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未治疗梅毒患者、14例血清固定者、19例血清转阴者及16例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的比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治疗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及血清转阴组外周血中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4.04、2.43,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治疗梅毒患者及血清固定患者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比例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4.44,P值均<0.01),而血清转阴组成熟型B细胞无明显差别(t=1.03,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存在差异,经过治疗后血清固定组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比例异常,可能与血清固定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1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失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2例潜伏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潜伏梅毒组T-bet mRNA表达水平及T-bet/GATA-3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ATA-3 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潜伏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Th2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et/GATA-3比值与Th1/Th2比值呈正相关(P0.05);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Th1,Th2细胞比例与血清RPR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T-bet/GATA-3表达失衡,主要与转录因子T-bet的低表达有关,T-bet/GATA-3表达失衡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抑制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经规范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患者30例及血清转阴对照患者30例的外周抗凝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情况,在自体APC存在的情况下检测两组Treg细胞体外抑制功能。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中位数:4.56%,25%~75%:3.34%~5.90%)明显高于转阴对照组(中位数:2.89%,25%~75%:2.05%~3.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5,P=0.0020.05);且Treg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量(17.03±2.51)也明显高于转阴对照组(7.65±0.68),两组Foxp3基因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1,P=0.0430.05);固定组Treg细胞抑制百分率(中位数:82.35%,25%~75%:65.87%~96.60%)与对照组Treg细胞抑制百分率(中位数:85.95%,25%~75%:72.85%~96.3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03,P=1.00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高引起的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造成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Toll样受体(TLR)2、TLR4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梅毒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峨眉山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99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未接受驱梅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梅毒组,将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67例患者作为固定组,将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的86例患者作为转阴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比四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与Th1/Th2型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PBMCs中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固定组<健康组<转阴组<梅毒组(P<0.05);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TFN-γ)、CD4+:固定组<梅毒组<转阴组<健康组,IL-4、IL-10、CD8+:固定组>梅毒组>转阴组>健康组(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对不同组(梅毒血清固定组、新发梅毒组、梅毒治疗后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进行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IL-12、IL-4、IL-10、IL-6、IL-17、IL-22、TGF-β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新发梅毒组、梅毒治疗后转阴组以及对照组比较,梅毒血清固定组IFN-γ、IL-2和IL-1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L-4、IL-10及TGF-β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固定组IL-17水平低于新发梅毒组和转阴组(均P<0.05);IL-22低于新发梅毒组(P<0.05);IL-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可能同时存在Th1细胞/Th2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的失衡,从而影响患者体内整体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 mRNA(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选取梅毒血清固定患者40例为观察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TLR4 mRNA的表达水平,设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1,设经正规驱梅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者作为对照组2。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外周血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RPR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及经正规驱梅治疗后RPR转阴者,表明Toll样受体4 mRNA的表达异常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6(IL-6,10)、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血清固定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1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5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和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因子Foxp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IL-6,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的表达为(1.95±0.66%),而其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4.5±7.63%),较两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CD4+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p3表达量(2272.7±876.8)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6、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P〈0.01);血清转阴患者与健康献血者三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升高以及Th1/Th2比例失衡可能导致了梅毒血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酶联吸附法测定1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18例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6.29,P<0.01);IL-17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102)。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增高造成的免疫抑制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IL-17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比例和功能的改变,探讨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比例及Treg内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及白介素(IL)-10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且Treg内转录因子Foxp3及功能性分子CTLA-4和IL-10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该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败毒胶囊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reg/Th17及CD4~+CD25~+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6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大败毒胶囊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reg细胞、Th17细胞、Foxp3及CD4~+CD25~+T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12个月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0%、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末次随访时Treg细胞、Th17细胞、Foxp3、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败毒胶囊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疗效明确,能显著纠正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失衡现象,降低CD4~+CD25~+T细胞比例,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5.
16.
17.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