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临床总结探讨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0例IE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50岁(平均26.3岁);心功能(NYIIA)Ⅱ级5例,Ⅲ级19例,Ⅳ级6例。择期手术18例,急诊手术12例。施行二尖瓣替换术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同期行窦瘤切除修补术,主动脉二尖瓣双瓣替换术8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动脉导管直视缝闭术4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右室双腔心根治术1例。结果: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10%,分别为主动脉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室颤各1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27例术后随访9~250个月(平均86.4个月),晚期死亡2例,均为人造瓣膜心内膜炎。存活25例(83.3%)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者20例,Ⅱ级者4例,Ⅲ级1例。结论:外科治疗是难治性IE的有效治疗手段,IE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清除感染病灶和彻底根治心脏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E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IE的认识,以期提高IE治愈率。方法根据术前是否发热,将手术分为感染稳定期手术和感染急性期手术两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近期效果的影响;根据术后近期结局,将手术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术前危险因素对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外科治疗病死率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病死率,P<0.001。内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外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P<0.05。感染稳定期手术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感染急性期手术,P<0.05;而感染急性期手术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ICU监护时间显著长于感染稳定期手术,P<0.001。死亡组急性期手术和赘生物直径≥10mm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术前体温≥38℃和术前Ⅳ级心功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心力衰竭和急性期手术是影响手术预后的最强因素。结论外科手术能提高IE的治愈率,外科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把握,非急诊手术应尽量于感染稳定期手术,以减少术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3月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9例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应用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植术1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2例,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结果治愈24例(96%),术后早期死亡1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Endocarditis ,IE)是心内膜面的感染性炎症病变 ,常累及心脏瓣膜、房室间隔缺损边缘及心壁内膜 ,多发生在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者。其病死率较高 ,对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 ,内科治疗的病死率高达 80 %~ 90 % 〔1~ 6〕,而外科治疗可减少心脏功能的损害 ,避免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和感染的扩散 ,明显降低死亡率〔1,5,7,8,9〕。现就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综述如下。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IE起病可隐匿或急剧。已知或不知原有心脏病 ,症状体征多无特异性 ,常有发热 ,疲乏无力 ,进行性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自体瓣感染性心内膜炎 (NVE)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4年4月收治NVE患者 2 0例中男 14例 ,女 6例 ,平均 2 9.5岁。发病前无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4例 ,具有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14例 ,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感染性病变侵犯主动脉瓣 13例 ,二尖瓣 8例 (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均受损 5例 ) ,肺动脉瓣 6例 (1例合并二尖瓣受损 ,1例合并主动脉瓣受损 )。施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替换 5例 ,主动脉瓣替换 8例 ,二尖瓣替换 3例 ,肺动脉瓣赘生物摘除 1例 ,肺动脉瓣修补成形 5例。结果 本组 2 0例全部生存。 1例主动脉瓣瓣周脓肿合并左室右房瘘病人 ,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全部恢复至Ⅰ级 ,无瓣周漏 ,无再感染。结论 NVE首先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右心瓣膜心内膜炎待感染进入稳定期后采取瓣膜修复术 ;而左心瓣膜心内膜炎 ,应依据患者心功能和赘生物的状态决定手术时机 ,心脏瓣膜替换术仍是左心瓣膜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上并非少见 ,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控制 ,并且复发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外科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1995年 9月至 2 0 0 3年 3月 ,我科为3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施行外科治疗 ,效果良好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 ,男 2 6例 ,女 13例 ,年龄 7~ 5 3岁 ,平均 (2 1.4± 9.6 )岁。临床表现为发热 2 7例 ,消瘦、乏力16例 ,贫血 2 3例 ,心衰 17例 ,栓塞 6例 ,肝脾肿大 16例。 39例均存在心脏病变 ,其中室间隔缺损 16例 ,动脉导管未闭 4例 ,佛氏窦瘤破裂 2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 7… 相似文献
13.
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法治疗,其中33例行主动脉辩置换,2l例行二尖瓣置换,6例行二尖辩成形术,9例行联合瓣膜置换,8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行动脉导管缝闭术,2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行肺动脉辩切开术,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愈,无1例手术过程中死亡。术中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3月~5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本研究证实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术后早期残废2例,病死率5%。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3.2年),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你。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减少病人的早期及晚期病死率。方法 :6 5例 IE病人经静脉滴注大剂量抗生素 1~ 2周感染未能控制 ,于感染活动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5例 ,二尖瓣置换术 2 3例 ,三尖瓣修复成形术 3例 ,肺动脉瓣成形术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1例 ,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 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随访 3~ 6个月均无心内膜炎复发 ,心功能恢复至 ~ 级。结论:当 IE无法控制 ,尤其是出现无法控制的心力衰竭时 ,尽早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9例 ,双瓣置换术 4例 ,三尖瓣修复成形术 3例 ,肺动脉瓣成形术 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 ,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病死率 5 %。术后随访 3月~ 5年 (平均 3 2年 ) ,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08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36例.年龄3~58岁,平均(29.03±11.97)岁.术前血培养阳性35例(38.0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草绿色链球菌13例,其他细菌7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内膜赘生物69例,瓣膜穿孔3例.所有患者均合并原发心脏疾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5例,先天性心脏病36例,左心房粘液瘤1例.对92例患者全程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行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80例.手术中清除所有感染灶,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术36例,心瓣膜置换术55例,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结果 术后85例(93.48%)心功能明显改善,痊愈出院,早期死亡6例.随访71例,随访3~12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3例,Ⅱ级18例.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做到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原则,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22.6%,术前2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其中阳性11例(41%)。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纠治先心病及瓣膜病变。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4%,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果:先心病并发IE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超声心电图在诊断上有重要作用;常规血培养有假阴性结果;对先心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37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2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同期处理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瓣及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1例.结果:治愈48例(96%),术后早期死亡2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