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及Child-Pugh分级系统对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38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MELD-Na和Child-Pugh评分系统判断患者在观察3个月期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本组患者生存145例,死亡93例(39.1%);生存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INR、血清总胆红素、血清钠和肌酐水平分别为(19.6±3.7)秒、(1.6±2.2)、(199.8±50.6)μmol/L、(137.6±7.7) mmol/L和(127.3±10.8)μmol/L,与死亡患者比[分别为(25.3±5.8)秒、(2.3±1.5)、(332.7±120.9)μmol/L、(127.0±14.6) mmol/L和(210.7±75.3)μmol/L],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生存患者MELD、MELD-Na和Child-Pugh计分分别为(19.3±6.9)、(21.1±4.6)和(11.4±2.3),均显著低于死亡患者[分别为(29.2±13.4)、(32.4±5.7)和(15.2±6.7),P〈0.05];MELD-Na和MELD评分系统在预测肝衰竭近期病死率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计分。结论MELD、MELD-Na评分系统和Child-Pugh分级系统对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判断均有较好的价值,但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对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柯伟民评分系统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后3个月转归情况分为生存和死亡组,进行预后预测。结果柯伟民评分系统包括肝性脑病、总胆红素、腹水、PTA、血清肌酐、肝脏斜径或厚度和感染等指标进行计分。在7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中,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计分分别为(10.8±6.7)和(27.3±9.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柯伟民评分<10分42例,死亡3例(7.1%),10分≤评分<20分26例,死亡12例(46.2%),20分≤评分2例,死亡2例(100%)。柯伟民评分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标准误为0.041,P〈0.000,95%置信区间为(0.796,0.958)。应用该模型判断7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性为94%(16/17),特异性为68%(36/53),准确性为74%。结论 MELD模型和柯伟民评分系统均可以用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但后者计算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肝衰竭合并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1985年1月-2006年6月所有合并真菌感染的肝衰竭患者507例,以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肝衰竭患者104例为主要分析对象.两组间数据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 507例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中,曲霉菌感染104例(20.5%).抗真菌治疗的有效率和基础疾病的治愈好转率,曲霉菌感染患者分别为36.5%和26.0%,非曲霉菌感染患者分别为57.8%和36.7%,P=0.000和P=0.049.共分离出曲霉菌108株,烟曲霉菌最为多见,共53株(49.1%),肺脏为曲霉菌主要感染部位90例次(63.8%),感染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在抗真菌治疗有效的患者,肝功能呈好转趋势. 结论肝衰竭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困难.对于临床上怀疑有曲霉菌感染的肝衰竭患者,早期积极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脑膜和血液.本组病例巾死亡10例,病死率达20%.曲霉菌感染者病死率高达4/5.低蛋白血症、多部位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真菌血症可能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LE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曲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HBV-ACLF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及恩替卡韦治疗HBV-ACLF的效果。方法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恩替卡韦治疗46例HBV-ACLF患者,观察并比较患者生物化学指标、HBV DNA载量、并发症、MELD评分、有无肝硬化基础及患者1、3、6、12和24个月内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1个月患者病死率为15.2%,PTA是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生存组PTA为34.4±4.7,死亡组PTA为24.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治疗3个月患者病死率增加为21.7%,PTA和MELD评分是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生存组PTA为35.0±4.2,死亡组PTA为2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生存组MELD评分为22.2±3.5,死亡组MELD评分为29.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治疗6个月至24个月患者病死率增加为28.3%;MELD评分是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生存组MELD评分为22.2±3.6,死亡组MELD评分为27.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恩替卡韦治疗HBV-ACLF,治疗3个月内患者病情转归的判断主要依赖PTA的结果;而治疗3个月后MELD评分对病情转归的判断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50例研究对象,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与GM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予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在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能效。结果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BG浓度、I值相比对照组较高(均P0.05)。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诊断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0%、94.00%、93.88%、88.68%。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M试验诊断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0%、90.00%、89.80%、88.24%。