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手术中自然复瓣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自然复瓣法在1836眼Lasik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棉签复瓣组相比,自然复瓣组术后角膜瓣的透明性增加,而角膜瓣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自然复瓣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Lasik手术角膜瓣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及其治疗的特点。方法 分析了10例11只眼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的特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1只眼中,周边多发性视网膜裂孔8只眼(72.73%),巨大裂孔3只眼(27.27%)。所有患者均行环扎术,其中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和硅油填充术。1例术后出现角膜瓣翻转,1例术后出现了角膜瓣下混浊。结论 Lasik术后的视网膜脱离,以周边多发性视网膜裂孔多见,巨大裂孔发生率高;手术方式首选巩膜扣带术。在诊治中要注意保护角膜,避免出现角膜的并发症。Lasik术后复查应常规散瞳检查眼底。高度近视患者要慎行Lasik术。  相似文献   

3.
一个合适的、成功的角膜瓣是保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功的基础.角膜瓣制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去上皮瓣、基质瓣和上皮瓣三个阶段,而制瓣方法也经历了由化学法到机械法和飞秒激光法的转变.制瓣方法的不同使得角膜瓣的特点也各异,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更是不同.随着对角膜瓣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对角膜瓣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角膜瓣的种类、制瓣方法和其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MoriaM2130型(以下简称M2)一次性微型角膜刀头(自带刀片)与微型角膜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9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患者(113眼),随机使用两种刀来制作角膜瓣,记录角膜瓣直径、蒂长,术后应用共焦显微镜测量瓣厚,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使用M2一次性刀头与M2刀片时,制作的角膜瓣平均厚度分别为(139.35±19.07)μm、(126.92±11.50)μm(t=4.096,P<0.01)。同一患者双眼使用同一把刀,两眼角膜瓣厚度无明显差异。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2型一次性刀头与刀片均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次性刀头使用更方便,角膜瓣下干净,但角膜瓣厚度的平均值较高,标准误差较大。M2型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相对稳定,但角膜瓣下残留相对多的金属颗粒。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激光矫正屈光不正的主流术式,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角膜瓣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飞秒激光被广泛应用于LASIK术中制作板层角膜瓣,进一步提高了制瓣的精确性、均匀性、重复性而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角膜瓣损伤和远期愈合反应效果也重新受到了关注。本文就飞秒激光特点、角膜瓣损伤和愈合反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LASIK术中不成功角膜瓣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6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做LASIK手术时角膜瓣制作不成功者 12例 12眼。其中男 7例 7眼 ,女 5例 5眼 ,年龄 18~ 2 8岁。原始屈光度 :球镜 -4 0 0~ -7 5 0D ,散光-0 2 5~ 1 5 0D。术中发现角膜瓣制作不成功后 ,停止手术 ,仔细观察角膜瓣的形态、厚薄和位置 ,冲洗瓣下碎屑后将角膜瓣严格复位 ,吸干其边缘的水分 ,滴抗生素眼水后包眼。术后滴抗生素、激素眼水一周 ,每周复查角膜瓣愈合情况、眼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根据角膜瓣形成不全的原因、角膜瓣形态、术后屈光度恢复情况 ,分别于术后 1周~ 4月重做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改良椭圆环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的特点及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36例(71眼)自愿接受SBK手术患者,均采用改良的椭圆环制作角膜瓣,刀头采用One Use-Plus(OUP)一次性自动角膜板层刀。术中记录角膜瓣水平径、垂直径及蒂宽,术后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角膜瓣厚度和基质床厚度,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使用椭圆环制作的角膜瓣水平径和垂直径分别为(8.78±0.26)mm和(8.58±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1),蒂宽为(4.11±0.35)mm,角膜瓣厚度为(111.1±7.6)μm,双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均未出血,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角膜瓣对合良好。结论 改良的椭圆环能制作横椭圆形的角膜瓣,降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出血发生率,矫治顺规散光效果会更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LASIK对角膜内皮细胞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对兔角膜内皮细胞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Lasik术后 1,3 ,7,10 ,15 ,60天以及三种不同切削深度兔角膜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 (LDH ) ,还原型辅酶I (NADH)的活性改变。结果 :Lasik术后不同时间组与对照组以及三种不同切削深度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两种酶活性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Lasik术对角膜内皮细胞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LASIK手术中的稳定性。