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在促进骨折修复研究中,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极不稳定,且造价高不适宜广泛推广,如何有效地促进内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目的:观察生骨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于2007-07/2008-08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60只.生骨注射液由当归、土鳖虫、淫羊藿等药物组成,由湖北省中医院提供,质量浓度为1 g/L.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干骨折愈合模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分别在骨折断端等量注射生骨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每两日1次,0.2mL/次.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5,6周时各处死5只大鼠,取材.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阶段骨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及差异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骨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量及阳性定位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生骨注射液能够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这可能是生骨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在软骨内成骨及骨折愈合血管增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对比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动物为观察对象,双因素设计的验证性实验,于2005—08/2006—05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共取兔双前肢桡骨48侧,制作双侧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每组24侧。方法: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在骨折局部注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0.2u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ng,术后不用外固定。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2,4和6周取材,测定骨痂矢状径、横径及截面积;通过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定外骨痂总面积:观察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变化,并测定骨痂中小梁骨、软骨、纤维组织所占百分比。结果:①骨折后2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的骨痂横径及矢状径大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5);4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骨痂矢状径及截面积大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6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骨痂截面积大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②骨折后2周,在X射线片上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可见较多外骨痂,骨折线较模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折间隙较小。4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折基本愈合。6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折愈合。③骨折后2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组织切片小梁骨痂所占百分比大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6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小梁骨痂所占百分比大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结论:骨折时局部应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骨折愈合,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早期骨折愈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中晚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刨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局部给予重组胸腺素β4对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剂量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因子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1在南开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胸腺素β4由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直径8mm的自制打孔器在大鼠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胸腺素13440,120,360mg/L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早7:00、晚7:00给每个伤口表面滴加相应剂量的胸腺素B450μL及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2,4,7d,每组每时相点取5只大鼠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一伊红和三原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创面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胸腺素β4各剂量组造模后毛细血管增多,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多,排列较规则,以胸腺素134120mg/L组最明显。胸腺素β4处理后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多,造模后7d表达减少,胸腺素β4120mg/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阳性血管面积大于40,360mg/L组(P〈0.05~0.01)。胸腺素B4120mg/L组造模后2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较强,造模后4,7d表达逐渐减弱(P〈0.01)。结论:实验中120mg/L胸腺素β4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稳定较高表达。在愈合早期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愈合晚期,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4.
背景实验研究表明,生长因子能促进心肌血管再生,采用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血管再生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与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探讨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再生的治疗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和上海新兴血液制品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6/2003-03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动物实验室和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雌雄不拘.随机将犬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每组6只.方法①将12只成年健康杂种犬于麻醉开胸后暴露心脏,结扎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于急性心肌梗死30 min后行透壁心肌打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则于急性心肌梗死30 min后行非透壁心肌打孔,并随后向孔道内注射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②术后第8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PIAS-2000型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程序分析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均数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定量分析.结果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有5只和6只犬进入结果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显色面积均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7.505,-2.690与-6.895,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也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5.271,P<0.05).结论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缺血心肌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的表达水平,增强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微血管的生成是脂肪细胞成活的关键。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对血管生长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将自体大网膜脂肪颗粒移植于背部,然后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移植15,30d处死大鼠取出移植物。结果与结论:10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实验组移植物的残余质量和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促进移植的脂肪颗粒成活。