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改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大鼠、猕猴模型造模及其评价方法,为揭示肝疏泄失常现代机制提供实验资料与现代科学解释。方法:应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筛选行为学得分相近大鼠进入实验,调整造模刺激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对模型大鼠宏观表现予以量化评价;运用30 min成组随意观测及猕猴社会层级模式判别标准化方案规范猕猴实验方法并叠加社会应激因素,按照量表制作规范流程并运用视觉可视化标尺技术改进《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进行猕猴模型宏观表现量化评价。结果:旷场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情况得到明显纠正(P<0.05)。修订后量表主要考核指标较前大幅改善,相关系数均≥0.75。结论:分析动物模型整体表现与相应微观指标变化,两者密切相关,部分揭示了中医"肝疏泄失常"的微观机制:肝疏泄太过所致烦躁易怒等表现可能与下丘脑、边缘叶NE、DA、5-HT水平上升密切相关;肝气疏泄不及呈现抑郁萎靡等症状可能与下丘脑、边缘叶DA水平下降,5-HT水平上升有密切关系。据此推测,肝主疏泄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该类活性物质含量而呈现作用;其功能定位为脑中枢,尤其是下丘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及其用药、复健后血清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方法:运用情志刺激结合挤压造模的方法制备PMS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并用毛细管电泳法对造模组、造模给药组、复健组猕猴血、尿中NE进行检测。结果:在经前期,造模组NE含量升高,造模给药组、复健组较造模组NE含量降低,造模给药前后猕猴宏观表现有很大变化。结论:猕猴造模前后NE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经前平颗粒对NE有调节作用,PMS肝气逆证宏观表现与NE的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微观机制。方法:采用电刺激及噪音干扰作为情志刺激造模方法制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采用反相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P-IP-HPLC)测定造模前后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显著升高,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NE、E、Da显著升高,5-HT、HVA无显著性变化,可以部分解释肝气逆证形成原因,说明肝气逆证与下丘脑中NE等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5-HT1AR(5-羟色胺1A受体)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电刺激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测定大鼠皮层和海马5-HT1AR结合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气逆证造模组大鼠大脑皮层5-HT1AR结合活性显著上调(P<0.01),海马5-HT1AR结合活性上调但不显著(P>0.05),经前平颗粒可显著下调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上述脑组织内5-HT1AR结合活性。结论: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5-HT1AR结合活性上调。中药经前平颗粒可能通过调节5-HT1AR结合活性发挥治疗PMS肝气逆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与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采用白香丹胶囊干预,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中GABA与Glu的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下丘脑中GABA、Glu含量均显著降低,白香丹胶囊给药后GABA、Glu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PMS肝气逆证大鼠下丘脑中GABA、Glu含量变化与PMS肝气逆证关系密切,白香丹胶囊能显著调节下丘脑中GABA、Glu的含量变化,使两者保持相对平衡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确认以情志刺激为主的多因素致病造模方法的合理性。方法:在对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病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模型下丘脑、心、肝、胃、肾上腺中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多巴胺(dopamine,DA)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种神经递质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大鼠HVA含量在心、肝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胃HV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下丘脑中N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脏N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下丘脑、心中E含量显著上升(P<0.01),肾上腺中E含量明显下降(P<0.01),肝脏、胃中E含量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关系不大;下丘脑、肾上腺中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5-H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NE、E与5-HT作为与忿怒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与激素,呈现出与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情志等改变相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MS)猕猴模型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探索愤怒、郁怒诱发PMS病证的脑中枢微观机制。方法:应用社会层级压力应激法并配合择时挤压使猕猴出现PMS病证表现,然后依据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最后检测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进行分析论证。结果:PMS肝气逆、肝气郁证组猕猴愤怒因子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PMS肝气逆证组又显著高于PMS肝气郁证组(P0.01),PMS肝气郁证组猕猴抑郁因子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MS肝气逆证组(P0.01);相较于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各脑区GAB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PMS肝气郁证组各脑区GABA的含量则明显上升(P0.01,P0.05)。结论:应用社会层级压力应激配合择时挤压造模法制备猕猴模型病证发生与中枢GABA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5-羟色胺受体1A (5-HTR1A)基因在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区的表达,探讨该证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靶点.方法 束缚法制备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经前舒颗粒干预,获得正常组、造模组、给药组;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区5-HTR1A mRNA及其蛋白表达;应用软件SPSS 16.0,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统计数据.结果 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下丘脑5-HTR1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经前舒颗粒给药后与造模组相比,表达均显著升高;给药组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下丘脑5-HTR1A基因表达下降,通过经前舒颗粒干预后,恢复正常;说明5-HTR1A基因可能与PMS肝气郁证相关,并且可以作为经前舒颗粒治疗该证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建立及探讨宏观评价方法,为情志病证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可资利用的证候动物模型。方法应用行为学判定结合改良阴道涂片法确定大鼠动情周期,采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筛选行为学得分相近大鼠进入实验减小误差,调整造模刺激强度及持续时间,应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对模型大鼠宏观表现予以量化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纽比较大鼠造模后逆模纽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结论大鼠模型较好模拟了PMS病证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造模方法成熟可靠,具有较好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应用旷场法可明确鉴别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为证候动物模型中医辨证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下丘脑蛋白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MS肝气逆证大鼠下丘脑蛋白质差异表达,以期为PMS肝气逆证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发病机制寻找证据.