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对接受气管内全麻患儿苏醒期气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观察组进行术前访视,根据不同年龄儿童采取不同的宣教方法,做好心理准备,介绍手术特点、麻醉知识以及如何配合等,并征得家长支持,术日麻醉前再次宣教;对照组则进行常规访视。结果:合作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气管内全麻患儿苏醒期气管拔管时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2.
彭亮  张立贤  曹阳  梁冰  黄全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45-2346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访视时接受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记录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躁动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与术毕时相比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使循环相对平稳,但对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沟通护理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麻下行鼻内镜双侧鼻窦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 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窜护士心理护理,术后麻醉医生常规拔管苏醒,实验组增加苏醒期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躁动评分、术后鼻腔止血效果及麻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鼻腔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沟通护理能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减少鼻腔渗血,提高苏醒期安全性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全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强化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2组拔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拔管时间、躁动情况、疼痛情况、呼吸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评分、疼痛评分、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顺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后,观察该干预对患者全麻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纯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对照组(A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试验组(B组)麻醉医生常规访视和麻醉护士对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所有患者术后入PACU(苏醒室),由不知分组的专职人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在PACU内苏醒并顺利拔管。A组拔管不配合率73%,高于B组20%(P〈0.05)。A组患者有14例应用曲马多控制疼痛和不适,高于B组(5例,P〈0.05);两组患者均在意识清醒下顺利返回ICU。结论麻醉护士实施的个体化个体访视较一般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更能减轻患者苏醒期躁动,增加患者苏醒期拔管配合度;提高患者痛阈,降低药物使用率,从而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6.
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配合语言唤醒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2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按单、双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心理疏导,熟悉语音;手术当日告知要点,再次熟悉语音;停用麻醉药至苏醒室(PACU)后对患者播放音乐并进行语音唤醒.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分别观察、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入PACU、拔管时、拔管后5 min生命体征变化,苏醒期躁动例数和躁动程度.结果:实验组停用全身麻醉药后,唤名睁眼时间、唤名抬手握拳时间、拔除气管插管均早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PACU、拔管时、拔管后5 min 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HR、BP、R较对照组更平稳(P<0.05).结论: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可缩短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或减轻躁动的发生,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表麻气管导管对缓解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表麻气管导管组(Ⅰ组),普通气管导管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拔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发生率。结果:整个苏醒和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Ⅰ组无明显变化,Ⅱ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5 min恢复到基础值;组间比较,拔管前5 min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5 min和拔管时呛咳的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表麻气管导管气管内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麻醉苏醒拔管期气管导管对气管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性呛咳、躁动和血流动力学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256例接受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指标及各时间点体温,观察两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记录两组躁动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术中0.5 h、2 h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P0.05),而观察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分别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效果满意,能稳定患者体温,改善患者复苏情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全麻患者苏醒期意外拔管防范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全麻苏醒期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11月在我院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全麻围麻醉期护理;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进行围麻醉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躁动评分、Steward苏醒评分、BCS舒适度评分及约束带脱落率、躁动坠床率、误吸率、引流不畅率、意外拔管率。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VAS评分、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约束带脱落率、躁动坠床率、误吸率、引流不畅率、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全麻患者苏醒期不适感受、提升患者苏醒质量,降低苏醒期意外拔管率,提高全麻患者苏醒期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对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全麻下进行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体征、苏醒参数及躁动发生率。结果气管拔管时,2组的血压均高于术前,心率均快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完全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对全麻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可稳定患者的术中体征,改善苏醒状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麻下气管插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226例甲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亢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麻醉恢复期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稳定甲亢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合作程度、满意度,帮助患者顺利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方法.方法 将4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麻醉诱导后插管,B组在插管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结果 在麻醉苏醒期,A组血压和心率升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耐受气管导管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麻患者的气管内表面麻醉,能够有效地减轻气管导管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腭裂修复术35例术后全麻苏醒期抚触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对婴幼儿腭裂修复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哭闹的影响.方法:将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患儿全麻苏醒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行抚触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拔管后躁动的持续时间、麻醉苏醒后哭闹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拔管后躁动持续时间、麻醉苏醒后哭闹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有利患儿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及苏醒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气管拔管前10 min,DEX组静脉滴注DEX0.3μg/kg;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液10 mL。观察麻醉前、气管拔管前(1 min)、气管拔管时、气管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比较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期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MAP和HR在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时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DEX组(P0.05);DEX组MAP和HR在气管拔管后5 min、10 min时均下降,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DEX组MAP和HR在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 min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气管拔管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EX能有效抑制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而且对患者的苏醒和气管拔管时间影响甚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术前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了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覃丽宁  卢蓓 《当代护士》2018,(1):122-12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中应用循证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建立循证信息支持系统,针对患者手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给予个体化的疏导和手术过程模拟演示干预。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咪达唑仑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自主呼吸、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中应用循证护理信息支持有效缩短了苏醒期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对患者麻醉以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意识评分、血氧饱和度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变化,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麻醉苏醒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意识以及血氧饱和度都有所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NE、AD以及CRP应激水平表达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贾海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709-1710
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是153±11min,苏醒时间是178±18min,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是183±15min,苏醒时间是203±21min.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的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2%,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起气管插管麻醉,实施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及麻醉苏醒较快等特点,是对成人进行手术麻醉的首选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患者麻醉苏醒期采用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1例无痛EV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围手术期配合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配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将细节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EVL患者的麻醉苏醒期中,可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围手术期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在全麻苏醒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在本院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以及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CU滞留时间、达到完全苏醒所需时间、气管拔管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保温护理应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护理中,可缩短患者在术后的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气管拔管所需时间,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