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针刺处方及腧穴归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刺选穴进行频数、归经、分布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提取针刺处方55份,涉及腧穴69个,累计频数为427。使用频数前5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阴陵泉;所属经脉主要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选穴部位多涉及下肢部与腰背部;特定穴以五输穴、下合穴、交会穴、原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11条,包括丰隆-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1)气海、关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腧穴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选穴与腧穴配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F)等8个数据库,纳入建库至2018年10月1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对腧穴归经、使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共33篇,涉及经脉前3位(总占比10%以上)依次是督脉、胆经、胃经;主穴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位于头面部,配穴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位于四肢部;单穴中百会穴出现频次最高;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和五输穴。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循经取穴以督脉、胆经、胃经为主;穴位多集中于头面部,以百会穴、四神聪穴、神庭穴为主,同时根据兼加证配以四肢部的腧穴,以足三里穴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针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进行频数统计分析,总结其针灸选穴规律。方法:收集1950-2013年有关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临床文献,临床观察病例数在20例以上,疗效50%以上的文献,对其取穴、归经使用频数、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条件文献共40篇,共有15篇文章进行辨证分型,选用辨证分型的证型共27个,共使用44个穴位,总频次为240次,出现频次占3%以上的经穴11个,阳经穴3个,阴经穴6个,任脉2个,其中排名前5依次为内关、心俞、足三里、膻中,厥阴俞与太冲并列。结论:针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循经取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为主,辅以局部取穴基础上根据病症性质不同配合相关特定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2019年2月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92篇,包含74个腧穴,共使用1494次,经络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54.89%)和足少阳胆经(34.74%)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83.13%)为主;常用穴位依次为环跳(188)、委中(154)、阳陵泉(143)、承山(117)、昆仑(110)、大肠俞(88)、秩边(87)、悬钟(82)、肾俞(78)、承扶(56)。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循经、局部取穴为主,重视本经配穴及阳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强壮穴配合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 ,有些患者还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RA主要表现为关节畸形、骨质改变和骨胳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是一种多发性慢性全身性疾病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针刺强壮穴并配合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近10年来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对腧穴、归经、特定穴等进行频次、频率统计,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54篇文献,涉及63个腧穴,12条经脉,总频次565次;高频腧穴依次为睛明、攒竹、阳白、丝竹空等;腧穴分布以头面部和四肢部为主;阳经腧穴居多,重视五输穴、原穴的使用;睛明-阳白、攒竹配伍相关性最高。结论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选穴以阳经、头面部为主,注重局部与循经远端相结合、上下相配,达到健脾益气、祛风通络、养血荣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鸿玲  易学 《河北中医》1992,14(2):37-39
本文为研究针刺治疗肌肉酸痛的选穴规律,选男性健康青年60名,采用阶梯超负荷运动方法诱发股四头肌酸痛。分别采取针刺、磁疗治疗方法,并设对照组,观察肌肉酸痛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程度、肌电图振幅和消失时间。结果表明,针刺能够显著地缓解肌肉酸痛,表现为肌电振幅的恢复和肌肉酸痛程度的降低、持续时间缩短。针刺作用广泛,对于肢体出现的肌肉酸痛,既可单侧局部选穴,亦可选取对侧相应腧穴,双侧疼痛可选单侧针刺,为“巨刺”针法提供了又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9年来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探析针刺治疗本病的基本规律。方法以"痛风or痛风性关节炎"and"针灸or针刺"and"临床or疗效"和"gout and acupuncture or acupuncture therapy"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Pub Med进行相关检索。将所纳入文献中的穴位及包含的补泻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07整理,制作资料提取表,进行频数及百分数的统计描述,用R语言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获得中英文文献176篇,经筛选共纳入文献66篇,腧穴88个,腧穴总使用频次696次。腧穴归经主要以脾经、胃经、大肠经、胆经、肝经、三焦经、膀胱经、肾经腧穴为主。出现频次最多的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太冲、阴陵泉、血海、合谷、阳陵泉、犊鼻、太溪等。针刺补泻手法上,毫针提插捻转泻法运用最多,补法运用相对较少。三棱针、梅花针、火针等刺血疗法对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疼痛有重要作用。结论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注重近部选穴和循经选穴,多以病变部位及脾经、胃经、大肠经等经穴为主。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合谷、曲池、血海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取穴,针刺补泻主要以泻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1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12010、...  相似文献   

11.
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红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92-394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针刀治疗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且愿意接受针刀治疗的23例患者行针刀治疗加药物、物理治疗(针刀组),对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37例患者行针刺加药物、物理治疗(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相关标准判定两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针刀组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5.7%,6个月总有效率为91.3%,12个月总有效率为91.3%。针刀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痹症”“历节”等范畴,其病机复杂,缠绵难愈,其发病多因素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骨节留而不去,而生痰湿瘀毒痹阻经脉气血而成。痰、湿、瘀、毒诸邪常相互胶结,凝聚经隧,胶着难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据邪气所在的部位及邪气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麻,或重,或不仁,或胀,或痛,或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单用祛风除湿之品则往往收效甚微,若从痰湿瘀毒论治参入化痰通络解毒之品则可提高疗效。本文拟从痰湿瘀毒角度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2例,每日1剂,15d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激素及其他药物。结果:有效率95.94%。结论: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列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特色药物,以期为研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提供思路.方法 从近二十年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中,收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组方340首.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方药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统计分析所用药物.结果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用的254种中药中,虫类药和藤类药共32种,使用频次为806次.结论 虫类约、藤类药与其他药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运用频次较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与同期以MTX治疗的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对照。治疗6周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43.6%;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9.2%;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84.2%,对照组为64.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79%,对照组为35.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w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7.1%;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2.1%;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9.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42%,对照组为40.0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疗效显著;起效快,毒、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复杂,复杂性、多变性及多因素发病机制不利于治疗和预后。中医药病因病机、分期治疗、辨证论治及内服外用等多种诊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病情,早期治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邓兆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兆智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性疾病临床、教学与科研30余年,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尤其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笔者有幸随师临诊,稍有心得,现将其治疗RA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左芬 《江苏中医药》2009,41(1):20-21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鲁贤昌教授为名老中医.擅长各种关节病的治疗.笔者有幸随鲁师临诊.现将鲁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等症状为主,致畸、致残率较高,属l临床常见难治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1].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阻滞经脉,痰瘀互结,而出现肌肉、关节、筋骨的肿痛、僵硬、畸形,病属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20.
金实教授从医40余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经验颇丰。他认为治疗本病应注意:病情活动期,寒热兼见,治多温清并用;肿胀散漫为湿,局限结节属痰,治当祛湿化痰并用;久痹不已.当通络剔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