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按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常见的内源性疾病系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受阻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见的外源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指从十二指肠到直肠间发生的肠道先天性闭塞和变窄,是新生儿外科中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生率约1/5000,男女发病率接近。肠闭锁中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小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结肠闭锁。以前该病死亡率较高,但近年来,随着麻醉和手术技术的改进、术后营养支持和监护水平的提高,存活率已显著提高,目前一般国内外文献报告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的治愈率为80%~95%。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先天性肠闭锁和肠狭窄的诊治有关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小儿环状胰腺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环状胰腺引起消化道梗阻的原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组5例手术治疗的小儿环状胰腺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及尸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寻找各年龄组间肠梗阻原因、病理改变及并发畸形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环状胰腺均表现为高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多合并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年长儿则出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常为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所致。环状胰腺直接引起十二指肠狭窄占35.8%。结论:有症状的环状胰腺患儿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建立通畅的消化道为原则,术中应详细探查有无肠闭锁等并发畸形。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多为高位梗阻,先天因素所致。引起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分为肠道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部分病例内、外源性病因同时存在。外源性因素包括肠旋转不良及环状胰腺等: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其中以肠旋转不良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十二指肠膜状闭锁(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膜状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80-1996年间收治的32例十二指肠膜状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单隔膜者28例,双隔膜者4例;伴肠旋转不良者6例,环状胰腺2例,肛门闭锁1例。单纯隔膜切除24例,隔膜切除加结肠后胃空肠吻合2例,隔膜切除加Ladd′s手术6例。痊愈28例,死亡4例。随访20例,随访时间5个月-3年,症状均消失,营养发育良好。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膜状闭锁患儿,生后即有顽固性呕吐,多含有胆汁,腹部立位片有“双泡征”,经胃肠道造影检查可帮助确诊。隔膜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需注意双隔膜存在及其他伴发畸形的矫治。同时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正>环状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是环形胰腺组织部分或全部环绕十二指肠降段[1]。第一次由Tiedemann在1818年描述,1862年由Ecker第一次命名为环状胰腺。环状胰腺发病率3∶20000,Karasski等[2]报道基于Asahikawa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对CT影像资料的回顾,发现环状胰腺发病率为1.14%。环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8年7月,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年龄2天~12岁(新生儿7例,婴幼儿3例,少儿3例)。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7例,环状胰腺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3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1例。结果除1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在小切口辅助下进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外,5例十二指肠隔膜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其前壁切除隔膜后完成横行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闭锁和2例环状胰腺成功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3例SMAS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97.0±18.2)min(75~180min),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2~5d开始进食,7~9d恢复正常饮食。出院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11例获随访6个月~4年,其中8例随访〉1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效果可靠,可以在新生儿期安全实施,为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环状胰腺是先天性的胰腺发育畸形,是指胰腺组织未正常分布在十二指肠框内,而是呈环形或钳形部分或完全包绕十二指肠降部,从而引起十二指肠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是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之一,占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10%~30%[1],一经诊断,需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发展及镜下缝合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技术对新生儿腹部疾病的诊治逐渐得到推广[2]。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为10例环状胰腺新生儿行腹腔镜手术诊  相似文献   

9.
