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8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10%,耕牛感染率为2.42%,活螺平均密度为0.2757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62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226%。结论虽然16个监测点人畜感染率降低到5%以下,但部分监测村钉螺感染率仍较高,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要进一步认真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9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变化,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16个监测点开展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03%,耕牛感染率为1.98%,活螺平均密度为0.2934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1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139%。各项疫情指标较前4年有所下降。结论监测点人畜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部分监测村钉螺感染率仍较高,因此,应加强钉螺控制措施,提高药物灭螺质量,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湖北省2012年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207个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55%,50-岁和60-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分别为0.92%和0.90%,高于其他年龄组;牧民、渔民、农民和船民感染率分别为1.37%、0.72%、0.67%,0.67%,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感染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38%。活螺平均密度为0.36749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016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0042%。结论与2011年相比,201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是仍需加大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实施力度,同时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0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变化,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16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0.89%,耕牛感染率为1.41%,活螺平均密度为0.324.0只/0...  相似文献   

5.
2010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10年四川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的疫情数据,了解监测点血吸虫病现状及疫情变化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2010年钉螺和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结果9个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在2.73%~17.02%之间,平均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Kato—Kmz法)分别为7.62%和0.10%,人群感染度(EPG)几何均数为0.003,耕牛感染率为1.02%。共查出钉螺面积128285m。,活螺密度在0.02~1.29只/0.1m2之间,平均活螺密度为0.21只/0.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家畜管理以及钉螺控制,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掌握2006-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方法在潜江市设立4个疫情监测点,每年对监测点疫情开展纵向观察与分析。结果 2006-2008年监测点居民平均感染率逐年下降,分别为3.35%,2.97%,1.77%;3年内男性血吸虫感染率均比女性高,居民感染年龄高峰后移,2006年为40~50岁,2007,2008年为50~60岁;3年内,均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新发晚期感染病例;耕牛感染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0.75%,6.83%,5.18%;3年内,钉螺感染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有螺面积缩减不明显。结论 2006-2008年潜江市4个监测点血吸虫病人、畜感染率逐渐下降,但有螺面积仍较大,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探索更有效的防治对策,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09-2010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将两年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3%和0.89%,2010年与2009年相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省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2007年监测工作.结果 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206 870m2,钉螺密度0.011~52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2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仁寿和中江点未查出血吸虫病患者,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27%~0.98%之间,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41%.9个监测点中未发现患血吸虫病家畜.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进一步下降,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监测工作,并将9年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与2005年相比,人群血清学IHA检查阳性率下降幅度为78.96%;居民感染率下降幅度为89.08%,农民和渔民的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9.81%和100.00%;耕牛阳性率到2011年下降了79.75%,2012年后全面淘汰了耕牛,实现了以机代牛;钉螺面积下降了59.27%,活螺密度下降了22.59%,钉螺感染率由0.35%下降为零。结论血吸虫病监测点通过开展常规及综合防治措施,人群感染率和耕牛粪检阳性率明显下降,螺情变化明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于2005年开始对仁寿县志气村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年、2006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53%、1.17%,2007-2012年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仅在2005年检出2头血吸虫感染耕牛;有螺面积从2005年的29 770 m^2下降到2012年的340 m^2,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水田、沟渠。结论监测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根本改变,疫情易反弹;今后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加大灭螺力度,以进一步降低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应用EPIinfo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6年共报告AFP病例354例,<15岁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9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7.01%,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97.90%,随访表及时送达率90.30%。AFP病例报告县(市、区)136个,占全省县数的75.14%。2005-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高危AFP病例14例,无聚集性分布。结论四川省2005-2006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要求。