方法 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2-DE)对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下丘脑进行蛋白质图谱分析,以MALDI-TOF-MS技术进行蛋白质鉴定.结果 下丘脑组织中模型组跟正常组比较:泛素羧端水解酶、清蛋白、醛缩酶蛋白表达下调;M2丙酮酸激酶、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I、钙结合蛋白表达上调,这些蛋白质与泛素通路、中间代谢酶、代偿作用等功能有关.结论 PMS肝气逆证与泛素通路、中间代谢酶、代偿作用等蛋白功能有关,提示以上6种蛋白质与PMS肝气逆证中枢发病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然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中医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乳岩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中药治以疏肝解郁,疗效显著。大量古代医家和现代研究证实疏肝解郁对于乳腺癌的疗效。本文就疏肝解郁法治疗乳腺癌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肝气郁结证的病理生理基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辨证属肝气郁结证的神经衰弱,乳痛症,慢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炎等30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表明,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不同病种之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相近(P〉0.05),提示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降低是肝气郁结证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气郁结证证候量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编制中医肝气郁结证证候量表。方法通过对80例肝气郁结证受试者的测量(男性24例,女性56例),经相关系数法、Chronbach'sα系数法筛选出条目,男性肝气郁结证证候量表10项条目,女性肝气郁结证证候量表14项条目。结果各条目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分析:男性肝气郁结证证候量表可提取2个因子,量表和因子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749~0.814;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790~0.866;Chronbach'sα信度为0.806~0.848。女性量表可提取3个因子,量表和因子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48~0.935;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683~0.934;Chronbach'sα信度为0.759~0.877。结论肝气郁结证证候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为肝气郁结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病变组织中ER与ER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与受体基因 ( ERm RNA)表达在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 ( RT-PCR) ,检测正常乳腺和乳腺增生组织中 ER与 ERm RNA的表达 ,结果显示肝郁气滞型组 ER与 ERm 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低于冲任失调组 ;2组增生组织中 ER和 ERm RNA表达之和与正常组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 ER、ERm RNA高表达导致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可能是乳腺组织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ER与 ERm 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去势SD大鼠造围绝经综合征肝郁模型并从其外观特征及行为学水平评价建模的效果。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空白组和去势模型组,每组各8只。在去卵巢制备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的基础上,加以21 d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模型。应激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外观特征,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1%糖水消耗率及旷场行为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去势后体质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造模开始后,去势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大鼠毛发干枯、活动减少、大便次数增多、便溏;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空白组和去势模型组在旷场实验中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势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和去势空白组的糖水偏爱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性SD大鼠去势后也会产生部分围绝经期肝郁样症状。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的作用下,大鼠的体质量、行为活动进一步减少,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复制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肝气郁结证大鼠多器官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气郁结证大鼠机体多器官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慢性束缚孤养方法建立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用开场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和白介素-2(IL-2)的含量;测量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胃排空及肠蠕动功能的变化。结果肝气郁结证大鼠自主活动量明显减少,体质量增长缓慢,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降低,胸腺指数及血浆IL-2含量减少。结论肝气郁结证大鼠可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94只眼)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47只眼)采用中医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47只眼)运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VEP振幅、视野及临床疗效比较,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疏肝通络法结合针刺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视神经炎,且其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共62例,其中肝郁脾虚证32例,脾胃虚弱证30例,使用中华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CGEDPRO-IBS)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BS-D患者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肝郁脾虚组患者对本病的担心程度、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等方面以及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严重程度均高于脾胃虚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BS-D患者心理领域得分与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等方面和生理领域等呈正相关(P0.05)。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心理领域得分还与独立性领域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均与社会关系方面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肝郁脾虚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还与疼痛与不适关系尤为密切。【结论】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在七情应激、心理障碍、社会关系紧张、医疗负担加重等方面的严重程度高于脾胃虚弱组;2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均与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