环状胰腺属先天性畸形,是引起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但成人环状胰腺所致的十二指肠梗阻实属罕见,我们自1960年至1991年共收治5例,术前均误诊,术中始明确诊断。本文就其成人环胰的发病特点,临床误诊原因,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食管闭锁 (esophagealatresia ,EA) ,多数合并气管食管瘘、误吸性肺炎和低氧血症 ,1/3病例属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 ,半数病例可并存其他先天性畸形 ,麻醉处理较困难 ,兹将我院近 10年中对先天性食管闭锁纠治手术的处理和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肛管畸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王夫肛管上以齿线与直肠为界,下为肛门。先天性肛管畸形除常见的肛管闭锁与狭窄外,应包括肛腺、脉管畸形及内括约肌发育异常所致的疾患。1肛管闭锁与狭窄按国际分类肛管闭锁与狭窄属中位肛门直肠发育畸形。19...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及新生儿急腹症,现分析总结我院收治61例该病患者的有关资料。1.临床资料:1990年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61例,其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1月内35例,1~12个月13例,1~3岁2例,4~7岁2例,7岁以上9例(成人3例)。其中肠旋转不良45例;十二指肠闭锁5例;十二指肠膈膜8例;单纯环状胰腺3例。52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中41例呕吐物含胆汁。X线检查19例可见双泡征。45例肠旋转不良患者中,31例行Ladd术;13例行Ladd术加其他…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阴道闭锁临床极少见,是指阴道完全或部分闭锁,伴有功能正常的子宫和卵巢。冷金花、郎景和依据解剖学特征将此类疾病分为两型:阴道下段闭锁,上段及子宫发育正常为I型;阴道完全闭锁,合并子宫颈闭锁,子宫体发育正常或有畸形,子宫内膜可有正常分泌功能为Ⅱ型[1]。近年有学者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防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49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在手术中预先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做食管支架,术后早期做引流,然后做营养管及预防性扩张用,观察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效果.结果 49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狭窄6例,发生率12.24%,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术中预先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预防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具有良好的效果,减少第二次手术率,降低了患者费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肠闭锁是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 ,我们采用开放式肠吻合治疗 ,得到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0 0 1~ 2 0 0 3年 ,我科共收治新生儿肠闭锁11例 ,男 8例 ,女 3例 ,2~ 6d。全部病例经肛门泛影葡胺造影确诊为新生儿肠闭锁。均在新生儿期手术治疗。操作方法 在气管内麻醉下剖腹探查 ,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肠闭锁Ⅱ~Ⅳ型。温盐水纱布紧密保护吻合肠段 ,避免肠内容物污染腹腔。常规切除闭锁或狭窄的肠管以及近段蠕动欠佳的肠管。断端保持开放 ,近端肠管减压 ,碘伏棉球擦拭。用庆大霉素、甲硝唑盐水注入肠管 ,检查有无多发闭锁 ,促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治疗的26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者中肠旋转不良16例,行Ladd手术,其中1例因术中发现广泛肠坏死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5例痊愈.4例单纯十二指肠膈膜者行十二指肠膈膜切除术(纵切横缝),3例单纯十二指肠狭窄者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均痊愈.单纯环状胰腺2例,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均痊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痊愈.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新生儿急症,早期诊断,正确处理不同类型梗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小肠闭锁是小儿外科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也是新生儿肠梗阻的重要病因之一,常合并其它发育异常。正确的外科术式选择与患儿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作者等自1994年9月至1997年3月收治3例。手术效果满意。笔者等认为对于十二指肠、小肠闭锁的治疗,在明确其诊断的基础上,要善于发现或排除其它发育不良的存在,针对各种发育异常进行综合评价,作出准确的术式选择,才能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耳廓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小耳畸形,也称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是由于耳廓先天发育不良所造成的一种小耳畸形,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颌面畸形。耳廓畸形不仅在形态和功能两方面造成缺陷,而且对人的心理发育造成极大影响,此类患者需行耳廓部分或全部再造[1]。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小耳畸形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耳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耳郭的大小、形态及耳郭表面标志结构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耳郭缺如,并常伴有外耳道的狭窄或闭锁,可伴听力障碍,主要影响患者的外观。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探寻小耳畸形的病因,笔者就先天性小耳畸形病因学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小肠闭锁是小儿外科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也是新生儿肠梗阻的重要病因之一,常合并其它发育异常。正确的外科术式选辑与患儿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作等自1994年9月至1997年3月收活3例,手术效果满意。笔等认为对于十二指肠、小肠闭锁的治疗,在明确其诊断的基础上,要善于发现或排除其它发育不良的存在,针对各种发育异常进行综合评价,作出准确的术式选择,才能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