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骤起病伴胰酶增高的1型糖尿病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急骤起病伴胰酶增高的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胰岛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Imagawa对急骤起病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从40例急性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4例急骤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F组,n=4),与非急骤起病者(NF组,n=36)比较;再将症状1周内(A组,n=11)与1周以上的患者(B组,n=29)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清淀粉酶升高与患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关系。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结果急骤起病的1型糖尿病占本组急性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者的10%。4例急骤起病1型糖尿病患者中2例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糖尿病症状1周内的11例患者酮症酸中毒均为重度,其中10例血清淀粉酶增高;与症状1周以上患者比较,前者血糖更高,动脉血pH值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更低,酮症酸中毒的程度更严重,血清淀粉酶增高比例更大,糖化血红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酮症酸中毒者(n=20)较轻中度酮症者(n=20)血清淀粉酶增高比例更大(60%vs.20%,P<0.05)。结论(1)中国人存在暴发性1型糖尿病;(2)急骤起病伴胰酶增高的1型糖尿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有自身免疫和非自身免疫两类病因;(3)血清胰酶增高并非暴发性1型糖尿病特有,而主要由酮症酸中毒等严重代谢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2.
以酮症起病的肥胖性糖尿病患者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其特点是起病急,以酮症为首发症状,发病前患者往往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但缺乏典型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证据;经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不同程度的恢复等。由于此类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兼备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目前对其诊断、分型以及治疗、预后评估尚无统一的意见,深入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为这部分患者最终的临床分型和制订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对80例25~45岁糖尿病患者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检测,根据抗体的阳性和阴性、胰岛β细胞的功能差异、尿酮阴性和阳性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酮症组和2型糖尿病非酮症组。将2型糖尿病酮症组与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非酮症组在临床特征和实验指标方面进行比较总结。结果与2型糖尿病非酮症组比较,2型糖尿病酮症组的患者发病年龄小、病程短、胰岛功能差。与1型糖尿病组比较,胰岛β细胞功能相对较好,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结论自发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翁建平 《广东医学》2012,33(18):2699-2702
1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青壮年和少年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与更常见的2型糖尿病相比,典型1型糖尿病的特点包括发病年龄较轻,起病迅速,"三多一少"等症状明显,常有自发酮症倾向,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甚至缺失,需终身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此外,部分患者在外周血中可检出胰岛自身抗体.由于该病在不同种族和人群中存在广泛的异质性,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金标准",故诊断1型糖尿病主要靠临床特征来综合判断.该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往往较差,对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育龄妇女妊娠有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罗格列酮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蛋白尿的药理,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且同时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90例,设立自身对照组,加用罗格列酮12周,观察其对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患者的血糖、血脂、微量白蛋白尿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有较好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蛋白尿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一个新亚型,起病突然,在短时间内出现重度胰岛素缺乏而导致严重代谢紊乱.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传统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且无明确的自身免疫证据.目前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本文就暴发性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邱俊霖  陈文  曾云先  苏会璇  何唐艳 《西部医学》2017,29(10):1409-1413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酸中毒的认识。方法 选择2003年~2013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酮症酸中毒起病,分为122例非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和75例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两组。然后将两组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比较各组的年龄、血糖、血钠、血钾、糖化血红蛋白、PH值。结果 在不考虑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分型的时候,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都低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当只将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组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1型糖尿病的PH值比2型糖尿病组低。当酮症酸中毒起病组和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组都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后,DKA起病的2型糖尿病组的血钠正常,而其他3组都具有轻度低钠。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1型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的严重性;对于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患者,血钠可作为初步区分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讨论对有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诊断和处理 要点总结 ·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为1型或2型糖尿病 ·根据指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缓解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不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治疗 ·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如年龄较大,超重,且不是白种人,则需考虑诊断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对一些有1型糖尿病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应考虑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患者出院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安排患者定期到门诊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如有可能应测定c肽和抗体,决定是否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与福辛普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福辛普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104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4月后,评价吡格列酮与福辛普利联用对24h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微量白蛋白尿均有下降(<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吡格列酮与福辛普利联用治疗能更好减少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12例中男性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3~ 68岁。 