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清醒及睡眠期不同呼吸时相的上气道阻塞情况,并探讨该方法在OSAS患者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OSAS患者,在呼气末二氧化碳仪的监控下,对其清醒及睡眠呼吸暂停期的上气道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18例同龄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OSAS患者上气道截面积较正常者狭小,并以腭咽及舌咽平面为主.此差别在睡眠呼吸暂停期表现得比清醒期更为显著,尤以舌咽部明显.所有患者在腭咽平面都存在阻塞性病变,其中65%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舌咽平面的阻塞性病变.结论该方法能反映OSAS患者上气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阻塞情况,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定位诊断信息,对OSAS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疗效的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上气道CT来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呼吸阻塞平面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方法:51例患者作多导睡眠监测图监测及上气道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矢状位中颏下舌骨距离、软腭长度、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及最小生命间隙,同时进行各测量值与体重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颏下舌骨距离与AHI及LSaO2无相关(P>0.05),最小生命间隙(LC)与AHI呈负相关(P<0.05),与LSaO2无相关(P>0.05);软腭长度与AHI呈正相关(P<0.01),与LSaO2负相关(P<0.01);气道最小面积及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与AHI均呈负相关(P<0.01),与LSaO2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上气道矢状位CT中的软腭长度、最小生命间隙、气道最小面积及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对OSAHS病情的轻重判别有意义,能快速初步判定其阻塞平面。  相似文献   

3.
上气道解剖性狭窄和局部软组织塌陷性增强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上气道形态学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诸多定位诊断方法被尝试用于OSAHS上气道阻塞部位的准确定位,对上气道的狭窄部位及其狭窄程度、范围、方向提供了客观的有效的评价.本文就OSAHS的发病机制、上气道定位诊断及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睡眠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上气道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5例,均于术前行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动态MRI扫描确定阻塞部位,其中6例患者因检查过程中未自然入睡被排除于研究外,分析患者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相关径线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9例患者通过动态MRI确定多重阻塞部位者6例,单纯软腭后阻塞13例,患者睡眠状态下软腭后气道前后径及左右径最小值与其变化幅度与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百分比(TS90%)均具有相关性(P<0.05),软腭后前后径与左右径变化幅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_2)均具有相关性(P<0.05),软腭后最小左右径与LSa O_2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睡眠状态下动态MRI可如实反应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王明方  黄世铮  李宁 《广西医学》2002,24(8):1141-1143
目的:探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舌根后气道阻塞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OSAS,纤维喉镜Muller′s法及X线头颅侧位测量,判断咽部阻塞平面在舌根后气道患8例,4例行骨翻转术;2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舌骨翻转术;2例为UPPP术后1-2年后效果不佳,再行舌根翻转术。结果:4例舌骨翻转术2例治愈,1例显效,1例改善;2例联合手术1例治愈,1例显效;2例分期手术1例显效,1例改善。结论:舌骨翻转术治疗OSAS舌根后气道阻塞有效,对患损伤不大,无副作用,易为患接受,可以作为治疗OSAS舌根后气道阻塞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上气道周围办组织异常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102例男性OSA患者及37名健康成年男性口矫器 经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诊断或排除OSA。采用数字化技术摄取受试者头颅侧位片,应用NIHImage软件测定长度及面积参数共12项。结果:OSA患者存在下述软组织异常;(1) 腭较长及交在;(2)舌总体面积,尤其下部舌显著较大;(3)舌与软腭接触面较大;(4)喉咽部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鼻咽纤维镜对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阻塞部位进行定位,并探讨此检查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经鼻咽纤维镜检查确定阻塞部位,以此为依据确定手术方法和范围。结果:发现大部分患者为多部位阻塞,软腭后区气道阻塞最为普遍,且软腭后区气道先行堵塞并逐渐向下扩展。手术疗效较好,部有效率达70.7%,结论:鼻咽纤维镜检查为一种简便、准确、有效的确定上气道狭窄或阻塞部位的方法,对手术有明确指导意义。以此为据,能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利  王凤英 《九江医学》2000,15(2):123-12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经药物诱导方法,在睡眠状态下行上气道多层螺旋CT的可行性,研究多层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14例,先行清醒状态下吸气末上气道CT扫描;后对其中109例患者经静脉缓慢注射咪唑安定,待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时,行上气道相应部位CT扫描;比较并测量两种状态下上气道狭窄水平的截面积及气道最小直径,并运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直观显示上气道形态.