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澎列岛现场应用灭鼠防霉毒饵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灭鼠防霉毒饵的现场防霉和灭鼠效果,为南澎列岛的灭鼠和巩固灭鼠成果探索经验。方法 摄食性试验采用饵消耗法;防霉效果观察选择具代表性试验点,各投等量防霉饵和基饵大米,连续观察至全部霉变;现场灭鼠采取饱和投毒法,灭效评价采用饵消耗法和粉迹法。结果 防霉饵的消耗率为53.40%,摄食系数为1.15。对照组大米在野外的战壕、灌丛、草地等试验点,经2-3d暴露后85%霉变,4d后100%霉变。防霉饵经4d暴露后,均未霉变,至5-6d后有少数霉变,7-11d全部霉变;在野外沙滩和室内,对照组大米保持5-7d不霉变,防霉饵则保持2周以上。饵消耗法和粉迹法灭鼠率分别达97.87%和97.67%。结论 南澎列岛鼠种群对防霉饵的接受性好,防霉毒饵的防霉效果显,灭鼠效果高,且有利于巩固灭鼠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2001-2010年广西隆林县鼠疫疫区综合处理措施效果.方法 对原疫点进行灭鼠、指示动物调查和疫情线索搜查,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 共捕鼠1008只,其中黄胸鼠占81.65%(823/1008);获鼠体蚤571匹,印鼠客蚤占64.10%(366/571),年平均染蚤率为23.02%(177/769)、蚤指数为0.74;鼠密度由3.99%(859/21 508,灭鼠前)下降到0.96%(149/15 600,灭鼠后),灭鼠率为75.94%.结论 持续采取综合的鼠疫疫区处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隆林县鼠疫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灭鼠达标后,如何能长期的巩固灭鼠成果。方法每年春季巩固性饱和(敌鼠钠)或回合式(溴敌隆)投药1次,之后进行监测。结果17年来鼠密度一直波动在0.09%-3.86%之间。结论药物灭鼠”一役达标”法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巩固性投药是可取的巩固性策略,同时应积极探索生态防鼠。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市十一年鼠情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河子市是新疆地区较早实现鼠害控制达标的北部城市之一[1],从1986年至今,已多次开展大面积灭鼠。总结和分析鼠情和鼠情变化动态,对指导今后长期控制城市鼠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隔年灭鼠的鼠密度变化从1986年11月~1990年1月的鼠密度(粉迹法)变化显示,灭鼠后仅隔6~8个月鼠密度就恢复到原有的密度,如1988年3月,1990年1月和1991年1月的鼠密度均在24%以上,接近灭鼠前的年初的鼠密度。2一年一次灭鼠的鼠密度恢复规律从1992年~1998年的6次灭鼠后鼠密度恢复情况显示,除1992年3月~1993年7月的低鼠密度(5%以下)维持时间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02-2005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的效果。方法对原疫点及其周围10km范围内的所有村屯进行灭鼠前后鼠蚤密度、灭鼠、疫情线索搜查及健康教育调查。结果4年间,广西鼠疫病例数由42例降到0例,鼠疫菌检出率由0.19%降到0,鼠疫F1抗体阳性率由o.38%降到0,鼠密度由5.9%下降到2.7%,地面游离蚤指数由0.0027下降到0.0001。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广大疫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2001年克拉玛依市区蟑螂和鼠密度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克拉玛依市区居民住宅和生产用房内障螂和鼠类侵害的状况,以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01年用药激法和询问法调查了蟑螂侵害情况,用粉迹法调查了鼠密度,结果显示蟑螂的侵害率分别为48.25%(138/286)和56.81%(225/396),平均密度为4.06只;鼠密度为18.04%(68/377),说明蟑螂和鼠的侵害积度很高.须尽快治理。  相似文献   

7.
调查吐鲁番农区鼠害严重的原因,根据当地特点制订出防制对策,调查鼠种和鼠密度以夹线法;农田灭鼠采用均匀投药法;灭鼠效果考核采用24h盗食法,均匀投饵。共捕获六种鼠,总获率为45.4%,优良鼠种为小家鼠,红尾沙鼠和子午沙鼠,其次还有褐家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  相似文献   

8.