型糖尿病 2例 , 型糖尿病 10例 ,嗜睡和昏迷各 6例 ,尿糖 ~ ,尿酮 ~ ,全部均是首次诊断为糖尿病酮中毒 ( DKA)。除 2例 型糖尿病外 ,其余均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其中合并重度失水 2例。方法 :治疗前均测血糖、 K 、 Na 、 CL-、CO2 CP、Bu N、尿糖、尿酮 ,治疗开始后每小时测尿糖、尿酮各 1次 ,其余每 2~ 4小时各 1次 ,待病情改善后酌情每 6~ 8小时复查 1次。诊断明确后即予二路输液、插胃管、尿管、氧管等“五管齐下”。第 1路输生理盐水 ,第 2路输生理盐…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人群的 2~ 5倍。因此早期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目前已经普遍认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预示着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 ,持续性白蛋白尿的存在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标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在 1型还是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是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和引起死亡的预测指标[2 ,3] 。因此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同时也标志着患者全身内皮细胞广泛受损。近年来已有学者提出血浆vWF(vonwille brandfa…  相似文献   

12.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临床上较为少见,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β细胞功能显著破坏甚至衰竭,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了1例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其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0例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服用合适剂量的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组加用罗格列酮,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显著减少(P〈0.05),肾功能有所改善。结论:罗格列酮在降糖的同时亦可减少尿蛋白排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糖尿病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已接近一般人群的预期寿命.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包括糖尿病性肾病已成为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成年起病的2型糖尿病也难以不受肾病的影响,但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1型糖尿病,约为5%~10%[1].有理由认为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与其他慢性并发症一样,是复杂的、多因素性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脂肪代谢异常.有关他丁类降脂药物对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影响的临床报道结果不尽一致[2].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桂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9-20
目的观察米格列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尿微量白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对根据WHO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初治患者,先采用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或同时进行1个月以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格列喹酮组,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2次,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米格列醇和格列喹酮均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格列醇具有良好的降糖功能,还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对早期的DN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变化,探讨OSAHS合并T2DM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风险.方法 查阅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以OSAHS为第一诊断入院、住院时间不少于3天且住院期间测血糖不少于10次的80例OSAHS患者的病历资料,平均年龄为(58±7)岁,其中男72例,有糖尿病史66例.将单纯鼾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以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标准分为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分析各组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OSAHS各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 比较.OSAHS患者与对照组HbA1c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与对照组mAlB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增加,说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损害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LADA与1型、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LADA患者与25例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和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LADA组的起病年龄、体重指数、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组之间;出现自发酮症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组,但低于1型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低于2型糖尿病组,与1型糖尿病组相似;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A的临床特点与急性起病1型和2型糖尿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酮症倾向糖尿病(KPD)是一类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自发性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总称,既包括经典1A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特发性糖尿病,也包括以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多种证据表明KPD是一类异质性疾病,KPD患者在遗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β细胞功能储备上均存在差异。KPD合理分型,对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血糖接近正常的缓解期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伴瘙痒症患者外周血IgE水平变化研究,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证据。方法:收集181例2型糖尿病伴瘙痒症患者外周血,采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gE抗体。结果:糖尿病瘙痒症患者组外周血清IgE水平检测值明显高于无瘙痒症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瘙痒程度分级后进行外周血清IgE水平检测发现,重度瘙痒症组与轻度及中度瘙痒症组均存在差异(P〈0.05)。但是轻度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瘙痒症患者外周血清IgE水平高于无瘙痒症组,置度瘙痒症组外周啦清IgE水平高于轻度及中度癌痒症组,轻度与中度瘙痒组外周血清IgE水平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人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75岁以上2型DM患者131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作生化及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轻~重度下肢血管病变,另选择无下肢血管病变老年2型DM患者40例,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患者中,轻度血管病变者47例(35.8%),中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重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均>0.243,P<0.05或<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0,P<0.05)。结论高龄老人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同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蛋白尿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