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浅谈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方法对45例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患者置管的护理。结果 45例患者安全置管,其中1例导管脱出拔管,2例非导管原因死亡,42例顺利出院。结论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经有效护理措施,可保护患者血管,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在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PICC护理,及时观察和发现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置管时阃。结论:采用PICC技术结合针对性护理,保护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在临床中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C穿刺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ICU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取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术,对照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深静脉置管,可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三向瓣膜式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住院患者28例实施了PICC,置管时间3~6个月。结果 28位患者成功地进行了PICC置管,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实施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提高了患者对PICC的认知程度和置管依从性,有效地减少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使护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描述PICC置管患者维护知识的掌握现状。方法:选取郑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75例进行调查。结果:患者PICC导管维护知识的得分为62.30±17.02,其中日常护理知识的得分最高,异常症状观察得分最低。结论:PICC置管患者对于导管的护理知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总结肛肠外科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目的: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预防和减少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112例肿瘤患者在置管期间护理结果的观察。结果:应用PICC导管112例,功率为留置时间180~39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结论:PICC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贺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19-119
目的:评价系统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开展了PICC置管90例,将2012-02至2012-12的置管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将2013-01至2013-10的置管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分别对置管后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带管时间和导管维护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除发生静脉炎1例,穿刺点感染1例,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84天,平均留置210天,45例患者均按时来院维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发生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意外脱管1例,穿刺点出血2例,穿刺点感染4例,最长留置时间254天,平均92天,有7例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其中4例延迟维护1天导管未发生异常,3例延迟维护超过48小时发生堵管,1例经尿激酶溶栓后通畅。2例溶栓失败后拔管。结论:系统化管理模式使PICC置管患者减少或避免了相关并发症、改善了带管的舒适度、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回院维护的依从性,增加了PICC置管率,提高了护理满意率,简化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了PICC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300例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45例患者,研究其并发症原因及护理体会。结果:45例患者中,1例因静脉炎拔管,2例因导管脱出拔管,其它的均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治愈。结论:PICC为一种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的输液途径,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性,应注意分析其原因,提高置管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下周期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PICC置管规范化的护理培训,使每位操作者均能按统一操作规范护理患者,确保导管维护质量。方法护士长选派门诊护理人员,到我院相关科室学习PICC置管维护技术,总结各科所长制定专科护理模式,建立PICC置管护理档案和安全知识手册。结果护理30例患者,完成导管维护128人次,解决了出院带管患者及本地居民在外地医院做的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存在困难和不连续性的问题。结论通过PICC置管规范化的护理,增加了患者的归属感,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护理专业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结果:30例HCC置管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置管时间为90~360d,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堵管1例、局部感染1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HCC为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在HCC置管术及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重视患者健康宣教,尽量避免及正确处理并发症,使PICC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原因进行总结,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PICC导管发生血流感染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了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原因。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18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其中2010年10月—2011年12月90例患者PICC导管护理工作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2009年9月—2010年9月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置管期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因素较多,系统护理干预对预防肝移植PICC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其有效降低了肝移植PICC置管患者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肝移植患者置管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围置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0例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及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同步施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患者家属)。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异位、导管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是PICC导管安全留置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置管出院后的维护问题,以减少患者院出后的并发症,提高留置率。方法:对112例患者PICC携管出院后不在我科专业维护小组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1次,持续3~15周,2个月后随访到的PICC护理问题包括带管并发症﹑导管维护以及上肢活动等有关问题。结果:两例患者导管堵塞,1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静脉炎,0例感染。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患者置管手臂活动行为改变最为有效。结论:肿瘤患者携带PICC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提高导管留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总结231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25例置管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217例、复位成功6例、穿刺困难2例(请麻醉科行颈内静脉置管),导管送入困难6例。PICC导管留置时间7~290 d,平均112.40 d;发生静脉炎14例,导管堵塞17例,穿刺点出血8例,单纯性肢体肿胀2例,导管滑出1例。结论熟练掌握PICC穿刺和维护技能,实施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新生儿监护室(NICU)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11例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1.9Fr规格导管对11例低出生体重儿(LBWI)实施PICC置管,按照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11例患儿均置管成功,9例完成治疗拔管,2例非正常拔管中1例因放弃治疗,1例因导管堵塞。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结果:30例PICC置管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置管时间为90~360d,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堵管1例、局部感染1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PICC为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在PICC置管术及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重视患者健康宣教,尽量避免及正确处理并发症,使PICC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有关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施置管与维护,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实施置管与维护。结果:对照组患者留置PICC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和维护环节充分改进,能够促使PICC导管有关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6例乳腺癌患者化疗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18~211d,平均122d,无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化疗过程顺利。结论大剂量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少痛苦,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护理,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PICC留置期间发生导管异位至颈静脉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导管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尤其受到肿瘤患者的欢迎。PICC操作方法、优点、护理及穿刺时导管异位等文献报道较多,而关于PICC留置期间发生导管异位至颈静脉却罕见报道。我院自2003年开展PICC以来,共发生2例PICC留置后使用期间导管异位至颈静脉的患者,其中1例并发颈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经积极的处理保留了PICC导管,延长了使用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韩小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72-173
目的:探讨PICC对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静脉化疗方法是经外周表浅静脉穿刺注射。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工作量。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榆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而有效的正确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我科自PICC技术开展以来,共有32例患者选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行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