结果:①本组109例OSAS 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②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时62例患者软腭后气道完全闭塞,其中 26例伴有舌后气道闭塞,27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较睡眠前狭窄,9例睡眠前后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40例患者软腭后气道较睡眠前狭窄,其中20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较睡眠前狭窄,10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完全闭塞,10例睡眠前后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7例患者睡眠前后CT扫描软腭后气道及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③软腭后气道平均最小截面积清醒相 (72.60±45.15)mm~2,睡眠相(8.26±18.16)mm~2(P<0.01);舌后气道平均最小截面积清醒相(133.21±120.36)mm~2,睡眠相(16.73±30.21)mm~2(P<0.01).软腭后气道平均最小直径清醒相(6.91±2.23)mm,睡眠相(1.18±2.14)mm(P<0.01);舌后气道平均最小直径清醒相(8.68±4.32)mm,睡眠相(1.68±2.22)mm(P<0.01).结论:①运用药物诱导方法的睡眠状态下,对OSAS患者进行CT检查是安全可靠的.②多层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真实再现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发生时上气道的形态,对临床准确定位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部位和范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嘉琳  李庆云  黄绍光  李敏  曹艳 《上海医学》2005,28(11):955-957,F0003
目的本研究通过螺旋CT结合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上气道仿真内镜三维成像,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位点及其变化特点。方法OSAHS组共25例患者,多导睡眠图仪(PSG)监测后分为轻度组5例、中度组7例、重度组13例。7例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取仰卧位,应用螺旋CT(lightspeed QX/i)分别在平静呼吸、呼气末时相、吸气末时相和mueller动作后对鼻咽顶部至舌骨下缘之间的上气道进行连续扫描,测量各时相的上气道参数,并应用仿真内窥镜分别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寻找相应气道阻塞位点。结果25例OSAHS患者中15例出现上气道部分完全塌陷,气道塌陷多位于腭后区,阻塞位点可向舌后区及喉咽部移动。与吸气末时相相比,mueller动作时上气道未出现进一步明显狭窄。结论螺旋CT扫描结合MPVR重建是一种方便、高效、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可进一步探索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位点及其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contiR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效果,并结合应用体会提出临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28例OSAS患者.结果CPAP治疗压力为0.59~1.18kPa(6~12)cmH2O,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各种临床不适基本缓解,精神佳,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治疗前的(56.3±7.5)%升高至(92.5±8.6)%,减血氧饱和度由治疗前的(35.6±6.8)%减至(6.9±3.7)%;呼吸暂停次数由治疗前的226.5±147.4降至10.5±6.1,低通气次数由治疗前的204.5±171.8降至6.8±4.7,呼吸紊乱指数(RDI)由治疗前的62.5±27.8降至4.0±2.8,浅睡稍有减少,浅睡增加.结论CPAP的应用明显纠正了患者夜间鼾症及呼吸暂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自觉症状非常良好.应用CPAP时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方法,最佳CPAP治疗压力的确定需在多导睡眠图的检测下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f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分析。方法 对19例OS和25例OSAS患者进行肺功能和全夜多导睡眠(PSG)检查。结果 OS组SLT90%、S1+2显著高于OSAS组(P<0.01),睡眠效率显著低于OSAS组(P<0.01)。结论 OS患者较OSAS患者夜间缺氧更严重,睡眠结构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ilensor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确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佩带阻鼾器治疗,并在佩带前后用CT扫描观察患者上气道截面积的变化,同时采用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指数(AI)和呼吸紊乱指数(AHI),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对象上气道截面积均有增大,最小值从0.82cm2增加到1.70cm2;口咽上部截面积平均值由1.04cm2增加到1.93cm2;夜间多导睡眠仪图显示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ensor阻鼾器可使咽喉的空间扩大,空气流动的速度减慢,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夜间低氧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3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25例单纯鼾症(snore)进行全夜多导睡眠检测。结果OSAS组心率最高值及最低值、心律紊乱(房早、室早、缓慢性心律失常等)、睡前及醒后的血压明显高于snore组。OSAS组氧饱和值低于snore组(P<0.01)。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较单纯鼾症者夜间缺氧严重,心律紊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腭咽成形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10例腭咽成形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分期,2例一期手术治疗,均获得治愈,无并发症及带管出院。 