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肤肿瘤     
992397 皮脂腺肿瘤p53及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张士发(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1).-11~12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皮脂腺良、恶性肿瘤中的p53及bcl-2两种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5例正常人皮肤均不表达bcl-2蛋白。而5例皮脂腺癌,2例皮脂腺瘤和2例皮脂腺增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bcl-2蛋白,除肿瘤细胞外,表皮角朊细胞、毛囊细胞和少数“正常”的皮脂腺、汗腺细胞及单一核细胞亦可表达。bcl-2蛋白对良、恶性肿瘤细胞和其他细胞均可发挥抗凋亡作用。而p53蛋白仅表达于5例皮脂腺癌的癌细胞,说明仅恶性皮脂腺肿瘤存在p53基因突变。皮脂腺癌p53基因突变发生于肿瘤早期并对肿瘤的发生起决定作用。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是p53基因突变的继发结果,对肿瘤的发生起协同促进作用。检测p53蛋白可用于鉴别良、恶性皮脂腺肿瘤。参6(刘辅仁)  相似文献   

2.
皮肤肿瘤     
20 0 11857 热休克蛋白 70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宋辉(同济医大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0 ,33( 4 ) .- 2 38~ 2 39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 SABC) ,用特异性蛋白 70单抗、p53蛋白单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单抗检测热休克蛋白 70、PCNA、p53蛋白在皮肤良恶性病变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发现热休克蛋白70在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细胞核内有异常增高表达 ,而 p53蛋白阳性率两者未见明显差异。鳞状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 70表达在 ~ 和 级间差异有…  相似文献   

3.
p53蛋白在一些皮肤病理组织中的检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p53蛋白的生物特性以及在一些皮肤病中检出的意义。①正常皮肤内p53蛋白可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②p53基因突变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间接检测。③p53蛋白过量表达不仅仅限于皮肤肿瘤。④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细胞的高度增生并不一致,它可先于某些肿瘤的发生。⑤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了解一些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p73和p53基因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p73和p53基因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5例SCC、19例Bowen病、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标本p73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在SCC、Bowen病和正常人皮肤间p73和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在各组样本中,p73与p53表达相关(r=0.343,P<0.05).结论 p53在皮肤SCC中高表达,p73在皮肤SCC中低表达,p73和p53基因在皮肤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野生型p53基因(wtp53)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系,探讨过表达p53基因及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衰老的影响。方法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 2000介导下,将含有wtp5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p53导入HSF中,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建立转染克隆细胞系。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析目的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亚毒性剂量UVB照射细胞,以染色法检测SAβ-gal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p53的HSF细胞系,转染细胞中存在p53基因及蛋白的稳定过表达。过表达p53的细胞株不论UVB照射与否SAβ-gal活性均未见增高,过表达p53可使HSF的增殖能力减弱,但对UVB诱导的细胞生长停滞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过表达p53不能促进HSF的复制衰老和UVB诱导的早期衰老,过表达p53引起的HSF增殖减弱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而非衰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p53和Gadd45α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5例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p53和Gadd45α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48%,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6;0.025);Gadd45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分别为43.33%、52%,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P=0.031;0.010).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5%,高于中低分化组的22.22%(P=0.008).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53、Gadd45α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在皮肤癌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点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SABC),用特异性热休克蛋白 70单抗、 p53蛋白单抗、 PCNA单抗检测热休克蛋白 70、 PCNA、 p53蛋白在皮肤良恶性病变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 热休克蛋白 70在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癌细胞核内有异常增高表达,其中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中阳性与阴性标本的 PC10指数差异有显著性,而 p53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鳞状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 70表达在Ⅰ~Ⅱ 和Ⅳ级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热休克蛋白 70在皮肤癌中存在异常增高的核表达,并与细胞的增殖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生长,其在皮肤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和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野生型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丢失或突变失活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皮肤恶性黑素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等皮肤肿瘤中p53基因的点突变、位点转换以及免疫表达。揭示皮肤肿瘤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必将在皮肤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和鲍温病(BD)组织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53和p16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在CSCC和BD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皮肤鳞癌组织(其中高分化鳞癌30例,中低分化鳞癌20例)、30例BD组织以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BD及CSC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10.00%、36.67%及80.00%,p53蛋白在高分化鳞癌和中低分化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67%和85.00%,p53蛋白在BD和CSCC中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53蛋白在BD中表达阳性率低于CSCC,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p53蛋白在BD、高分化鳞癌及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p16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BD及皮肤CSC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0%、53.33%及22.00%,在高分化鳞癌和中低分化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0.00%和10.00%。p16蛋白在BD和CSCC中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16蛋白在BD中表达阳性率高于肾CSCC,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BD、高分化鳞癌、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s=0.402,P0.05)。CSCC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s=-0.579,P0.001)。结论 p53及p16的高表达可能在B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且p53的高表达可能在CSC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p16的低表达可能对CSCC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73蛋白在正常人皮肤和不同表皮肿瘤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例脂溢性角化病、16例基底细胞癌、11例Bowen病、5例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人皮肤p73、p53、Ki67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人表皮基底层、毛囊外毛根鞘最外层基底样细胞和皮脂腺生发细胞有p73的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的基底样细胞、Bowen病中异形性明显的瘤细胞p73呈高表达,鳞状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中的鳞状细胞呈弱阳性或不表达。脂溢性角化病、Bowen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之间p7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1,P<0.01),其中基底细胞癌的表达最强。Ki67在皮肤肿瘤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14.12,P<0.01),但p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58,P>0.05)。在各组样本中,p73的表达与p53、Ki67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73蛋白可能在皮肤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新成员.其在皮肤恶性肿瘤、癌前期皮肤病、某些良性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性皮肤病中高表达.Survivin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分裂、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等多重功能参与皮肤疾病的发生.抑癌基因p53通过对抗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可以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指标,并且针对Survivin基因及Survivin联合p53基因的靶向治疗将为皮肤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皮肤肿瘤     
971572 几种皮肤良、恶性肿瘤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观察/何春涤…//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6).-440 应用ABC免疫过氧化酶技术,对7种皮肤良、恶性肿瘤皮损内如何表达P53癌基因产物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比较观察。患者78例,正常皮肤对照6例。P53阳性染色细胞数分为3个等级,PCNA染色结果以PC_(10)指数表示。结果发现,5例角化棘皮  相似文献   