贵州鼠疫疫源地鼠形动物的部分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查明鼠疫疫源地的鼠形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为鼠疫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用日夹法和笼捕法捕获野外和住宅内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用粉迹法和日夹法调查鼠形动物密度。捕获的鼠形动物有3目4科10属23种,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住宅内优势鼠种;黄胸鼠为野外优势鼠种;住宅内鼠形动物的平均鼠迹阳性率为72.62%,野外鼠形动物的捕获率为4.54%。黄胸鼠、褐家鼠和锡金小鼠的妊娠率分别为24.22%,28.99%和28.13%。家栖鼠类是鼠疫预防控制中的主要防制对象,药物灭鼠的最适时间在3月和11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81~2007年宁夏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措施和控制对策。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7年间,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31~1.80只/公顷,染蚤率为28.07%~66.47%,蚤指数为0.88~3.15,有8个年次监测到鼠间鼠疫的局部流行;长爪沙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10~5.90只/公顷,染蚤率为9.57%~57.34%,蚤指数为0.07~1.44,有9个年次监测到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宁夏动物鼠疫流行呈周期性、间断性发生。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乌鲁木齐旅客列车冬季鼠蟑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2月对乌鲁木齐铁路管理局26列旅客列车及备用车体鼠密度、蟑螂指数调查,发现1083/1084次(乌鲁木齐-重庆)和。1013/1014次(乌鲁木齐-成都)列车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分别为1.19%和1.26%,其余车体鼠密度均为0;所有车体蟑螂侵害率为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三峡大坝水位变化对当地鼠类生存的影响,为鼠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峡坝区,选择位于坝区上下游的银杏沱村、龙潭坪村、石板村、沙坪村为调查点,采用Elton夹夜法,每次连续捕鼠2 d.收集鼠夹,计算鼠密度并鉴定鼠种,比较室内外鼠种、鼠密度及水库156 m蓄水前后鼠密度变化,分析蓄水及清库对坝区鼠密度的影响.结果共捕鼠678只,其中室内517只,室外161.室内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189只,占36.49%(189/517);室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共捕获91只,占56.88%(91/161);室内外鼠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00,P<0.01).共布有效夹8036夹次,平均鼠密度为8.44%(678/8036),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4.44%(517/3581),室外鼠密度为3.61%(161/4455),室内外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04,P<0.01).大坝蓄水至156 m后鼠密度(10%,513/5132)明显高于蓄水前(5.68%,165/2904),蓄水前后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P<0.01).坝区上游鼠密度随蓄水的升高变化明显,在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鼠密度形成一个高位平台,依次为12.25%(80/653)、13.16%(90/684)、12.95%(90/695),到下一次清库后有所下降(8.38%,28/334).结论三峡大坝工程及水库蓄水后的水位变化改变了鼠类的生存环境,致当地的鼠密度发生了改变,今后应加强对坝区鼠类的监测,防止鼠传播疾病的局部爆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在体内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瘤机制。方法 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原位观察了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凋亡细胞密度以及Bcl2 、Bax 蛋白表达率及其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完整肽聚糖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完整肽聚糖的抑瘤率达51 .41 % ;此外完整肽聚糖注射组移植瘤组织中可见多量的处于凋亡不同时期的瘤细胞,其凋亡细胞密度、Bax 蛋白表达率以及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 P<0 .01),而Bcl2 蛋白的表达情况则相反。结论 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大肠癌的生长,并能诱导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荣成市消除疟疾的可行性及实施消除疟疾所面临的问题,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试点方案》的要求进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调查乡镇、村和居民。调查试点前后人群疟疾感染情况、学生疟疾抗体水平、村民疟防知识知晓情况、蚊媒及疟疾诊断能力。结果试点前荣成市村民疟防知识平均知晓率、村民的防蚊设施覆盖率、医务人员疟疾诊疗水平合格率分别为39.17%、83.08%和57.69%,试点后分别为95.37%、94.03%和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蚊密度、镜检员镜检技术熟练程度试点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小学生疟疾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通过加强卫生宣教和技术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加强高疟区流动人口管理,荣成市消除疟疾目标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宁波市城乡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城市、农村各 2个点进行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病史等项目检测。结果 宁波市高血压总患病粗率为 34 77% ,标化患病率为19 98% (按照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标化 ,下同 )。城市高血压患病率 35 4 4 % ,标化患病率为18 0 5 % ,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为 34 12 % ,标化患病率为 2 1 4 9% ;6 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6 2 72 % ,标化患病率为 6 0 1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老年患病人数的 5 1 4 2 % ;高血压知晓率 5 0 0 % ,治疗率 4 3 1% ,控制率 8 9% ;体重指数≥ 2 4 ;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 ;高血压患者中 12 92 %血糖异常 ,5 3 2 3%血脂异常 ,7 4 9%尿酸异常。