经ROC曲线分析可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与GM试验联合诊断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相比单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M试验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均可早期诊断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且联合两项试验用于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住解放军第302医院的资料完整的130例酒精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酒精性肝衰竭患者的诱发因素为感染(52.3%)、短期过度饮酒(8.5%)、疲劳(3.8%)、情绪激动(0.8%),另有34.6%原因不明;酒精性肝衰竭患者治愈或好转率为41.5%,无效率为42.3%,死亡率为16.1%,其中死亡前4位的原因分别为肝性脑病和脑水肿或脑疝(33.3%)、感染性休克(28.6%)、失血性休克(23.8%)和肝肾综合征(9.5%);无效或死亡患者脑水肿、脑疝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6%,显著高于治愈或好转患者[分别为1%、1%和6%,P 均〈0.01)];无效或死亡患者血红蛋白水平[(85.0±28.3) g/L]显著低于治愈或好转组[(95.2±27.6)g/L,P〈0.05)];无效或死亡患者 Maddrey 判别函数、MELD 评分和 Glasgow 评分分别为(94.56±63.17)、(25.52±8.29)和(9.76±1.04),均显著高于治愈或好转患者[分别为(68.24±24.61)、(19.03±10.13)和(9.30±1.11),P 均〈0.01)];凝血酶原时间(r=-0.19, P=0.03)、国际标准化比值(r=-0.21,P=0.02)、尿素氮(r=-0.28,P=0.01)和肌酐(r=-0.28,P=0.01)水平与预后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 P〈0.01),患者出现脑水肿(r=-0.26,P=0.01)、脑疝(r=-0.26,P=0.01)和肝肾综合征(r=-0.38, P=0.01)均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酒精性肝衰竭的常见诱发因素为感染和短期过量饮酒,凝血功能、肾功能和脑功能障碍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探讨肝衰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18例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肝衰竭患者进行SOFA评分,比较存活与死亡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评判其对肝衰竭合并MODS死亡的判断能力。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呼吸系统SOFA得分分别为0.78±0.91和0.13±0.34(P〈0.01),循环系统为0.55±0.85和0.0±0.0(P〈0.05),肾脏得分1.43±1.12和0.38±0.81(P〈0.01);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SOFA总得分分别为10.93±2.21和8.31±1.2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标准误0.040,渐进显著性水平P<0.01),渐进95%可信区间为0.778~0.936。当截断点为8分、9分和10分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92.9%和96.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45.0%和30.2%。结论 MODS患者呼吸、循环和肾脏功能障碍是肝衰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对肝衰竭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价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ELD分值与患者经内科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肝衰竭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为(13.85±2.62),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有效组MELD分值为(12.54±1.57),无效组为(14.99±3.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内科综合治疗有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5/38),无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0/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入院时MELD分值超过(14.99±3.60)的或早期出现并发症的肝衰竭患者预后极差,应尽快准备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血吸虫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肝纤维化脾大脾亢患者59例,取肝组织进行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并查肝组织血吸虫虫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1。ISA)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及血清胶原蛋白(HA),血小扳转化生长因子BB(PDGF-BB)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分析乙肝阳性与乙肝阴性肝纤维化患者之间,肝组织血吸虫虫卯阳性与虫卵阴性肝纤维化患者之间的肝纤维化程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显著异常,其血清HA和PDGF—BB分别为(1.03±0.35)ng/ml和(0.31±0.04)ng/ml,与单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0.69±0.20)ng/ml和(0.11±0.03)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虫卯阴、阳性患者问的肝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66,P〉0.05);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乙肝感染相关(B=0.382,P〈0.05),与肝脏血吸虫虫卯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比血吸虫病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更严重,临床上应先确定肝纤维化的病因,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呼吸内科近3年来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来,共有42例患者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其中,肺孢子菌感染16例(38.10%),白色假丝酵母菌12例(28.57%),曲霉菌感染9例(21.43%),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2.38%),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2.38%),光滑念珠菌1例(2.38%),奴卡菌1例(2.3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2.38%)。患者免疫缺陷或机体免疫力低下占32例(76.20%)。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本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真菌为肺孢子菌,治疗效果与患者基础疾病及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特点。方法在慢性肝衰竭患者30例和非肝病患者30例,各分3个组,即A组为20~35岁,B组为35~55岁和c组为〉55岁。取骨髓血50毫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于56.7cm2培养皿内,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第7天计数集落形成单位;当贴壁细胞融合后进行传代,计算增至治疗所需细胞数量的传代时间和细胞增殖率。结果在慢性肝衰竭患者,A组为6例,B组为18例,C组为6例;在非肝病组,分别为7、12和11例;在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每皿细胞集落单位分别为15.3±8.7×10^6、8.6±5.2×10^6和4.2±3.6×10^6,而在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4.7±7.1×10^6、13.5±7.4×10^6和10-3±4.9×10^6(P〈0.05);第一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78.7±79.6h、264.1±102.3h和457.7±155.6h,而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563±62.5h,192.7±88.6h和311.6±142.8h(P〈0.05);第二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也明显比非肝病患者延长。