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栓塞误漏诊常见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以降低误、漏诊率、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诊断明确的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就误、漏诊原因加以分析.结果 肺栓塞常见误漏诊原因为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不认识或重视不够;肺栓塞起病隐匿,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合并心、肺慢性疾病掩盖了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对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肺栓塞预防策略应用于临床,分析住院患者肺栓塞风险评估情况和肺栓塞预防效果,为规范肺栓塞护理防治标准,降低肺栓塞患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住院患者实行肺栓塞预防策略,应用不同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表及分层预防措施,记录和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住院患者肺栓塞患病及发病情况等信息。结果:肺栓塞入院确诊率提高,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最优阶段评估率达77.50%,分科评估结果显示内科肺栓塞高危人群较少、外科肺栓塞高危人群较多;针对性预防措施使用率为22.71%;与同期未使用物理预防患者相比,物理预防患者肺栓塞患病率较低。结论:护士能够基本完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筛查识别高危肺栓塞人群,但针对性预防措施使用情况较差,建议通过培训教育、加强质量控制、调整资源配置以改善患者风险评估和预防肺栓塞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床边超声在修正的Geneva评分低中高度患者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减少肺栓塞误诊漏诊,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1999—2010年10月本院可疑肺栓塞112例,其中临床确诊肺栓塞75例,分析修正的Geneva评分及超声结果。据修正的Geneva评分分为低、中、高危组,每组分为超声阳性与超声阴性对照组,分别计数确诊肺栓塞与非肺栓塞人数,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栓塞可能性分别与Geneva评分(χ2=38.6862.P<0.0001)高低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阳性与超声阴性对照组分别对应的肺栓塞与非肺栓塞人数在Ge-neva评分低组(P=0.2120)及高组(P=1.0000)无统计学意义,在中组超声阳性确诊肺栓塞的可能性大于超声阴性,(P=0.023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修正的Geneva评分中度患者床边超声检查可增加确诊肺栓塞的可能性,减少肺栓塞误漏诊,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栓塞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辅助检查结果呈多样性改变。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辅助检查结果呈多样性,易误诊。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完善特异性检查,及时正确治疗,才能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在肺栓塞患者中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65例作为肺栓塞组,再选择8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此外,肺栓塞患者治疗后随访2年,将肺栓塞复发患者19例作为复发组,而其余46例未复发患者作为未复发组。比较肺栓塞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浆FIB与D-D水平,并采用ROC曲线评价FIB、D-D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比较复发组患者与未复发组患者血浆FIB与D-D水平,分析FIB、DD诊断肺栓塞患者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肺栓塞组患者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诊断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D-D诊断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肺栓塞复发组患者FIB、D-D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诊断肺栓塞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D-D诊断肺栓塞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结论 FIB及D-D在肺栓塞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3 肺栓塞的诊断要想诊断肺栓塞 ,首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警惕性 ,如果不能想到肺栓塞 ,则诊断和治疗无从谈起。3 .1 肺栓塞的诊断临床表现和体检远不如病史重要 肺栓塞多发生在外伤、手术、长期卧床、妊娠与分娩、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者心力衰竭基础上。另外有些病人患易栓症 ,即存在发生血栓栓塞的遗传因素 ,如蛋白C缺乏。3 .2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适用于常规检查不能确诊或者巨大肺栓塞需要导管去栓的病人。3 .3 肺灌注 通气扫描  肺灌注扫描正常可排除肺栓塞。灌注缺损的特异性差 ,只有 1 …  相似文献   

7.
