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寒湿痹阻证A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及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口服阳和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腰背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脊柱活动度,BASDAI评分,BASFI功能评分及各临床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以及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0. 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 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SDAI评分、BASFI功能评分、ESR、CRP、Ig G、Ig A以及Ig M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脊柱活动度及TNF-α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阳和汤治疗AS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活动度,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108例就诊于广州市正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AS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型,进一步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型最终聚为四型最为合理,且确立证型名称分别是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亏虚证。ESR、CRP、PLT与AS证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岭南AS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重,与岭南人湿热体质及该调查是小样本、单区域研究有关。(2)湿热痹阻证ESR、CRP水平升高最明显,痰瘀痹阻证PLT水平升高最明显,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温病湿热证与温病温热证的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方法】收集56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分为温病湿热证型(36例)和温病温热证型(20例)。检测并分析比较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Ig G及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脂多糖结合蛋白(LBP)、Toll样受体4(TLR4)和可溶性CD14(s CD14)水平。【结果】甲型H1N1流感温病湿热证组与温病温热证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Ig G和IL-8、TNF-ɑ、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热证组LBP、TLR4和s CD14水平较温热证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LBP、TLR4和s CD14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温病湿热证患者明显高于温病温热证患者,提示温病湿热证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皮肤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皮肤透析组(A组)、纯水皮肤透析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皮肤透析、常规治疗+纯水皮肤透析、常规治疗;同时,纳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该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3组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SCr、BUN、e GFR、IL-6、IL-1、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血清Ig A、Ig G、Ig M、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A组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但各项指标均未恢复至D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皮肤透析疗法可能通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抑制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等,从而改善CRF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68例确诊DM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检测临床指标变化,并设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免疫球蛋白G(Ig G)、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寒湿痹阻证患者血清CK、CKMB、LDH、HBDH高于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热毒炽盛证与湿热蕴结证两证型中病情活动期发生率高于稳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寒湿痹阻证病情活动期与稳定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两证型中处于病情活动期发生率低于稳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M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电磁波导入辅治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及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8月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UC脾虚湿热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每日3次,观察组另给予中药封包电磁波导入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疗效,并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6%vs.69.39%,χ~2=8.896,P=0.00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P均<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16.270、6.020、5.130,P均=0.000);2组Ig G、Ig A、Ig M均明显降低,观察组Ig G、Ig A优于对照组(t=13.320、-6.520,P均=0.000),而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电磁波导入能明显调节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趋向正常,发挥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根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病情况分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VZV-PHN组)、带状疱疹-对照组(VZV-Con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结果:VZV-PHN组、VZV-Con组患者血清中β-内啡肽(β-EP)、NT、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SP、V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IL-4、IL-6、IL-17、IL-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GF-β1、Ig G、Ig M、Ig 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VZV-PHN组患者血清中β-EP、NT、IFN-γ、IL-2、Ig G、Ig M、Ig 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VZV-Con组,SP、VGF、CGRP、IL-4、IL-6、IL-17、IL-21、TNF-α、IL-10、TGF-β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VZV-Con组;β-EP、NT与IFN-γ、IL-2、Ig G、Ig M、Ig A呈正相关,与IL-4、IL-6、IL-17、IL-21、TNF-α、IL-10、TGF-β1呈负相关;SP、VGF、CGRP与IFN-γ、IL-2、Ig G、Ig M、Ig A呈负相关,与IL-4、IL-6、IL-17、IL-21、TNF-α、IL-10、TGF-β1呈正相关。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紊乱所引起的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分泌异常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医四诊信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和临床免疫学检查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RA女性患者70例,按RA证候问卷表采集患者各项证候信息,参照相应标准进行寒、热证候判断和活动性判断。同时,取患者晨起空腹血样,检测细胞因子(IL-8、TNF-α、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ESR、CRP) 和临床免疫学检查指标(IgA、Ign、IgG、RF、C3)。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患者证候信息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各公因子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将收集的中医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他们分别能较好地反映关节局部病情以及中医寒证、热证、虚证的症状;除CRP外,早期女性RA患者各公因子的细胞因子(IL-8、 TNF-α、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ESR)及各免疫学指标(IgA、IgM、IgG、RF、C3)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型有一致性;代表寒热证候的公因子CRP在早期RA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寒证的CRP低于热证,提示CRP可以作为RA寒热主观症状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联合运用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8):1035-1038