结论大于55岁的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十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在选择千细胞移植治疗时,宜选择其他来源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1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术(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和MELD计分的变化。结果在PE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6.2±591.6u/l和88.9±93.4u/l)、总胆红素(407.2±144.1μmol/l和287.6±150.4μmol/l)和凝血酶原时间(24.9±14.7s和19.7±7.1s)的变化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MELD计分小于40的患者经PE治疗后MEDL计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计分大于40的患者在治疗后MELD无显著性变化(P>0.05);入院时MELD计分在0~20分、20~30分、30~40分和大于40分的患者,其病死率分别为17.8%、37.3%、60.0%和100.0%。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血生化指标和MELD计分,MELD评分系统可用于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住院行肝活检的80例慢性HBV感染者,常规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50例HBeAg阳性和30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8.52±9.10)岁和(39.37±10.14)岁,HBV DNA载量分别为(7.79±0.73)lg拷贝/毫升和(4.52±1.67)lg拷贝/毫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00±0.57)和(1.27±0.45),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38±0.57)和(1.07±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免疫染色评分(ISS)分别为(0.93±0.92)和(0.77±0.93),HBcAg分别为(1.58±0.88)和(1.63±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年龄≥40岁和35例年龄〈3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32±0.48)和(0.69±0.58),纤维化程度分别为(1.00±1.27)和(0.4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12±0.55)和(1.07±0.54),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71±0.82)和(0.50±0.96),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ISS)分别为(0.89±0.89)和(0.82±1.00),HBcAg分别为(1.44±0.94)和(1.24±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年龄≥40岁且HBeAg阴性的血清ALT低于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及早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以心脏疾病为基础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人院时血肌肝(Ser)是否≥133mmol/L分为单纯慢性心力衰竭组26例和慢性心肾综合征组28例。结果慢性心肾综合征组的BNP的水平(1321.5±93.88)pg/L明显高于单纯慢性心力衰竭组(865.4±120.32)pg/L(P〈0.05)。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BNP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诊断、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 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 TLR2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和 HBV-ACLF 患者外周血,分离 PBMC,采用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PBMC 中 TLR2 mRNA;给 Balb/cJ 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 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和72 h 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 BALB/cJ 小鼠在感染 MHV-3后,与0 h[(0.39±0.06)%]比,肝细胞 TLR2 mRNA 水平在感染48和72 h 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06±1.60)%和(6.42±2.42)%,P<0.05)],并于48 h 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 TLR2 mRNA 水平均与血清 ALT 和 AST 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 PBMC 中 TLR2 mRNA 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 TLR2参与了 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 HBV-ACLF 患者肝脏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珊珊  李璐  张丹丹  仵永枫  丁美  段钟平  陈煜 《肝脏》2014,(10):733-735
目的:研究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血浆中可溶性 CD163(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8例以及健康对照15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 sCD163和铁蛋白水平。结果 HBV-ACLF 组血浆中 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sCD163:(123±43)比(76±33)、(58±19)、(35±15)ng/mL,均P<0.05;铁蛋白:(2714±1896)比(505±722)、(833±801)、(106±58)ng/mL,均P<0.05]。肝衰竭发展到晚期时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均较早、中期明显增高[sCD163:(162±44)比(104±40)、(108±24)ng/mL,均P<0.05);铁蛋白:(4154±2122)比(1746±1047)、(2416±1713)ng/mL,均P<0.05]。HBV-ACLF死亡组中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存活组[sCD163:(140±42)比(101±36)mg/mL,(t=-2.719,P=0.01);铁蛋白:(3568±2007)比(1598±957)ng/mL,(t=-3.547,P=0.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D163、铁蛋白评估 HBV-ACLF患者3个月内死亡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44。结论 sCD163和铁蛋白可作为 HBV-ACLF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G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序贯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2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2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2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例(5%)和8例(40%)(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4±2.5)d和(15.3±3.2)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6.2±2.8)d和(25.8±4.2)d(P〈0.01)。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