结论 宁波市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 ,与其生活方式的改变、体重超重、饮酒、摄钠过多及家族史等因素有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不理想 ,尤其是农村 ,必须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和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方法  10 0例年龄 6 0岁以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非洛地平组 ,用药前、后作动态血压和心率变异性检查。结果 美托洛尔组和非洛地平组的降压效果相似 ,两组的 2 4小时平均收缩压分别从 16 3± 13mm Hg、16 2± 15 m m Hg降至 148± 17mm Hg、15 0± 14mm Hg(P<0 .0 1) ,2 4小时平均舒张压分别从 81± 5 m m Hg、80± 4mm Hg降至 79± 4mm Hg、77± 4m m Hg(P<0 .0 5 )。然而两组的心率变异性改变却截然相反 ,2 4小时平均 R- R间期标准差美托洛尔组从 33± 3ms增至 34± 3ms(P<0 .0 5 ) ,非洛地平组则从 32± 4m s减少至 31± 4ms(P<0 .0 5 ) ;2 4小时相邻 R- R间期差大于 5 0 ms所占总心动次数的百分比 ,美托洛尔组从 11± 8(% )增至 14± 5 (% ) (P<0 .0 1) ,而非洛地平组则从 12± 8(% )降至 9± 6 (%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钙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有相似的降压效果 ,对心率变异性的作用却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是否会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中发生胃肠损伤尤其是溃疡的风险,同时探讨其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5例心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单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联合组48例,服用同种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对比两组胃镜下黏膜表现变化,记录其黏膜损伤以及溃疡发生情况。并在给药前1 d、服药后28 d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胃肠黏膜损害者有29例(61.7%),其中消化性溃疡8例(17%),联合组发生胃黏膜损害者仅5例(10.4%),其中消化性溃疡发生者仅1例(2.1%),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及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以花生四烯酸(ACA)和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会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中发生溃疡的风险,且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无明显影响,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6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49例和死亡组19例.测定入科时与治疗6h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早期(6 h)乳酸清除率.同时,以早期乳酸清除率10%为临界值分为高、低乳酸清除率2组,比较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治疗前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动脉血乳酸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早期乳酸清除率、动脉血乳酸水平、PaCO2、PaO2、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4.7%,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沼气池对血吸虫卵、钉螺、尾蚴杀灭作用。方法将混有活血吸虫卵人粪便以模拟自然排便状态投放到沼气池入料口中,分别在7、15、30、60 d分别取出粪样进行孵化,检查虫卵的死活;在室内与室外观察沼气液对钉螺、尾蚴杀灭效果。结果以尼龙绢袋包裹方式投放后,7 d后孵化计数显示钉螺存活率仅为0.78%;沼气液浸泡7 d 1:5沼液杀灭钉螺率室内为93.33%,现场沼气原液7 d钉螺杀灭率为10.21%;室内沼气液杀灭尾蚴实验1:5沼液5 min后死亡率90%。结论沼气池对血吸虫卵及尾蚴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晓文 《临床肺科杂志》2016,(11):1990-1992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NIPPV)方法治疗Ⅰ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呼吸科治疗的74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病情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p H值、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PaO_2、PaCO_2、氧合指数(Pa O_2/FiO_2)、6小时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评分等指标;根据血乳酸清除率10%作为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区别。结果生存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治疗前pH值、血乳酸水平、PaO_2、PaCO_2、氧合指数、以及APACHE评分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6小时后,生存组及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的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28.13%±9.26%)和(12.34%±3.97%),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4.29%和3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黄精多糖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精提取物黄精多糖对高脂血症实验兔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高脂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和黄精多糖组(饲以胆固醇饲料+黄精多糖),分笼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时、第4周末和第8周末,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含量。第8周末处死动物,光镜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第4周高脂组、血脂康组和黄精多糖组血清总胆固醇(分别为10.5±1.6mmolL、11.1±2.0mmolL和11.2±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9.28±1.83mmolL、10.04±2.04mmolL和10.7±1.89mmolL)、脂蛋白(a)(分别为649±113mgL、713±101mgL和641±10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为1.4±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1±0.19mmolL、脂蛋白(a)为63.3±11.2mgL,P<0.01]。实验第8周,黄精多糖组血清总胆固醇(5.9±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5±1.64mmolL)和脂蛋白(a)(45.3±14.0mgL)显著低于实验第4周水平(P<0.01)。黄精多糖组主动脉内膜泡沫细胞形成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高脂组(发生率为100%,P<0.01)。结论黄精多糖具有降脂和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