对重症OSAS病例作生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可靠性地保证PPP的安全,防止致死性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龄、肥胖、颈围等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和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11例怀疑为OSAHS的病例,全部病例均进行至少1次的夜间多导睡眠仪检测并记录身高、体质量、颈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析年龄、颈围、BMI、最低SaO2、呼吸紊乱指数(RDI)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颈围、Epworth评分、BMI、最低氧饱和度(SaO2)与RDI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以上因素与OSAHS的严重程度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但RDI与年龄并无相关关系。分别以颈围42 cm,或以BMI 28为界进行分组比较,2组间R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将以上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推导出线性回归方程。结论由于颈围、BMI、ESS评分和最低SaO2与RDI良好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OSAHS患者的简便、可靠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鼻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10 3例因打鼾就诊 ,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 ,随机进行 2 4h动态血压的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指数 (AHI) ,分单纯打鼾组 (AHI≤ 2 0 ) 2 5例 ;OSAS组 (AHI >2 0 ) 78例。其中 78例OSAS组中 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 1)OSAS组平均动脉血压明显高于单纯打鼾组 ,两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 ( 12 1.1± 15 .7mmHg ,90 .2± 10 .3mmHg ,P<0 .0 1)。( 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OSAS患者的血压变化与AHI有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2 ,P<0 .0 1) ,与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无关。 ( 3 ) 78例OSAS组中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平均动脉血压明显下降 (从 13 5 .6± 12 .3mmHg降到 10 0 .2± 10 .1mmHg ,P <0 .0 5 )。白天平均心率、2 4h脉压恢复正常。结论 :CPAP治疗OSAS是使血压降低最有效的方法 ,但并不是全部OSA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都有效。在CPAP治疗过程中 ,如出现心率和脉压的改善 ,这可能是CPAP治疗OSAS患者血压改善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有关诊断指标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将多导脑电图仪改装成睡眠多导图监测仪。记录病人整夜睡眠时的脑电、眼动、肌电、心电、口鼻呼吸、胸腹呼吸、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aO2)等,并进行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96例,根据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3个组。其呼吸暂停指数(AHI)和SaO2的均值分别为12.77,78.5%;30.99,72.62%;73.93,56.88%;总共低通气时间均值为13.88分,34.93分,103.59分。说明随着AHI的增加,总共低通气时间越长,OSAS的病情越重。肥胖与OS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NoSAS评分与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筛查模型在女性人群中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筛查效果,并对两种筛查工具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425例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女性的资料,包括NoSAS评分、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筛查结果。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4组:非OSA组(AHI<5次/h)、OSA组(AHI≥5次/h)、中重度OSA组(AHI>15 /h)和重度OSA组(AHI>30次/h),评估2种筛查工具的筛查效果。结果 在OSA组、中重度OSA组和重度OSA组中,NoS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3%、64.9%、69.5%和83.5%、76.6%、70.9%;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7%、74.8%、75.8%和92.5%、84.3%、74.5%;两种工具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可有效排除女性人群中的非OSA患者。AHI≥5次/h时,NoSAS评分和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筛查结果与OSA诊断结果均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01、0.541;两种工具的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92(95%CI=0.750~0.829)、0.866(95%CI=0.830~0.897),均有中度筛查价值。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下,女性OSAHS筛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NoSAS评分(P=0.002,P=0.003,P=0.019)。结论 两种筛查工具对女性人群均有中度筛查价值。与NoSAS评分相比,女性OSAHS筛查模型在女性人群中的筛查效果较好,但灵敏度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