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尚未见报道。笔者观察了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及利多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哌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时效长、毒性低等特点,其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国外已有较多临床经验,但国内报道较少。2004年以来,我们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将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4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志  王晓军 《西南军医》2013,(6):606-608
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名年龄5-7岁患儿,ASAⅠ-Ⅱ级,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贫血,无右美托咪定过敏者,随机分入DR (2ug/kg右美托咪定和0.25%罗哌卡因)组和R(0.25%罗哌卡因)组,每组20人。观察FLACC小儿疼痛评分,以及镇痛药物使用人数、时间、用量。结果两组患儿FLACC术后24h疼痛评分有差异,术后4h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开始使用时间、使用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骶管阻滞镇痛中能有效减轻患儿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颈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拟行肩锁部手术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20例。罗哌卡因组分3次注射0.25%罗哌卡因共30ml,布比卡因组分3次注射0.25%布比卡因共30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常规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5、30、45、60min及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罗哌卡因组显著慢于和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SBP、DBP、MAP、HR和SaQ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相当,而罗哌卡因毒性低,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3种局麻药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试验量含1:200000的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3ml,再分别给予浓度均为0.5%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中的一种,分次给药。记录各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但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效较其他两组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其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0.5%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应用下腹部手术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的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与布比卡因(Bupivacaine)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髓核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5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25)和罗哌卡因组(n=25);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5%布比卡因或0.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局麻药总量和疼痛评分均差异不显著,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髓核摘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肛肠日间手术的最低有效浓度,探讨其在肛肠日间手术中的合理用药浓度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在日间行肛肠手术的患者,根据序贯方法,以上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定下例患者所用的罗哌卡因浓度,初始罗哌卡因浓度为0.50%,间隔浓度为0.05%,麻醉诱导后观察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观察麻醉镇痛时间、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罗哌卡因用于肛肠日间手术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35%,剂量为7 mg, EC50为0.366%(95%CI:0.255%~0.423%),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VAS评分、麻醉镇痛时间、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与麻醉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浓度越高,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越短;药物浓度越低,麻醉镇痛时间越短,术后运动功能恢复越快,麻醉浓度与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肛肠日间手术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35%,剂量为7 mg,合适浓度罗哌卡因不仅能满足肛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0.18%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隆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T2~3或T3~4硬膜外隙穿刺,分次注入0.18%罗哌卡因20~25 ml,使阻滞平面达到C5~T10。结果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意识清醒,无呼吸困难表现,能较好地耐受手术,术后伤口疼痛轻微。结论0.18%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是隆胸手术有效合理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钱颖 《西南军医》2010,12(4):679-680
目的用相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以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时间。方法 60例因上肢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0.5%罗哌卡因,B组0.5%左旋布比卡因,按0.4mB.kg^-1体重注射局麻药,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消退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Ⅱ级以上运动阻滞A组60%,B组80%。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都是安全的长效局麻药,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针对不同的手术需要,可选择不同的麻醉药。左旋布比卡因可提供更为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的长效局麻药。其对神经阻滞作用和镇痛作用强,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术后运动阻滞迅速消失[1]。本文观察比较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置管分次注入罗哌卡因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ASA~级,头位单胎、无产科并发症的足月初产妇400例。术前禁食水6~8小时。年龄22~32岁,体重58~99kg。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0)硬膜外穿刺后单次注入0.75%罗哌卡因:B组(n=200)硬膜外穿刺后置管分次注入0.75%罗哌卡因。400例剖宫产手术均采用髂前上棘连线2~3cm处横切口,手术历时17~65min。1.2麻醉方法入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派卡因复合芬太尼骶管阻滞对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4组,全麻组和复合1、2、3组,每组40例。全麻组实施单纯丙泊酚全身麻醉,复合组1、2、3组分别用0.075%、0.15%、0.3%罗派卡因和芬太尼(2ug/m1)行改良骶管阻滞麻醉,再行丙泊酚全身麻醉。