法四法治疗脂肪肝。古今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很多案例,但以疏肝法较为常用,其次是柔肝法和平肝法,镇肝法则较为少用。这与中医肝的生理功能有关:(1)肝主疏泄,能助脾胃消食运化,其气升发,能舒畅气机。(2)它的主要功能表现于调节全身气血流通,情绪变化。(3)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则气郁易怒,急躁善暴,不思饮食,肝气久郁,气火由此而生。总之,以疏畅条达之法以复肝的正常生理之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所以在治疗脂肪肝时多用疏肝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防治效应,探讨其对肝细胞膜的调节作用。方法60%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肝总磷脂、总胆固醇及磷脂组分的影响。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提高肝细胞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降低肝细胞总胆固醇(Chol)、神经磷脂(SM)含量,降低膜老化指数C/P、SM/PC值。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细胞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清肝活血方防治酒精性肝病(ALD)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吡唑、玉米油混合液连续灌胃14周形成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分清肝活血方低、高剂量组,以小柴胡7中剂为对照,观察其肝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结果:清肝活血方可明显降低升高的ALT、AST、GGT、AKP、LDH,同时升高白蛋白;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明显升高肝内SOD、GSH水平,抑制MDA的生成。结论:清肝活血方对酒精性肝病有明显防治作用,而抗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探讨清热祛湿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肝组织SOD、MDA及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肝组织的超微结构、并测定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SOD活性、Hyp、MDA含量。结果显示,清热祛湿方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交化和超微结构,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Hyp、MDA的含量并提高肝组织SOD活性。提示,清热祛湿方可以有效抑制复合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的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健脾清肝合剂防治肝癌TACE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脾清肝合剂对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在行TACE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健脾清肝合剂,对照组在TACE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时加用凯西莱口服;服药2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治疗后组间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第1次介入后第3d血清AST、ALT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次介入后第14d血清ALB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第2次介入后第28d的AS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配合服用健脾清肝合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TACE治疗所致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清肝解酒汤(韩方)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灌胃酒精,干预组在灌胃酒精1h前灌服加味清肝解酒汤。4周后,摘眼球取血,取肝脏组织,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干预组生化、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组织病理学模型组出现肝组织脂肪性病变,干预组未出现。结论加味清肝解酒汤可有效防治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减轻内毒素性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和肝脏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