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ECG)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定位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体表ECG的STI、aVL压低、ST段压低aVL>I、ST段抬高Ⅲ>Ⅱ及ST段压低aVL>I+ST段抬高Ⅲ>Ⅱ时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IRA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而不是左回旋支(LCX)闭塞(P<0.001);非ST段压低aVL>I和非ST段抬高Ⅲ>Ⅱ时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IRA为LCX闭塞(P<0.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Ⅲ抬高>STⅡ及STaVL压低>STI提示IRA为RCA;若Ⅲ导联ST段抬高不超过Ⅱ导联及非STaVL压低>STI,则提示IRA为LCX.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aVL导联ST段抬高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伴有I和/或aVL导联ST段抬高(观察组)及不伴有I和/或aVL导联ST段抬高(对照组)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各74例,就各自病死率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aVL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短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防治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aVR和aVL损伤图形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aVR和aVL导联损伤图形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急性前壁(包括前壁、广泛前壁、前壁 侧壁)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分析入院当时心电图,aVR导联损伤图形指Sr段抬高或压低≥0.05mV;aVL导联损伤图形包括以下情况之一:①ST段抬高≥0.05mV;②ST段抬高幅度≤0.05mV同时伴有T波对称住倒置;②ST段在等电线而伴有T波对称性倒置和病理性Q波形成(时间≥30ms)。所有患者于发病2周行超声心动图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入院期间心脏事件情况。结果 ①伴aVR导联损伤图形者CK、CK—MB峰值明显增高。②伴aVL导联损伤图形者CK、CK—MB峰值明显增高而LVEF明显减低。②同时伴aVR和aVL导联损伤图形者CK、CK—MB峰值、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室壁瘤发生率明显增高,而LVEF明显减低。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aVR和aVL导联均表现损伤图形是判断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av1导联损伤图形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前壁(包括前壁、广泛前壁、前壁+侧壁)心肌梗死患者69例,分析入院当时心电图。av1导联损伤图形包括以下情况之一:①ST段抬高≥0.05mv;②ST段抬高幅度〈0.05mv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倒置;③ST段在等位线而伴有T波对称性倒置和病理性Q波形成(时间≥30ms)。所有的患者于发病两周行超声心动图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入院期间心脏事件情况。结果:伴av1导联损伤图形者CK、CK—MB峰值明显增高而LVEF明显降低。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av1导联的表现损伤图形是判断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少奎  初南  刘莹  应晓扬 《现代医学》2002,30(3):148-15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尿病对梗死前心绞痛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137例AMI患者分成4组,I组:DM伴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14例);Ⅱ组:DM伴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18例);Ⅲ组:不伴DM的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43例);Ⅳ组:不伴DM的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62例)。比较各组患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峰值、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Ⅲ组CK-MB峰值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身血分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组无心源性休克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病死率最低,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不伴DM的AMI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但DM伴AMI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的心肌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恢复和ST段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sty,PTCA)及支架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恢复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直接PTCA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比较TCA前及术后1h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2组:A组ST段回降≥50%,B组ST段回段<50%,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个月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A组明显大于B组(P<0.05),室壁运动不良积分A组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50%,患者在心肌梗死恢复期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的恢复明显优于ST段下降幅度<50%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3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AMI)和 2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对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相关分析。 结果 AAMI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中Ⅰ、avL导联ST段抬高占70 .5 9% (P <0 .0 1) ,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占 76 .4 7% ,而冠脉多支病变与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AIMI组Ⅰ、avL导联ST段压低占 71.4 2 % ,冠脉多支病变中Ⅴ4~Ⅴ6导联ST段压低占 5 2 .17% (P <0 .0 1)。 