方法在2295米的高海拔地区,通过观察286例570眼LASIK手术中制作的角膜瓣的质量、出现的瓣并发症及制作角膜瓣厚度的可预测性,以判断高海拔地区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手术中稳定性。结果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制作的所有角膜瓣均获成功,未出现严重缺陷的角膜瓣。但系统产生的固定眼球的负压吸引力低,制作角膜瓣时眼球的不稳定性增加,发生相关并发症(如瓣偏位)的几率增加。另外制作的角膜瓣厚度比理论值高。结论在高海拔地区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LASIK手术中总体性能稳定,制作角膜瓣可靠。但在计算安全角膜厚度时应多保留22μm。而且术中应注意避免影响刀头运行的任何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角膜瓣的制作是关键步骤之一。目前LASIK手术的许多并发症都与角膜瓣的制作有关。飞秒激光为角膜瓣的制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在国外已有较多应用。现对我院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的并发症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角膜瓣的制作结果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在不同医生人群中使用时制作角膜瓣的技巧与效果。方法采用日本尼德克公司生产的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对1718例(3418只眼)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中制作角膜瓣。结果3418只眼中因角膜因卡刀后出现不完全瓣6只眼,占0.18%。瓣形成不良2只眼,占0.06%。余角膜瓣均一次制作成功,无破碎瓣、薄瓣及游离瓣,制作效果良好。眼睑皮肤划伤12只眼,占0.36%。结论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效果良好,制作无严重并发症,除因小睑裂卡刀、术中闭眼的原因造成不完全瓣外,其它均为经验因素造成。本组未出现游离瓣,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因操作因素产生的并发症已较少;而对于初学者经验原因仍为产生手术并发症的主导因素之一;相对二个医生人群来说,如何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最佳状态配合,将是减少临床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应用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分别观察我院9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00例1000眼及13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10例1010眼,比较两种刀头制作角膜瓣术中角膜瓣形态、角膜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及相关并发症。结果:9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90~120(平均105.5±15.5)μm,13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130~160(平均145±15)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种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其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弧度、角膜瓣形态及其他角膜瓣制作相关的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切削面洁净平整,操作及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改良椭圆环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的特点及效果。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36例(71眼)自愿接受SBK手术患者,均采用改良的椭圆环制作角膜瓣,刀头采用OneUse=Plus(0uP)一次性自动角膜板层刀。术中记矛角膜瓣水平径、垂直径及蒂宽,术后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角膜瓣厚度和基质床厚度,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使用椭圆环制作的角膜瓣水平径和垂直径分别为(8.78+0.26)mm和(8.58±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1),蒂宽为(4.11±0.35)mm,角膜瓣厚度为(111.1±7.6)μm,双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均未出血,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角膜瓣对合良好。结论改良的椭圆环能制作横椭圆形的角膜瓣,降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出血发生率,矫治顺规散光效果会更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Moria M2双马达旋转刀角膜瓣制作的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ao DW  Nie QZ  Gai CL  Pan L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47-249
目的 探讨MoriaM2 双马达旋转刀制作角膜瓣的效果与技巧。方法 采用MoriaM2 双马达旋转刀为 4 0 9例 (80 6只眼 )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的患者制作角膜瓣。刀头选择130 ,负压 <2 5 0mmHg(1mmHg =0 133kPa) ,终止环设定在 8 0位置 ,吸力环根据角膜曲率表选择。结果 所有患眼角膜瓣均一次制作成功 ,无破碎瓣、薄瓣及未到达瓣 ,蒂大小适中 ,瓣翻转自如 ,复位容易。无卡刀、中途停顿及停停走走现象。角膜瓣边缘整齐 ,无锯齿样改变 ,角膜基质床光滑。术中出现游离瓣者 3只眼 (0 37% ) ;出现“岛屿现象” ,即角膜基质床有不规则隆起 ,呈孤立的片状或条状者 2只眼 (0 2 5 % ) ;发生走空刀现象者 3只眼 (0 37% )。结论 MoriaM2 双马达旋转刀制作角膜瓣的效果较好 ,无严重并发症。按角膜曲率选择吸力环 ,正确插入刀片及术前检查刀片可避免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刘娟  胡恩海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95-2098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emtosecond-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emto-LASIK )与传统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我院2014-01/2015-12进行屈光手术的患者89例178眼,其中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患者46例92眼,使用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患者43例86眼。