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硬核白内障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研究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视力水平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但研究组内皮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9.30%)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可减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降低幅度,改善角膜散光度,利于提高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张厚洪  袁江峰 《当代医学》2021,27(10):70-72
目的 对比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与研究组(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每组53例.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裸眼视力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角膜散光度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过程中,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相较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有效性、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90例,根据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使用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个数、角膜内皮的丢失率、在手术1周以后角膜增厚的程度、裸眼视力和视力散光度数。结果:研究组超声使用时间、角膜内皮的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1周以后角膜的增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及7 d,两组裸眼视力和视力散光度均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为13.33%,对照组为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着使用超声时间短,对角膜内皮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有效改善裸眼视力和散光度。  相似文献   

4.
严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326-4327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抽选硬核白内障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分别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及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其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裸眼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充分恢复的同时安全性更高、角膜散光度也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法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56例(87眼)患者行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0例(73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观察术后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在植入非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隧道内劈核和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手术相比,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罗正才  杨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32-3734
目的分析角膜缘后2.5 mm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Ⅳ~Ⅴ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Ⅳ~Ⅴ级白内障患者,将接受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治疗的150例患者纳入MSICS组,接受角膜缘后2.5 mm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散光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参数(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角膜内皮密度计数损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4周,两组患者散光值均较术前降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观察组散光值低于MSICS组,视力高于MSI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角膜内皮密度计数损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MSI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膜缘后2.5 mm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应用于Ⅳ~Ⅴ级白内障患者,可降低术后散光值,减轻角膜内皮损伤,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度的影响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术后1、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生活质量及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5,t=2.417,t=5.457,t=5.447;P=0.000,P=0.018,P=0.000,P=0.000);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8,t=7.689,t=8.448,t=8.131;P均=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同轴微切口2.2 mm与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病人112例(112眼),随机分成小切口组(38例38眼)、2.2 mm组(37例37眼)和2.8 mm组(37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3组病人视力提高幅度为小切口组>2.2 mm组或>2.8 mm组(P<0.01).3组病人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1周、1个月时3组病人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后者则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改善角膜闪光度数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价格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夏世全 《中外医疗》2011,30(36):75-75
目的 探讨总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年在本院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80例,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1d、1周、3个月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53.12%、64.81%、76.88%.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外最理想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60例,分别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5.00%,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用于硬核白内障治疗中能够改善角膜散光,减少并发症,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立为A组,4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视力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l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62-65
目的观察同轴微切口与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90例(90眼),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1.8 mm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两组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78%,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1.11%,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治疗前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裸眼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散光水平较治疗前和观察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89%(χ~2=5.625,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在减少术后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8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散光度数、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散光度数和眼压均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裸眼视力,降低散光度数与眼压,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曹全刚  江航 《重庆医学》2018,(15):2085-2087
目的 探讨手术位置切口不同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120例白内障患者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例(70眼)患者(观察组),其中顺规性散光者(34眼)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逆规散光者(36眼)选择颞侧角膜缘切口.另外60例(68眼)患者均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对照组),患者均采用6 mm巩膜隧道式反眉弓状切口.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3d、1周角膜散光度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均降低,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大于0.5的眼数占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结论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行切口可有效减轻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117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d、7 d、1个月裸眼视力>0.5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4.24、3.92、5.69,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角膜散光度均高于术前(P<0.01)。实验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χ2=4.89,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佳,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和比较硬核白内障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将Ⅳ级硬核白内障363例(402眼)患者分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w、1m时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和角膜散光。结果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w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小,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轻。术后1w和1m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8.
徐涤非  杨洪 《吉林医学》2013,34(3):415-416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4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分为同轴微切口(1.8 mm)治疗组和同轴小切口(3.0 mm)治疗组,每组各47例,观察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散光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以及角膜内皮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小于小切口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同轴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术源性散光更小,视力恢复好,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常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53-56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1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对患者眼部进行常规清洗,并进行扩瞳处理,在眼球表面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散光度进行测定并比较,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视力,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术前的角膜散光度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散光度呈下降趋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的视力≥0.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个月、3个月的视力≥0.5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均较好,并且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较大差异,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4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裸眼视力方面进行比较,差异非常小(P0.05);在角膜散光方面,观察组的指标要比参照组有所优势(P0.05)观察组的发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2.86%,参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8.5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白内障手术治疗,利于患者康复,让患者可术后恢复视力,减少角膜散光度,而且操作过程安全可靠,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显著减少,值得患者信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