结论 AAMI或AIMI时Ⅰ、avL与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压低呈对应“镜像”改变 ;AAMI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 ,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段 ,梗死面积大 ;AIMI时Ⅴ4~Ⅴ6的ST段压低则反映冠脉多支病变。AMI的ECG早期鉴别诊断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AMI)心电图S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心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监护病房(CCU)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360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50%的时间,分成A组(t≤30min,n=92)、B组(30〈t≤60min,n=126)及C组(60〈t≤90min,n=142),分别测定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的幅度。结果: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50%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心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急性前壁心肌梗(AAMI)相关室间隔运动幅度A、B、C3组分别为(8.15±1.62)、(7.84±1.43)及(6.56±2.15)mm,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左室后壁运动幅度3组分别为(8.78±1.92)、(7.32±1.54)、及(6.15±2.05)mm,P〈0.05,且随需要的时间的延长,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抬高Ⅲ〉Ⅱ、Ⅲ≤Ⅱ、aVL Ⅰ型、aVLⅡ型及STⅢ/V3比值对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缺血。梗死相关动脉(IRA)价值及与冠脉分布关系。方法对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AIMI中右冠状动脉(RCA)闭塞时ST抬高Ⅲ〉Ⅱ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其预测RCA近中段闭塞的Se、Sp、PPV、NPV、A均较高,分别达到96%、100%、100%、67%、97%;冠状动脉左旋支(LCX)闭塞时ST抬高Ⅲ≤Ⅱ发生率高(P〈0.05).其预测LCX闭塞的Se、Sp、PPV、NPV、A分别达到100%、96%、67%、100%、97%。(2)LCX闭塞时aVL导联Ⅰ型发生率高(P〈0.05),判定LCX型AIMI的Se、Sp、PPV、NPV、A分别为100%、86%、33%、100%及87%;RCA闭塞时aVL导联Ⅱ型的发生率增高(P〈0.05).判定RCA型AIMI的Se、Sp、PPV、NPV、A分别为86%、100%、100%、33%及87%。(3)Ⅲ/V3〈0.5、0.5≤Ⅲ/V3≤1、Ⅲ/V3〉1对预测LCX型AIMI、LCX型AIMI及RCA型AIMI的Se、Sp、PPV、NPV、A分别为50%、89%、25%、96%及87%;50%、93%、33%、96%、90%;82%、100%、100%、29%、83%。(4)在ST段抬高的AIMI中仅ST抬高Ⅲ〉Ⅱ、Ⅲ≤Ⅱ与冠状动脉分布类型有关。结论aVL导联QRS波群以及Ⅲ和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的特异性变化对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缺血-梗死相关血管有较好预测价值,并与冠脉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aVL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6例(以V4R导联ST段抬高≥1 mm为诊断标准).以aVL导联ST段压低>1 mm为另一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标准.结果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5例,ST段压低≤1 mm(无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0例.25例中符合V4R导联ST段抬高≥1 mm诊断标准的有22例,而30例中有4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90%和87%,阳性和阴性预计值分别为88%和87%.结论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可作为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壁、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体表心电图(ECG)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定位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入院的AMI患者171例,将患者分为近段组和中远段组,对患者的ECG与冠状动脉照影(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STI、aVL抬高、STⅡ、Ⅲ、aVF压低、STaVR导联抬高时提示前壁、广泛前壁AMI的IRA为左前降支(LAD)近端闭塞而不是中远端闭塞的可能性较大(P<0.05)。结论解读有价值的ECG指标,能初步推测前壁AMI的IRA及其闭塞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评价在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V3导联ST段抬高,特别是V1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合并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方法:入选168例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者82例,其中下壁梗死43例,下、后壁梗死39例;无右室梗死者86例,其中下壁梗死37例,下、后壁梗死49例。结果:本组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病人中V1~V3导联ST段抬高者在合并右室梗死82例中有45例、21例、16例,在无右室梗死的86例中均为0例(P〈0.01)。结论:V1导联ST段抬高作为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和急性下、后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诊断依据,且特异性极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变量曲线与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166例AMI患者施行溶栓治疗,同时在发病90min及5—7d内行心导管术的患者,分别测定其CK—MB的起始浓度及溶栓治疗90min、3,6,12,24h的浓度变化。对所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CK—MB的峰值及曲线范围。结果 CK—MB峰值与梗死部位相关(P<0.05),也与治疗时间相关(P<0.01)。CK—MB峰值在溶栓治疗后90min及5—7d与梗死区的功能相关(P<0.05),而曲线范围别只在90min与梗死区功能相关(P<0.05)。结论 CK—MB峰值与AMI患者梗死区功能、左室功能及溶栓治疗后的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4 2例右冠状动脉阻塞者 ,ST段抬高Ⅲ >Ⅱ ,压低aVL >Ⅰ ;6例右回旋支阻塞者 ,V4 导联ST段压低 ,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 >0 .5 ,ST段抬高Ⅰ >aVL ,压低Ⅱ >Ⅲ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Ⅲ >Ⅱ ,ST段压低aVL >Ⅰ ,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V4 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 >0 .5 ,ST段抬高I >aVL ,ST段压低Ⅱ >Ⅲ是诊断左回旋支阻塞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表心电图(BCG)的病理性Q波、ST段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峰值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MI患者体表ECG与CK-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导联数、最大Q波幅度、Q波总幅度及前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蜂值有明显正相关(P<0.05)。