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主观视觉质量评分、高阶像差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角膜瓣均制作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期屈光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mo主观视觉调查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mo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角膜像差均方根值、球差及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飞秒激光组增加的幅度比机械板层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更精确可靠,离散度更小,可以制作更薄的角膜瓣,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较传统机械板层刀LASIK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KM-5000D全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92例(181眼),采用KM-5000D角膜板层刀制作130μm角膜瓣。术中对角膜瓣进行生物学测量,包括角膜瓣厚度、角膜瓣水平径、基底宽度、角膜瞳孔中心与角膜瓣基底的垂直距离以及角膜瓣中心与角膜瞳孔中心距离,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角膜瓣厚(126.9±5.3)μm,水平直径(9.6±0.6)mm,基底宽(4.7±0.8)mm。角膜瞳孔中央与角膜瓣基底垂直距离(4.35±0.35)mm。没有发生游离瓣、破瓣、纽扣瓣、偏心瓣等严重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所有角膜瓣对合良好。结论KM-5000D全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非常接近130μm,大小接近9.6mm,且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小,对角膜瓣厚度与大小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也无严重的相关并发症,KM-5000D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应用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分别观察我院9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00例1 000眼及13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10例1 010眼,比较两种刀头制作角膜瓣术中角膜瓣形态、角膜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9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90~120(平均105.5±15 5)μm,13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130~160(平均145±15)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种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其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弧度、角膜瓣形态及其他角膜瓣制作相关的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切削面洁净平整,操作及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18.
高度近视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11例(21眼)欲行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患者.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预计瓣厚度为85μm的超薄角膜瓣,制瓣前、后分别使用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和中央基质床厚度,相减得出实际瓣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水平角膜直径和角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平均术中角膜瓣厚度为(96.0±10.5)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及水平角膜直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512,P=0.018)。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预测性良好,制作85μm瓣的实际瓣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飞秒激光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凤  赵少贞 《眼视光学杂志》2007,9(3):210-212,2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其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来源于角膜瓣的制作。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而飞秒激光是目前所知惟一可以用于角膜瓣制作的激光。本文就飞秒激光的作用原理以及用于角膜瓣制作的动物实验和早期临床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角膜瓣的种类对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仁远  戴锦晖 《眼科》2005,14(Z1):43-46
角膜瓣的制作是影响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疗效较关键的一步,角膜瓣包括基质瓣和上皮瓣,普通基质瓣术后视力恢复快,但存在瓣厚薄不匀、厚度预测性差、制瓣后可诱导像差增大.飞秒激光基质瓣厚薄均匀,对像差影响小,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普通基质瓣,但设备昂贵,制瓣时间长.乙醇浸泡制作的上皮瓣操作安全,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普通基质瓣LASIK术,微型角膜刀法的上皮瓣无乙醇对角膜上皮的毒副作用,较乙醇浸泡法LASEK术刺激症状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轻.角膜基质瓣的蒂位于上方时,术后角膜知觉下降较蒂位于鼻侧时明显且恢复慢,干眼症状更重.在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视觉质量方面,制作上皮瓣优于基质瓣,上皮瓣存在的刺激症状较明显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是进一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