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期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增生期血管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i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介导VEGF促血管瘤间质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标本中iNOS、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42例血管瘤组织表达VEGF,32例表达iNOS,血管畸形表达较弱或不表达iNOS和VEGF;②VEGF与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性:③VEGF、iNOS的表达与血管瘤组织MVD呈正相关性,血管瘤MVD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结论:①VEGF表达与iNOS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iNOS对VEGF的表达和调节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②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血管瘤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结节性红斑中的表达。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 2例结节性红斑患者皮损和 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NOS和VEGF。结果 :结节性红斑皮损中NOS和VEGF的检出率分别为 80 .95 %及 6 6 .6 7% ,阳性信号的表达与分布基本一致(χ2 =2 .2 2 <3.84 ,P >0 .5 ,u =0 .36 6 <0 .6 78,P >0 .5 ) ,主要位于表皮角质层和部分棘细胞、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小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内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NOS和VEGF的表达微弱 ,分布于表皮角质层和部分棘细胞 ,真皮及皮下脂肪层未见。结论 : 结节性红斑皮损中有NOS和VEGF的强阳性表达 ,可能与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VEGF、bFGF、C- myc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2例增生期和 38例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VEGF、bFGF、C- myc。结果 VEGF、bFGF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均为 100%,而在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3. 68%, 84. 2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1)。C -myc在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为 100%,明显高于增生期血管瘤 81. 2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1)。Spearman相关分析,VEGF与bFGF在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呈正相关(rs=0.523,P<0.01; rs=0.541,P<0. 01),而C -myc和VEGF在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呈负相关(rs=-0.413,P<0.05;rs=-0.472,P<0. 01)。C- myc与bFGF在增生期血管瘤中呈负相关(rs=-0.475,P<0. 01),在消退期血管瘤中无相关性(rs=-0.229,P>0. 05)。结论 VEGF,bFGF,C- myc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bFGF共同促进血管瘤增生,而C- myc与血管瘤增生、消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促进恶性黑素瘤(MM)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通过电穿孔法将VEGF165cDNA转染至MM细胞系A375中,细胞计数法、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检测A375细胞体外增殖效应和其分泌的VEGF蛋白水平,化学比色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的A375细胞合成的诱导型、内皮型、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eNOS、nNOS)的活性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VEGF165cDNA后,A375细胞明显增殖,其分泌的VEGF在转染后72 h、96 h明显增加(P<0.01),其合成的iNOS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在转染后48 h、72 h、96 h明显升高(P≤0.05),但在转染前后未检测到eNOS和nNOS的活性及蛋白表达,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转染72 h后的A375细胞增殖活性。结论:iNOS可能在VEGF过度表达促进MM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人恶性黑素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人恶性黑素瘤标本eNOS、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4例恶性黑素瘤组织表达eNOS,26例表达VEGF,色素痣组织不表达eNOS和VEGF;VEGF与eNOS的表达呈正相关;eNOS、VEGF的表达与恶性黑素瘤MVD呈正相关,恶性黑素瘤MVD明显高于色素痣;eNOS、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MVD随着eNOS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红色毛癣菌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30例手足癣,35例甲真菌病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NO、iNOS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红色毛癣菌病患者外周血NO及iNOS血清水平明显降低(P<0.01).手足癣组与甲真菌病组之间NO及iNOS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色毛癣菌病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其抗真菌效应,这可能是导致感染易反复和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HIF-1α与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两者在银屑病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32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0例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HIF-1α,VEGF在表皮表达弱或几乎无表达,但在皮脂腺、毛囊、汗腺可见强表达,3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IF-1α,VEGF均在表皮全层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IF-1α,VEGF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并均与MVD值呈显著正相关(r=0.743,P0.01;r=0.759,P0.01);银屑病皮损中VEGF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81,P0.01);结论银屑病皮损组织存在HIF-1α与VEGF蛋白的过表达,两者在促进银屑病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给予普萘洛尔0.5~1.5 mg/(kg·d)连续服用,服药3~8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Ⅰ级疗效有1例,Ⅱ级疗效2例,Ⅲ级疗效23例,Ⅳ级疗效16例,有效率(优加好)为92.9%。②42例增生期血管瘤在普萘洛尔治疗4周、8周时血清VEGF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周时低于治疗4周时(P0.05);治疗4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具有正相关性(rs=0.705,P0.05),治疗8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亦具有正相关性(rs=0.821,P0.001)。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VEGF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鳞状细胞癌、20例基底细胞上皮瘤、15例Paget病、15例脂溢性角化病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α、VEGF及CD34表达.结果:TGF-α、VEGF和CD34的表达在4种皮肤肿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但其在基底细胞上皮瘤与正常皮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种皮肤肿瘤中,TGF-α、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TGF-α可能与VEGF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和皮肤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 ,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 ,调节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皮肤肿瘤中表达 ,并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判断皮肤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皮肤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过度表达对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 75增殖的影响 ,研究一氧化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以明确VEGF的作用机制。