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是一种由感染病原触发、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是近年倡导的方案,旨在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我院1993~1998年5年时间共收治39例,分别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和非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我们回顾性总结这组资料,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39例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1.1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4个月~6.5岁,平均2.45岁。入院时发热1~15天不等,平均5.3…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KD)是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是KD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常规运用阿斯匹林 (ASP)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KD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2 7例川崎病患儿为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我院住院患儿。男 75例 ,女 5 2例。入院年龄 13个月~ 10岁 10个月 ,<4岁占 84%。入院时间多在春季。临床诊断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会 198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 。经临床治疗痊愈出院 ,无 1例死亡。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参考Nakano等进行…  相似文献   

3.
沈军英 《海南医学》2001,12(11):77-77
我院于1997年1月~1998年10月对收治的8例患儿采用丙种球蛋(以下简称丙球)和阿斯匹林(临床药名叫巴米尔)联合治疗,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少栋 《中国医刊》2002,37(2):37-38
对 19例川崎病人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 (丙球 )治疗 ,并进行丙球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日本厚生省制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19例中男 12例 ,女 7例。 4个月~ 1岁 5例 ,~ 4岁 11例 ,~ 6岁 3个月 3例 ,最小年龄 4个月 ,最大年龄 6岁 3个月。热程 :7~ 14天15例 ,2周以上 4例 ,最长热程为 5 9天 ,最短为 7天 ,平均为 13 7天。川崎病后遗症 2例 ,1例为复发病例。1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阿司匹林 5 0~6 0mg/ (kg·d) ,体温正常、血小板、血沉正常后改为 3~ 5mg/ (…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简称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炎.本病心血管受累最著,可导致冠状动脉瘤及心肌梗塞而猝死.近年我国KD发病数增多,成为小儿主要后天性心脏病之一.本科自1993年3月-1996年4月对40例KD病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GG)和阿斯匹林(ASA)治疗,现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7例,结果总热程明显缩短,冠状动脉损害例数少,与采用小剂丙种球蛋治疗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自治疗川崎病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对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静丙组(给予丙种球蛋白加阿斯匹林)及常规组(单独用阿斯匹林)。对于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及发热天数及热峰值进行比较。结果 静丙组比常规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降低,发热天数缩短及热峰值下降。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瘤发生及冠状动脉扩张发生,并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的早晚分为早期组、常规组和晚期组,各40例,对3组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及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率为3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12.5%和晚期组的7.5%(均P<0.05);晚期组冠状动脉并发症以及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分别为32.5%和12.5%,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常规组患儿(均P<0.05).结论 在病程5~9 d内应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情况及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可推测此时间段可能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最好时间.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7例报告贾邦岚幸娟马大卫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川崎病(K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病的本质是全身血管急性炎症性疾病,累及多器官,其中冠状动脉损伤为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提倡应用大剂量静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加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40例,单用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39例,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热程,捭足肿胀及颈淋巴结肿大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在促进血白细胞、血沉及EKG异常恢复及抑制血小板异常增高上有明显疗效,对冠状动脉病变有确切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确诊川崎病后即应用阿斯匹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阿斯匹林急性期按50-60mg/(kg.d),持续3个月,IVIG按2000mg(kg.d)稀释至3%-5%浓度,于10-12小时内一次滴完。结果:28例川崎病患儿全部治愈。结论:联合用药能迅速控制川崎病急性期病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草剂和400mg/kg连用3d治疗川崎病36例,观察其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所有患儿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正常儿童扩大(P<0.05);治疗后1周内前者较后者扩大更明显;病程25d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与正常儿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和阿斯匹林 (ASP)对川崎病 (KD)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剂量IVIG及阿斯匹林随机治疗 48例例川崎病患儿 ,治疗后监测患儿热程、白细胞计数及冠状动脉改变 ,同时观察IVIG及阿斯匹林的副作用。结果 :静脉滴注IVIGA组、B组治疗后热程、白细胞计数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与A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 =9 44,P <0 0 5)。但IVIGA组及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X2 =2 65 ,P >0 0 5)。结论 :对于KD患儿 ,在病程早期应用静脉滴注IVIG可明显缩短热程 ,使冠状动脉瘤发病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2001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按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个组.A组剂量400mg/kg.日5天,B组1 g/kg.单次,C组2 g/kg.单次,其余治疗方法相同,均在10日内用药.观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热程、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恢复情况、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并对三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B、C两组长(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室指标B、C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比治疗前显著下降,A组下降不明显(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C两组指标之间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期21天内,B、C两组CAL的发生率均比A组发生率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A组有2例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随访6月、18月B、C两组之间CAL发生率无显著意义,而A组有2例发生冠状动脉瘤.结论 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很快改善临床症状,降低Cal的发生率,减轻冠状动脉损害的程度.但两年内1g/kg与2g/kg相比,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7.
田桂英  梅力  郭行平 《北京医学》1999,21(3):154-156
为了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疗效,我们对67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总热程缩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28.6%降至7.1%,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由33.3%降至19.1%。提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地防治川崎病患儿的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加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40例,单用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39例,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热程,手足肿胀及颈淋巴结肿大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在促进血白细胞、血沉及EKG异常恢复及抑制血小板异常增高上有显著疗效,对冠状动脉病变有确切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同炳 《现代医学》2004,32(3):178-179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4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n =2 8)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 4 0 0mg·kg-1·d-1) ,对照组 (n =2 0 )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远期未发现冠状动脉扩张病例。结论 利用丙种球蛋白抗感染和抑制单核细胞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减少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可有效控制川崎病发展 ,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以持续发热、皮肤粘膜炎症反应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最严重的病变为冠状动脉炎伴有动脉瘤及血栓阻塞而引起卒死.我们从1998年起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