结果四组病人丙泊酚诱导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2组和3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全麻组,P〈0.05,术后下腹痛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小于全麻组,P〈0.05,恶心呕吐,唾液增多及皮肤瘙瘁病例各复合组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骶管阻滞可改善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对下肢运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罗哌卡因具有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及对心脏和中枢毒性比等剂量布比卡因小等特点,在理论上可能适用于双侧颈从阻滞,减少由于膈神经阻滞所致的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我们在严密监测下选用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用于甲状腺摘除术的麻醉,研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双侧颈丛阻滞对SpO2和PetCO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的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效能,以探讨剖宫产的最佳局麻药。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病人,随机分成三组,用0.75%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各2 m l,分别用脑脊液1 m l配成等比重溶液,用25G腰麻穿刺针,于L2~3间隙穿刺,在60 s内缓慢将2 m l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比较各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恢复时间的异同点。结果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上,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在恢复时间和最大阻滞时间上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在最高麻醉平面上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在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和恢复时间上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在镇痛效果及肌松上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在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上,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结论罗哌卡因不仅具有布比卡因和左布比卡因的优点,而且能克服后两者的缺点,是腰麻下行剖宫产的理想局麻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术应用于小儿介入放射治疗的麻醉管理及可行性.方法 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Ⅰ组骶管阻滞给予 0.8%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混合液0.8 ml/kg,术中给予丙泊酚3~5 mg·kg~(-1)·h~(-1)维持;Ⅱ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6-10 mg·kg~(-1)·h~(-1).结果 两组患儿介入治疗均顺利完成.术中Ⅰ组3例患儿麻醉阻滞下面达到T8,收缩压下降超过15%,调整丙泊酚用量,补液处理后血压逐步回升.2例患儿需要术中追加氯胺酮.Ⅱ组病例中有8例在术中SpO_2降至90%以下,辅助通气并调整麻醉用药后,SpO_2升至98%.12例患儿出现心率显著减慢.调整丙泊酚剂量后心率逐步恢复.4例患儿需要术中追加氯胺酮.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小儿介入治疗麻醉管理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患儿镇痛情况、镇痛时间.并且随访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镇痛时间与术后各时相点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上,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且术后4,6,8,12,24 h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后镇痛,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骶尾部压力传感用于骶管穿刺成功判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骶管阻滞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n=57例):对照组以针尖突破骶尾韧带时的"落空感"为骶管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志,试验组以"落空感"+注药时骶尾部压力传感为判断标志,以5.0 g/L罗哌卡因20 ml行骶管内注射,观察2组骶管阻滞的成功率。结果试验组骶管阻滞的成功率为94.6%,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尾部压力传感有助于提高骶管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杨小宇 《武警医学》2019,30(8):672-675
 目的 探讨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效果。方法 选取2016-06至2018-06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常规使用0.2%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的罗哌卡因用量、切皮前后血压(BP)及心率(HR)变化;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2、4、6、12、24 h及48 h的患儿疼痛FLACC评分及患儿首次使用乙酰氨基酚时间;记录患儿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评价患儿术后12 h的镇静情况;记录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穿针调整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的穿刺时间[(13.42±2.50)min]长于对照组[(5.73±2.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罗哌卡因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首次觅求对乙酰氨基酚时间[(19.6±3.2)h]明显晚于对照组[(11.4±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试验组的FLACC评分(1.6±0.9)明显低于对照组(4.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12 h的Ramsay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DDH矫正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可提供术后24 h有效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5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30 m in内评定麻醉效果,以VAS评分≤4分作为麻醉阳性(有效)指标。罗哌卡因总量30 m l,初始浓度为0.30%,其后浓度采用双盲根据前一患者的麻醉效果序贯递增或递减,间隔浓度为0.025%。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prob it回归确定EC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罗哌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为0.295%,95%可信区间为0.276%-0.316%。结论: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阻滞的EC50为0.295%。术中辅助用药可能对其EC50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优越性。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分成小剂量组(R25组,试验组)和常规剂量组(R50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0.25%和0.5%罗哌卡因3 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视腰麻消退情况硬膜外给予0.2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效果,每次追加量为5 ml,观察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与运动阻滞程度、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小剂量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快、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发生不良反应少。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