13.
B细胞特异性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ction site 1, BMI-1)是多梳蛋白(Polycomb-group, PcG)家族的成员之一。目前研究发现BMI-1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尤其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与黑素瘤中,BMI-1的表达影响其生长、侵袭和转移。本文综述其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可能的机制及研究现况,为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p53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大多数癌基因蛋白与细胞生长和分裂有关,因此将它们作为肿瘤标志物是相对准确和灵敏的。我们应用抗p53癌基因蛋白产物的单克隆抗体,以标记式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LSA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了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石蜡保存标本以探讨p53癌基因蛋白在皮肤SC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1.标本:所有标本均取自我科病理室及我院病理科1982~1994年手术切除的皮肤SCC组织。标本经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后存档。 2.临床资料:男30例,女10例;年龄47~82岁,平均65.4岁,肿瘤位于暴光部位33例,非暴光部位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标准并参照Broders对皮肤SCC的分级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分级,高分化23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探讨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53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16和14-3-3σm 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16和14-3-3σ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并分析这两个基因的相关性。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m RNA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和14-3-3σ蛋白亦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4.72%(29/53)和67.92%(36/53),高于对照组的8.33%(4/48)和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和14-3-3σ的甲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1,χ~2=9.825,P=0.002,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低表达及甲基化与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可能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多位点参与的。  相似文献   

16.
中波紫外线与皮肤恶性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癌是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而中波紫外线是诱发皮肤肿瘤的主要因素。机体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修复紫外线引起的光损伤。某些关键基因如p53等的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P53基因突变产物。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粘膜组织中无P53蛋白表达。而在肿瘤标本中,36例SCC中55.6%(20/36),33例BCC 45.5%(15/33)P53蛋白过度表达,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33,P>0.05)。源于肛门——生殖器周围的SCC中67%(8/12)P53免疫组化阳性。P53基因产物可以在肿瘤组织和/或其表皮中表达。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在皮肤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免疫组化对皮肤恶性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不能鉴别BCC和SCC。SCC组织学分化程度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8.
皮肤基底细胞癌p53,Bcl—2和Ki—6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和探讨p53,Bcl-2及Ki-67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C石蜡切片中p53,Bcl-2和Ki-67蛋白表达,结果:33例BCC中p53,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5.45%,54.55%,36.36%,结论:突变的p53可能参与B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应激诱导的早衰(SIPS)后细胞周期调控的变化。探讨p53相关的生长停滞、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在UVB诱导的SIPS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UVB诱导发生SIPS的HSF,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信号通路中p53,p21,p1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芯片检测与p53相关的生长停滞(p53,p21,p16,p19)、凋亡(bax,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对UVB诱导的SIPS模型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发现,大部分细胞发生了G1期阻滞;衰老通路中p53,p21和p16的表达都明显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芯片检测发现,与生长停滞相关的抑癌基因p53,p21,p16,p19的表达均上调;p53下游的凋亡相关基因中的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稍上调,而凋亡基因bax表达下调。结论G1期阻滞和衰老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增加进一步印证了UVB诱导HSF发生的SIPS。p5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提示UVB诱导的SIPS可能具有与p53相关的抗凋亡作用,但其中p53信号通路所起的作用还需更进一步的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20.
E-钙黏着蛋白是介导上皮细胞间粘连的最重要的一种钙依赖性的细胞黏附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E-钙黏着蛋白异常表达与多种上皮恶性肿瘤的分化、浸润生长、转移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E-钙黏着蛋白的结构功能、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期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后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