目的探析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前列腺炎(CP)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住院的CP患者12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法细化分为三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组53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A型组37例及CPPSⅢB型组36例;另收集35名体检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前列腺液Ig G、Ig A、Ig M、IL-6、IL-8、TNF-α、MIP-1α、MCP-1水平变化,并根据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法将CP患者划分为轻、中、重度,观察相关指标水平在CP不同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 CBP组、CPPSⅢA型组、CPPSⅢB型组前列腺液Ig G、Ig A、Ig M、IL-6、IL-8、TNF-α、MIP-1α、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BP组、CPPSⅢA型组IL-6、IL-8、TNF-α、MIP-1α、MCP-1水平显著高于CPPSⅢB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CPPSⅢA型组、CPPSⅢB型组Ig G、Ig A、Ig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前列腺液Ig G、Ig A、Ig M、IL-6、IL-8、TNF-α、MIP-1α、MCP-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中度、重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患者前列腺液Ig G、Ig A、Ig M、IL-6、IL-8、TNF-α、MIP-1α、MCP-1均明显升高,并与CP病理分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上述实验室指标有助于CP病理分型、病情进展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阜新市中医医院肾内科就诊的120例CGN气阴两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CGN气阴两虚证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药常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西药常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80 mg日1次口服、黄葵胶囊5粒日3次口服等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则在西药常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地黄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Q)、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_3]、细胞免疫指标(CD_4~+、CD_8~+、CD_4~+/CD_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西药常规对照组(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中医综合治疗组BUN、Scr、24 h-UPQ水平显著低于西药常规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西药常规对照组(P0.05),血清Ig G、Ig M、补体C_3、CD_4~+、CD_4~+/CD_8~+水平显著高于西药常规对照组(P0.05),血清Ig A、CD_8~+水平显著低于西药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GN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与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抗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与IL4、IL10、IL12、IL13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对33例重伤患者的血浆IL4,IL10,IL12,IL13进行同时测定。结果 所有患者不论是否有SIRS、器官衰竭均未测出IL4;血浆IL10随器官衰竭的数目的增加,水平升高(P<0.05);SIRS组、死亡组、IL10的水平较非SIRS组、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IL12水平SIRS组较正常和无SIRS组升高(P<0.05)。存活组IL12较死亡组升高;血浆IL13水平在SIRS组、死亡组与非SIRS组、存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较正常组升高(P<0.05)。结论 创伤后MODS患者的血浆中IL10升高,IL12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IL-12、IL-4 和IL-13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分别检测60 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哮喘组)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血清中IL-12、IL-4 和IL-13水平,并与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治疗前IL-12 值明显下降,IL- 4、IL-13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和IL-13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影响哮喘患儿血中IL-12、IL-4和IL-13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时血IL-1、IL-6、IL-8、TNF-α水平及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25)开腹后仅轻揉胰腺及十二指肠.SAP组(n=25)开腹后向大鼠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动物模型.于实验前和实验后2、4、6、12 h 经颈静脉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单克隆抗体致敏花环法测定淋巴细胞悬液中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造模术后SAP组IL-1、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 (P<0.01); 术后SAP组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并随SAP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 SAP时血IL-1、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加重SAP病情的损伤性因子;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提示SAP时大鼠体液免疫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tube pulmonary alveolus syringe fluid,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住ICU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36例,其CPIS评分>6分为CPIS高分组共15例,CPIS评分<6分为CPIS低分组共21例;正常对照组24例.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TNF-α、IL-6、IL-8、IL-10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无论CPIS高分组和CPIS低分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IS高分组TNF-α、IL-6、IL-8水平高于CPIS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IS高分组IL-10水平稍高于CPIS低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恢复期TNF-α、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TNF-α、IL-6、IL-8、IL-10在重症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TNF-α、IL-6、IL-8、IL-10水平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rachomatis,CT)对孕妇生殖道感染患者局部及全身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被诊断为生殖道CT感染的早孕患者20例(实验组)及无生殖道感染的早孕女性20例(对照组).留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宫颈管内分泌物及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比较IL-2、IL-6、IL-8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宫颈管内分泌物中IL-2、IL-8均升高(均P<0.05),而IL-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IL-2、IL-6、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影响早孕患者生殖道的局部免疫状态,其中IL-2、IL-8可能参与上述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IL-8、TNF-α、IL-6、IL-21及骨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及龈沟液IL-8、TNF-α、IL-6、IL-21及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总钙及磷的水平.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IL-8、TNF-α、IL-6、IL-21、总钙及磷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TNF-α、IL-8、TNF-α、IL-6、IL-21及骨代谢的变化较大,可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的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 GTT)、美沙拉嗪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IL-23、IL-17、IL-1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雷公藤多苷组,后3组应用TNBS建立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不作其他处理,雷公藤多苷组和美沙拉嗪组于造模前4 d开始每天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或美沙拉嗪灌肠液灌肠直到实验结束,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特殊处理.各组小鼠均于TNBS灌肠后48 h处死,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大体、组织学损伤评分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IL-23 p19、IL-17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23 p19、IL-17、IL-12 p35的mRNA表达.结果:美沙拉嗪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结肠大体及组织学损伤记分、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IL-23 p19、IL-17、IL-12 p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美沙拉嗪组、雷公藤多苷组(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IL-23 p19、IL-17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美沙拉嗪组、雷公藤多苷组(P<0.05),后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非选择性抑制IL-23 p19、IL-17、IL-12 p35的表达来抑制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效果与美沙拉嗪类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IL-4、IL-1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27例HFRS患者按病情划分为2组,轻症组18例,重症组9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EILSA方法检测IL-12、IFN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4、IL-10,并同步检测血象和肾功能。结果:从发热期到多尿期血清IL-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期则趋于正常;各病期IFNγ含量均见升高,但以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为最著,轻、重两组间记显著差异,重症组IFNγ水平高于轻症组。各期IL-4均在正常范围,IL-10则高于正常水平,但升高幅度不及IFNγ。IFNγ的变化曲线与BUN相平行,而与血小板的变化曲线相反。结论:IL-12、INFγ等细胞因子的过多释放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是造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腹部手术麻醉围手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桂霞  温健  赵小龙 《医学争鸣》2005,26(5):438-44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IL-6,IL-8和IL-10的影响. 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GA组为单纯全麻组,GE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2 h(T3),4 h(T4),术毕(T5),手术结束后1 d(T6),3 d(T7) 7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8和IL-10的含量. 结果:在麻醉前及手术开始时,血清中的IL-10未被检测出,随后各时间点所有32例患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有显著的升高且在手术开始后4 h达到高峰,术后第3日下降至麻醉前水平. GEA组的血清IL-10水平在手术开始后4 h和术后1 d明显低于GA组. 两组血清IL-6,IL-8的水平在围术期也有明显升高且GEA组的峰值浓度明显低于GA组. 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少由IL-10介导的抗炎症免疫抑制反应,减少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