今后仍须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OPV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要求,在湖北省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村开展监测工作,并将6年的人群病情监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207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30%下降到2014年的0.17%,降幅为86.92%。不同流行类型以垸内型居民感染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居民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高呈逐步上升趋势,50~岁组居民感染率最高。各职业人群中,农民、渔民居民感染率最高。结论 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降低,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良好防治效果。下一步应提高监测点各年龄组的查病覆盖率,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做好渔民粪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陕西省按照国家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监测方案,选择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了解布病感染情况。方法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对国家布病监测方案,适时进行修订,采用在流行病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血清学检测及病原分离的方法开展调查监测。结果2005—2008年布病平均感染率为7.01%,榆林市感染率最高,流行菌株为羊1、羊3型布鲁杆菌。结论陕西省布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现行监测方案应增加可操作性,使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与控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探索有效的抗疟措施。方法收集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现场调查和疟疾监测结果,统计网报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态势与抗疟措施。结果2007年湖北省报告疟疾病例1769例,其中本地病例1721例,占97.29%,输入病例48例(间日疟34例、恶性疟14例),占2.71%。报告现症患者治疗1769例,治疗率100%,疟史及重点人群休治8345人,休治率95.47%,预防服药22731人,服药率84.17%。现场走访调查2497人,发现疟疾病例37例,治疗37例,正规治疗36例,正规治疗率97.30%。疫情报告36例,漏报1例,漏报率2.78%。疟疾监测点报告疟疾发病79例(28.01/万),比2006年(92例)下降14.13%。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8.26只/(人·夜),比2006年[4.08只/(人·夜)]上升了102%,嗜人按蚊叮人率0.30只/(人·夜),比2006年[(0.26只/(人·夜)]上升了15.38%。结论本地疟疾发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上升,根治传染源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5.
In 2005-2006, a large outbreak of Chikungunya (CHIK) fever occurred o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Islands. In Mayotte, concurrent with an enhanced passive case notification system, we carried out two surveys. A seroprevalence survey designed to document recent CHIK infection was conducted on seru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pregnant women in October 2005 (n=316) and in March-April 2006 (n=629). A cross-sectional clinical community survey carried out from 2 to 10 May 2006 among 2235 individuals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presumptive CHIK fever cases. The seroprevalence of recent infec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was 1.6% in October 2005 and rose to 26% in April 2006. The clinical community survey showed that nearly 26% of respondents had experienced presumptive CHIK fever between January and May 2006. Extrapolated to the overall population of Mayotte, these figures lead to an estimated attack rate of 249.5 cases per 1000 population as of early May 2006. Nine patients with the maternofetal form and six subjects with the severe form were recorded. This first emergence of CHIK fever in Mayotte lead to a very large outbreak. Efforts to strengthen surveillance and prevention of arbovirus infection are needed at country and regional level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保持湖北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状态。方法 开展AFP病例监测,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实施强化免疫活动。结果 湖北省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198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4 6 /10万,4 8h内调查率为99.0 %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3.8% ,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80 .3%。2 0 0 2 /2 0 0 3年度强化免疫第1轮报告接种率为97.2 2 % ,第2轮报告接种率为97.6 2 %。结论 湖北省2 0 0 3年继续保持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近年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近年的流感流行状况和人群的流感抗体水平,及时发现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对湖北省近年的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武汉市儿童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百分比最高的均为1月,分别为43.5%和24.1%。2002年从981份咽拭样本中共分离流感病毒57株,总阳性率为5.8%,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为1月和12月,阳性率分别为21.4%和17.7%。2003年从881份咽拭样本中共分离流感病毒56株,总阳性率为6.3%,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为7月和6月,阳性率分别为29.6%和15.2%。结论湖北省每年冬季都有一个流感流行高峰,夏季流行时间无规律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群对地方流感毒株和国内代表毒株的抗体水平有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6 - 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2006 - 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ArcGIS10.5绘制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 2006 - 2017年湖北省聚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76/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9∶1,0~4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33.11%),职业以散居儿童占比最大(30.40%)。发病高峰为5 - 10月。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市州为武汉市(45.27/10万),最高的县区为武汉市青山区(101.55/10万),全省发病呈散发状态,中部与南部的发病率与北部比相对较高。结论 湖北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有较为明显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应该根据其分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其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