方法 VEGF165cDNA经电穿孔转染A3 75细胞 ,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免疫酶联吸附实验 (ELISA)检测转染前后A3 75细胞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 ,应用细胞计数和MTT法比较转染组和对照组A3 75细胞增殖能力和活性 ,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A3 75细胞转染前后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含量 ,并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L NAME)观察A3 75细胞转染VEGF165cDNA后的增殖情况。结果 转染VEGF165cDNA后 48h、72h和 96hA3 75细胞VEGFmRNA分别为 0 .48± 0 .0 5 ,1.2 7± 0 .0 7,1.2 4± 0 .0 1,较转染前的 0 .2 4± 0 .0 5明显增加 (P <0 .0 5 ) ;VEGF蛋白表达和一氧化氮水平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P <0 .0 5 ) ;转染VEGF165cDNA后A3 75细胞增殖能力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L NAME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转染后的A3 75细胞增殖活性 (P <0 .0 1)。结论 内源性的一氧化氮在VEGF促进A3 75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NF-α和IL-1β对HaCaT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协同白细胞介素 1β(inter leukin 1β ,IL 1β)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e ,KC)株HaCaT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 thase ,iNOS)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以及地塞米松对TNF α和IL 1β作用的影响。 方法 用RT PCR、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方法检测HaCaT细胞iNOS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培养HaCaT细胞iNOS微弱表达或不表达 ,TNF α协同IL 1β显著上调HaCaT细胞iNOSmRNA和蛋白表达 ,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TNF α和IL 1β的作用。结论 推测TNF α和IL 1β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表达iNOS合成释放的一氧化氮 (niricoxide ,NO)参与皮肤免疫和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的治疗效应可能部分与其能抑制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因子和黄芩甙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甙治疗银屑病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TNF-α、IFN-γ和IL-8刺激,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成纤维细胞表达iNOS情况,并观察黄芩甙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未受到细胞因子刺激时成纤维细胞不表达iNOS;TNF-α(终浓度1000U/mL)、IFN-γ(200U/mL)、IL-8(200pg/mL)单独或分别组合后刺激成纤维细胞24h后的蛋白分析显示:单独TNF-α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表达较弱iNOS,而IFN-γ或IL-8处理未显示该效应,联合TNF-α、IFN-γ和IL-8显示增强的诱导iNOS表达作用,免疫组化有强染色区,位于胞浆近胞核处;50μg/mL黄芩甙能够抑制细胞因子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iNOS。结论黄芩甙能够抑制细胞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的iNOS蛋白表达,减少NO的产生,发挥抗炎和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皮肤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4例,利用Griss化学比色法检测患者皮损组织及非皮损组织中NO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非皮损组织中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存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银屑病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 ,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皮肤、正常健康人皮肤及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VEGF的表达 ;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KC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 ①银屑病皮损处VEGF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和正常人皮肤 (P均 <0 .0 0 1) ,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体外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处和非皮损处KC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 (P均 <0 .0 0 1) ;银屑病皮损处KC与非皮损处KC相比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VEGF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尖锐湿疣 (CA)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研究 ,探讨VEGF在CA发病、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皮损组织及正常包皮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正常对照包皮组织中VEGF无或有弱的表达 ,在CA皮损组织则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CA皮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Nitric oxide (NO) is a critical mediator of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NO is generated from L-arginine by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which has three isoforms; endothelial-type NOS (eNOS) and brain-type NOS (bNOS) are constitutive enzymes, and inducible-type NOS (iNOS) is expressed after stimul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NOS in normal human skin by an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In human ski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and the outer root sheath were labeled with not only eNOS antibody but also with iNOS antibody. Both eNOS and iNOS protein i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were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eNOS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endothelial cells, fibroblasts, the arrector pili muscle, apocrine secretory gland, eccrine coiled duct, and eccrine secretory gland. bNOS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mast cells. No staining with anti-bNOS antibody was observed in any other cell type. Our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in normal human skin contain both eNOS and iNO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CA组织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A组织中VEGF,PC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组织(P0.001)。CA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模式具有相同性:以基底层、棘层细胞表达最为显著,为二者共同的优势表达部位;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A组织中均存在VEGF和PCNA的过度表达,二者表达存在正相关性关系,表明表皮角质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局部缺氧是刺激VEGF过度表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和19例健康对照者皮肤(包皮)中NF-κB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和相关性。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NF-κB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NF-κB mRNA的表达与VEGF mRN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r=0.59263,P=0.0023)。结论NF-κB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尖锐湿疣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