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三讲常用溶液的规格及配制一、常用溶液的规格(一)葡萄糖溶液:为常用的非电解质溶液(溶液中除葡萄糖外不含钾、钠、钙、氯、镁等离子)。可供给水分及热量,减少组织的过分消耗,防止酮中毒,常用的为5%或10%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溶液,即其与人体体液的渗透压相同,由静脉给予等渗液,红细胞的体积不会增大也不会缩小。10%葡萄糖液虽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葡萄糖迅速氧化,故不产生高渗作用,但10%葡萄糖液输入速度快时更易利尿,故失水  相似文献   

2.
1831年 Thomas Tatta 首创输入大量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霍乱以来。本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又出现了输液完全静脉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 简称 IVH)或称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 简称 TPN)。IVH 或 TPN 是把由氨基酸、高渗葡萄糖,脂肪乳制剂及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组成的营养液,由上腔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输入.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将 IVH 的组成成分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不仅能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紊乱,也是给药的重要途径。但静脉输液本身可给患者带来痛苦。对穿刺局部的疼痛,应查明痛因设法解除。根据临床观察,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穿刺部位疼痛的原因。一、输入的液体浓度过高如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或治疗重症结核病静脉输注高浓度的对氨基水杨酸钠等。高渗液输入血管后,使血管壁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失去平衡。因血管内渗透压高,可将血管壁  相似文献   

4.
全静脉营养的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全静脉营养的组成现在普遍开展的全静脉营养(TPN)是以高渗葡萄糖、氨基酸溶液为基础,再加入各种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通过保存在上腔静脉内的导管,持续输入。从四肢静脉输入一定剂量的脂肪乳剂,补充必需脂肪酸或兼作热源。对于补充热量、卡/氮比以及各种营养素的最佳用量,诸家分歧不大,而对于饥饿状态或应激状态的用量却意见不一。对作为热源的糖、脂肪进行比较,一般认为,在应激状态时目前使用的以长链甘油三酸酯为主的脂肪乳剂,利用度通常降低。Kinny氏等的资料表明,大量使用葡萄糖将促进脂肪蓄积。另有资料表明,在应激状态下,支链氨基酸分解亢进,故可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5.
问:从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针头进入静脉时回血流入注射器,在葡萄糖溶液中聚集在一起,带有回血的葡萄糖液可以注入静脉吗?答:由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时,很多人不敢将含有回血的葡萄糖溶液注入血管,怕发生栓塞。我做实习护士时看见护士这样做,自己也就这样做;到这里工作后,见到分配来的新护士也是这样做。每次注射葡萄糖溶液有一部分不能注入血管,这是浪费。可是把混有回血的高渗葡萄糖溶液注入静脉究竟会不会发生危险呢?心中又无数。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  相似文献   

6.
张洪霞 《全科护理》2009,(12):1090-1090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可以用于输入高渗透压液体,也可用于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或化疗药物,既消除了病人经受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避免了由外周静脉输入高渗液或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管损伤。中心静脉导管由于能在静脉内较长时间留置,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及重症病人的输液,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因此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部分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都要进行中心静脉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周围静脉不能插管,给予强效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输入刺激性或高渗溶液(如氯化钾或静脉营养),进行急性、亚急性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或经静脉心脏起搏等.大内径的中心静脉导管还能促进复苏液体快速输入.在美国,每年要进行超过500万例的中心静脉插管手术.  相似文献   

8.
张洪霞 《家庭护士》2009,7(12):1090-1090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可以用于输入高渗透压液体,也可用于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或化疗药物[1],既消除了病人经受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避免了由外周静脉输入高渗液或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蒋敏  童祥飞  余利萍  吴婷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1047-1049
股静脉置管是短期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1],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快速输血输液或输入高渗液体及对周围血管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时,监测中心静脉压,静脉内高营养的患者,也适用于预计病程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时.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是肠外营养中经常输入的一种液体,用于不能口服或经肠道补给营养,以及营养不能满足需要的患者,为满足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可静脉输注。其渗透压远远高于人体的正常渗透压。同所有高渗溶液一样,从周围静脉输注时有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输注过快或给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有可能导致高氨血症和血浆尿素氮的升高,单独输注还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采用2条通路输入的方法既不方便患者如厕,又增加患者输液费用,不便于护士操作,还可能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我院采用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将氨基酸与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一同输注的方法,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静脉输液领域不断发展,但输液前对药物渗透压、pH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尚未成为规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多见[1]。高渗性药物是指药物渗透压>450 mOsm/L的的药物。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输入的药液漏出或渗浸在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注高渗性药物时药液外渗易刺激静脉和皮下组织,造成局部血管损伤、静脉炎、膜间室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3]。我们采用六神丸蜂蜜膏外敷治疗高渗性药物静脉外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PICC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穿刺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保证了危重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给药和营养[1].PICC主要适用于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或需长期静脉治疗、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患儿的补液治疗.现就临床应用进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和有机碘溶液或高渗溶液),易使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药液渗漏的机会[1].5%碳酸氢钠为高渗溶液,快速静脉输入时局部浓度较高,可造成血管壁细胞脱水、变形,影响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肿、痛[2].我科于2008年6月收治1例高龄重症患者,在静脉输注碳酸氢钠过程中发生药液渗漏,最后导致患者皮肤坏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静脉输液领域不断发展,但输液前对药物渗透压、pH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尚未成为规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多见。高渗性药物是指药物渗透压〉450mOsm/L的药物。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输入的药液漏出或渗浸在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注高渗性药物时药液外渗易刺激静脉和皮下组织,造成局部血管损伤、静脉炎和膜间室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都要进行中心静脉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周围静脉不能插管,给予强效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输入刺激性或高渗溶液(如氯化钾或静脉营养),进行急性、亚急性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或经静脉心脏起搏等。大内径的中心静脉导管还能促进复苏液体快速输入。在美国,每年要进行超过500万例的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中心静脉插管的注意事项插管或导管维护阶段有超过15%的中心静脉插管患者可能会发生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死亡。医生的经验是插管成功的关键,插管少于50次…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指从周围静脉导入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一项由护士执行的置管技术,多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此项置管技术可用于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能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并有效性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消化不良患者,有水及电解质平衡的紊乱时,必须通过静脉输液使之得到纠正;对重症肺炎患儿,由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又如输血及血浆、维持热量或快速供给药物,亦有赖于静脉注射。输液的持续时间因病而异。一般消化道疾患,输液持续时间较长,常在24小时以上,甚至  相似文献   

18.
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置管途径,输入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液的一种方法。安达美是微量元素的复方制剂,临床在配置  相似文献   

19.
<正>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又被称为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是一种可以用于植入皮下并且能够长期留置于体内的用于静脉输液使用的装置。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需要长期或重复静脉用药者、需要静脉应用化疗药物者、需要肠外营养及其他高渗性液体输入者等[1]。IVAP的应用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20.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将导管由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的技术,操作简单,容易穿刺成功,而且相对中心静脉导管其并发症少,比留置针应用时间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对病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对血管的损伤。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肿瘤病人、需要肠外营养的病人、需要长期输液及需要输入高渗液体的病人。PICC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