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伟帅  晁彦公  王兰  李黎明  焦庆贵 《临床荟萃》2008,23(21):1539-1542
目的了解持续声门下吸引及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将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气管插管组为对照组,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中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及间断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的时间,VAP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痰培养等。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第6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2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26.0%,对照组43.5%,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第7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38.5%、对照组48.9%,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期插管(<7天)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声门下吸引有预防VAP的作用。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与每2小时进行1次的间断声门下冲洗方式能得到相似的预防VAP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翻身前吸引联合口咽部、声门下冲洗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ICU并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翻身前有可视分泌物时吸引+声门下冲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翻身前吸引+口咽部、声门下冲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情况和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V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身前吸引联合口咽部、声门下冲洗能够有效地降低VAP的发生率,延迟VAP的发生时间,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间隔时间4 h),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声门下吸引量,吸引物细菌涂片阳性率,吸引物隐血实验阳性率,刺激性呛咳发生次数,吸引管阻塞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吸引物隐血阳性率(P0.05)、刺激性呛咳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间断声门下吸引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以推迟VAP发生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住院费用、ICU入住时间,降低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5.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佩  杨宝义  汪蓉  曹蕾 《护理研究》2013,(25):2754-2755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MV)且通气时间>48h的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不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情况、MV时间及住ICU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9%和34.1%,MV时间分别为(7.3±3.9)d、(15.1±3.1)d,住ICU天数分别为(12.8±4.0)d、(20.5±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留住ICU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80名,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均大于48小时,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A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护理外,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B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VAP的发生时间、气道粘膜出血率及机械通气时间;观察A组患者每日声门下吸引量与VAP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VAP发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气道粘膜出血率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在A组患者中,非VAP的患者持续声门下24h平均吸引量明显多于VAP患者(28.62 ml/24h vs 13.26 ml/24h,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并保证吸引量可降低人工气道患者VAP的发生率并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但增加气道粘膜出血发生率,在护理上需选择合适的负压强度预防气道粘膜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吸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超过48 h ICU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记录两组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每天声门下分泌物的量、细菌学检查结果及隐血试验阳性率等。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30.0%,6 d内发生率为11.1%,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6.1%,6 d内发生率为9.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d后观察组VAP发生率18.9%,对照组VAP发生率为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预防VAP,吸引效果方面作用相似,但持续声门下吸引存在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8.75%,入住ICU时间为(20.5±5.8)d,MV治疗时间为(15.6±6.7)d,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50.00%,(28.4±7.9),(19.2±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2,t=4.56,2.06;P〈0.05或P〈0.01)。结论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及MV治疗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MV)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入住本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共111例,并对随机给予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的56例、非吸引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以是否发生VAP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11例患者中VAP发生率为56.76%,早发性VAP发生率为26.13%.吸引组VAP发生率,MV 5天内VAP发生率均低于非吸引组.(P<0.01),发生时间晚于非吸引组(P<0.05).Logistic 分析表明,VAP组与非VAP组相比,在有无给予CASS、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给予CASS、留置胃管、APACHE评分较高、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是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CASS是防治VAP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密闭式与开放式声门下冲洗护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0例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声门下冲洗护理,观察组患者密闭式声门下冲洗护理,比较2组患者VAP发生率、好转率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速发型VAP、迟发型VAP、VAP总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好转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声门下冲洗护理预防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173例行气管切开并给予机械通气病人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并采取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观察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2h声门下吸引1次。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对入住ICU预期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的患者60例,按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顺序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间断声门下灌洗的方法,C组采用常规吸引方法。3组患者均在MV,50h、4d、7d采用支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留取声门下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声门下引流的量及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 A组患者VAP及4d内VAP的发生率分别为38.9%、16.7%,B组为33.3%、11.1%,C组为73.7%、47.4%。B组声门下引流总量明显多于A组,B组和A组声门下引流总量明显多于C组。A组患者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为27.8%,C组为42.1%,B组未发生引流管堵塞的现象。结论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附加管堵塞的发生率,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6入住我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干预措施。将2012-06-2013-12未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机械通气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逐项填写统计表。观察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2)d vs.(16.3±3.1)d,(12.5±4.4)d vs.(17.8±5.2)d,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VAP发生率14.6%(13/89),VAP病死率30.8%(4/13),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36.8%(39/106),VAP病死率为43.6%(17/39)。干预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VAP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秦霞 《全科护理》2012,10(27):2528-2529
[目的]研究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是否行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6.7%和43.3%,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89.5h和24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孟燕燕 《当代护士》2018,(4):111-112
目的探讨具有声门下吸引(SSD)功能的气管切开套管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的入住重症医学科需气管切开的7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使用常规气管切开套管。每日记录患者性别、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VAP发病率、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鼻饲时间。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VA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住院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高龄患者,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切开套管可降低VAP发生率;高龄、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是VA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2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包括严格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湿化、定时监测气囊压、持续声门下吸引、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呼吸机管路的护理、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不同护理时机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ICU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于气管插管后6 h(含6 h)行首次口腔护理,B组于气管插管后6~12 h(含12 h)内行口腔护理,C组于气管插管后12~24 h内行口腔护理。比较各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及VAP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尽管3组在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但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迟,患者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在气管插管后6 h内对患者实施首次口腔护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150例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Ⅰ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Ⅱ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三组口腔护理效果及口腔清洁满意度、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好转率的差异。结果观察Ⅱ组口腔溃疡率、口腔异味率、污垢残留率、插管3天和7天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Ⅰ组,而好转率和口腔清洁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预防气管插管患者VA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2种冲洗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收治的11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三通连接装置间断冲洗声门下吸引管,B组使用注射器间断冲洗声门下吸引管。对2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呛咳频率、声门下吸引管堵塞率、护士冲管的依从性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 A组患者VAP发生率、呛咳频率、声门下吸引管堵塞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士冲管的依从性则高于B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三通组建声门下吸引冲洗装置,方法简便,有效密闭,冲洗彻底,护士冲管的依从性高,能有效减少患者VAP的发生率及呛咳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