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实验证明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鸦胆子乳膏联合应用能促进创伤愈合并抑制瘢痕形成。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鸦胆子油乳剂联用对兔兔背部刀割伤的促愈合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暨南大学药学院。材料:实验于2005-06/09在暨南大学药学院完成。选用8只北京产大耳白兔,雌雄各半,体质量2.0~2.5kg,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无菌冻干粉制剂(广州长生基因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40219),临用前用注射用水配制成溶液。鸦胆子乳剂由沈阳药科大学药剂研究室姚崇舜教授提供(浙江三九邦而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40206)。方法:将实验兔麻醉消毒,背中部脊柱两侧各旁开1.5cm处,由前至后共切割5个圆形创面,直径1.8cm,面积2.54cm2,抽签法随机将每只实验兔的5个创面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量为90 U/cm2)、综合治疗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量为90U/cm2,30min后涂抹鸦胆子乳膏30mg/cm2)、鸦胆子乳治疗组(涂抹鸦胆子乳膏30mg/cm2)、空白基质组(空白基质30mg/cm2)及空白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伤后即开始用药,以后每天换药1次,至伤后第16天。术后用透明膜描记法(用洁净保鲜膜覆盖伤口,描出创面大小,剪下称重,换算成面积计算)记录伤后第4,8,12,16天创面面积;用注水法测量伤腔容积;伤后第8,16天取创面组织,经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后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实验兔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情况。结果:纳入实验兔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实验兔不同时间点创面面积:综合治疗组用药后4,8,12d创面面积分别为(2.05±0.35),(1.59±0.25),(0.55±0.25)cm2,小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2.53±0.30),(2.41±0.19),(1.09±0.34)cm2,P<0.05~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用药后8,12d创面面积分别为(1.71±0.31),(0.51±0.10)cm2,小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5~0.01)。②各组实验兔伤腔容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实验兔伤后4d创面体积为(0.49±0.12)mL,小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0.59±0.1)mL,P<0.05],综合治疗组伤后4,8d创面体积分别为(0.47±0.12),(0.30±0.08)mL,小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0.59±0.1),(0.41±0.07)mL,P<0.05,0.01]。③各组实验兔创面组织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情况:综合治疗组伤后8d显示炎症反应较轻,成纤维细胞增生显著,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基质组情况基本相同,炎症反应重,肉芽组织增加不明显,新生毛细血管少,表皮细胞增殖不明显。伤后16天,综合治疗组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结论:鸦胆子乳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兔背部刀伤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室完成。取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54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g左右。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动物于苏醒后按Bederson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评分大于3分后入选本实验,入选54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又分为1,3,7d三个时间点,每组每时间点6只动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按8μg/kg剂量肌肉注射,1次/d;生理盐水对照组肌肉注射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模型组不作任何干预。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取脑组织,然后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纳入大鼠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在建立脑出血模型中共3只死亡,随后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发现脑内血肿量过大,致脑疝形成而导致动物死亡,后随机补充动物。①3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少[(38.33±2.94),(45.33±5.35)个,P<0.05]。②7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少[(29.00±5.48),(43.33±8.62)个,P<0.01]。③7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少[(19.83±6.85),(28.33±5.72)个,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含有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缓释性胶原蛋白海绵对大鼠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并与单独应用胶原海绵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进行效果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7/09在暨南大学药学院完成。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后,40只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造模后肌注生理盐水,1次/周,10μL/次,连续4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注射组8只,造模后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1次/周,500U/次,连续4周。胶原海绵组8只,用2cm×2cm的胶原海绵包裹受损神经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8只,用2cm×2cm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包裹受损神经处。假手术组8只,未切断坐骨神经,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第2,3,4,5周测定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并评定坐骨神经的功能指数;第5周测定后处死动物,取远端坐骨神经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蛋白海绵逐步降解,远端神经光泽、周径正常。②光镜观察结果: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的神经纤维、髓鞘和雪旺细胞都较接近假手术组,可显著改善受损神经的病理形态学结构。③电生理学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结果:术后第2,3,4,5周胶原海绵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基本一致,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而且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定结果明显优于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④电生理学检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海绵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最接近假手术组,明显快于其他3组(P<0.01)。结论:以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吸收性较好的胶原蛋白海绵为载体,与稳定性和活性较差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相结合,应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获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bFGF对大鼠创面血管生成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血管生成及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全层皮肤切除模型(以下称创伤),实验组创面用bFGF,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后,观察其愈合时间及创面血管的变化,测定创面愈合率,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外用bFGF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2.4±0.55) d,创面血管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加速。【结论】bFGF不仅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而且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引起血管新生,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缺血预处理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导致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及模型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前3 d用插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模型组第一次手术将线栓前推5 mm,不阻断血流,其他同预处理组.假手术组仪插入尼龙线不阻塞大脑中动脉.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间神经细胞变化.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3组神经功能评分、光镜下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缺血面积及缺血程度均减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