但下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峰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改变及前壁AMI患者体表ECG的ST段改变与CK-MB峰值存在正相关,通过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ST段改交可预测梗塞范围,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部位、梗死相关血管与血钾浓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 AMI 早期低血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在12 h内住院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212例,根据入院时血钾浓度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 组(血钾浓度<3.5 mmol/L)70例,B 组(血钾浓度3.5~4.5 mmol/L)80例,C 组(血钾浓度>4.5 mmol/L)62例。通过心电监护及18导联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3组患者梗死部位、梗死相关血管与血钾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 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 B、C 组(P <0.05),而 B、C 组下壁和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 A 组(P <0.05)。A 组右冠状血管梗死发生率较 B、C 组低(P <0.05),A 组回旋支和前降支梗死发生率较 C 组高(P <0.05)。A 组 Gensini 评分明显高于 B、C 组(P <0.05),B 组又高于 C 组(P <0.05)。结论 AMI 早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广泛前壁和前壁心肌梗死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回旋支受累者易发生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梗(AI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进行临床研究。方法:AIM196例,分为胸前导联ST段正常组(Ⅰ组)37例,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Ⅱ组)59例,测量体表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程度,测定心肌酶,心脏彩超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Ⅱ组血清肌酸激酶峰值明显高于Ⅰ组。Ⅱ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左前降支狭窄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基本一致。Ⅱ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I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是AIMI中的高危亚群,冠脉病变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提示AIMI患者早期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异常与否是临床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TnI)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了TnI测定,并观察1个月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6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1个月内TnI值增高至0.1μg/L者24例,TnI增高者发生心性猝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TnI〈0.1μg/,L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I(TnI)检测对无ST段抬高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分为Ⅰ组和Ⅱ组,采用每2h测定一次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到峰值后再延长至正常水平,以观察心肌酶变化。同时行心脏及B超检测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以了解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比较,工组CK和CK—MB峰值明显增高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且心率失常发生率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若合并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则说明左室后侧壁大面积缺血是多支病变,提示有梗死面积扩大及心律失常和泵衰竭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急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分级对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5月未行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76例,按心电图缺血分级分为Ⅱ级缺血组(36例)与Ⅲ级缺血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溶栓2h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统计并比较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窦性停博及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患者人院时,Ⅱ级缺血组ST段抬高程度[(0.45±0.26)mVl明显低于Ⅲ级缺血组[(0.81±0.3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Ⅲ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370±67)U/L]高于Ⅱ级缺血组f(215±6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3,P〈0.05)。溶栓治疗2h后,Ⅱ级缺血组ST段抬高程度[(0.23±0.11)mVl、ST段回降一半及以上比例[80.6%(29/36)1、CK—MB峰值[(227±58)U/L]均优于Ⅲ级缺血组[(0.49±0.17)mV、57.5%(23/40)、(358±94)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缺血组与Ⅲ级缺血组在室性早搏f8_3%(3/36)、12.5%(5/40)1、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2.8%(1/36)、7.5%(3/40)]、窦性停博[0.0(0/36)、2.5%(1/40)]及1I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f2.8%(1/36)、5.0%(5/40)]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发病至溶栓时间及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分级对ST段抬高急性心急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