正头颈部肿瘤手术罕见肺栓塞,但开胸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往往呈高凝状态,容易造成肺栓塞。25%的肺栓塞患者首发症状为猝死,恶性肿瘤猝死患者的尸检表明肺栓塞的检出率45%~55%~([1])。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必须立刻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患者死亡~([2])。我院收治了1例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行劈胸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肺栓塞,经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癌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测证实。比较肺癌合并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肺癌疑似肺栓塞患者中,最终确诊为肺栓塞30例,发生率30%。比较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一般资料,肺栓塞组三酰甘油(TG)、D-二聚体、FⅧ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FⅧ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AUC为0.833,FⅧ为0.752;D-二聚体联合FⅧ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AUC为0.905,明显高于D-二聚体和FⅧ单独检测(Z=2.563、3.017,P0.05)。结论 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效能,具有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术后肺栓塞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运香  张在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4):1854-185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对1238例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早期活动,分析其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肺栓塞.结果本组术后发生肺栓塞8例,占0.64%,死亡1例.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有较高的病死率,积极预防并加强护理可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的肺栓塞诊疗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从1997年的25.1%下降到2016年的3.9%[1-2]。但在肺栓塞的临床诊疗中,笔者也发现了有些疾病患者被误诊为肺栓塞的情况。因而在诊断肺栓塞的同时,必要的鉴别诊断不可缺少。总结笔者的临床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疾病需要与肺栓塞进行鉴别。鉴别肺栓塞还是肺动脉内原位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20例肺栓塞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分析2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D-二聚体检测、胸部X线、心脏及血管超声对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造影为肺栓塞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 临床医生不断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保持对肺栓塞发生可能性的警惕,合理应用综合诊断及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对1238例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早期活动,分析其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肺栓塞。结果:本组术后发生肺栓塞8例,占0.64%,死亡1例。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有较高的病死率,积极预防并加强护理可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患者发热情况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中伴发热症状的比例,鉴别肺栓塞患者发热的原因。方法:选取肺栓塞住院患者80例,对其主诉、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表格化登记,随后进行统一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中52.5%伴有发热,其中肺栓塞本身引起的发热为17例。11例溶栓治疗的患者中10例在溶栓后出现发热。结论:发热是肺栓塞常见的伴随症状,引起肺栓塞患者发热的原因多样,需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误诊7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栓塞是目前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发病率较高 ,美国每年约 70万以上人患肺栓塞 ,死亡率高 ,为 2 5%~ 30 %。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无特异性 ,常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也无特异性诊断指标 ,所以肺栓塞早期误诊更高 ,可高达 70 %~80 %。国外报告肺栓塞生前确诊率为 1 0 %~ 30 % ,国内报告7.8% [1 ,2 ]。目前肺栓塞的诊治已列为 2 1世纪有待解决的重大疾病 ,因此 ,减少肺栓塞的误诊 ,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是完全必要的。1 临床资料我院于 1 990~ 2 0 0 0年共收治肺栓塞 96例 ,男 76例 ,女 2 0例 ,年龄 1 7~ 6 7岁 ,入院时误诊 70…  相似文献   

15.
1肺栓塞1.1流行病学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的人数约为60万以上,其中猝死率高达16%~17%,英法等国家肺栓塞的人数约为6万~10万,在日本,肺栓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为美国的10%。发生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肢体或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栓塞信息化管理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栓塞风险评估及预防认知的影响。方法研究自2019年6月起,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肺栓塞预防管理中应用肺栓塞信息化预防管理,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肺栓塞风险评估效率、肺栓塞上报率及预防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评估、数据整理、结果汇总耗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栓塞上报率为23.00%大于对照组的11.00%,观察组护理人员肺栓塞预防认知中高水平占比为100%大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栓塞预防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性强,信息化程度高,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肺栓塞信息化预防管理,能提升护理人员管理水平,提高肺栓塞风险评估效率与防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在急慢性肺栓塞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确诊的肺栓塞病人714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根据病情分为急性肺栓塞组和慢性肺栓塞组,探讨sPESI在两组病人中应用的异同。[结果]714例肺栓塞病人中急性肺栓塞672例(94.12%),慢性肺栓塞42例(5.88%)。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基础合并症及不同危险分层肺栓塞病人sPESI得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SI在急慢性肺栓塞病人评估中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病人敏感度不同,与危险分层法具有相关性,且能够补充对于病人整体情况及远期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肺癌围手术期急性肺栓塞的防治及护理现状,主要包括:肺癌围手术期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术前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术后急性肺栓塞的护理、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的护理。认为肺癌围术期进行急性肺栓塞的防治和护理,可以提高肺癌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 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和同期35 例无肺栓塞的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肺栓塞组中,36 例脊髓损伤患者,15 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24 例非脊髓损伤患者,9 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脊髓损伤患者与非脊髓损伤患者相比,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5 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组与对照组相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肺栓塞组中,37 例急性肺栓塞患者,11 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23 例慢性肺栓塞患者,10 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两者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栓塞组中,31 例检出股静脉瓣反流和小腿肌肉间静脉扩张,检出率51.7%;对照组8 例检出,检出率22.9%。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肺栓塞患者与非脊髓损伤肺栓塞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均明显高于无肺栓塞的脊髓损伤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对肺栓塞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栓塞(A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欧洲心脏病学会2000年发布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将急性肺栓塞分为大面积肺栓塞和非大面积肺栓塞(包括次大面积肺栓塞) 两大类,近几年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肺栓塞的诊断率明显增加.回顾分析本院120病房近5年来收治确诊的30例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经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及科学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