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督养神针法为赖新生教授所独创,该法取穴以督脉为主,以调神为治疗目的。本研究从神、脑、督脉、五脏4个方面阐述通督养神立意,将其与早期脊髓型颈椎病之病因病机相切合,进而剖析治疗该病的组穴处方。病案举例介绍赖新生教授运用通督养神针法有效治疗该病,提示此针法值得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赖新生教授所创赖氏通元针法包括通督养神和引气归元两大治疗法则,其以人体元气及脏腑神气为调治核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从而通督养神以安脏腑,引气归元以调气机、固本原,通元以达阴平阳秘。主要对通督养神之立法依据及处方组穴原则作以分析,以提供一新针灸治病组方体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杨硕教授“调神针法”治疗情志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调神之要,在于脏腑气血、在于阳气充沛,取穴以五脏背俞穴和五志穴配伍夹脊穴为主;针对近期、远期情志发病的不同,强调治疗时毛刺背俞穴、五志穴和深刺夹脊穴的不同;毛刺左侧背俞穴和五志穴时,针尖指向头侧,毛刺右侧背俞穴和五志穴时,针尖朝向足部,以实现温阳养神、调神必调五脏、调五脏必调气机的目的。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31-433
月经病是女子最常见的疾病,多因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致阴阳失衡、冲任督带受损所致。针五经、调五脏、和五行是湖湘针推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主要强调以五脏、五经为中心,在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经络-脏腑相关及五行生克制化原理,采用特定的手段(如针刺、艾灸、推拿等)针对性地刺激相应经络和穴位,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和治疗相应脏腑疾病。指出治疗月经病重在治本调经。治本大法主要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冲任。补肾在于益真阴、养精血、助阳气,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疏肝在于调畅气机,使肝气得疏,肝血得养,气血调畅,血海蓄溢有常,则经病可愈;调理冲任在于使任通冲盛,自无经病之患。主要治法是:调理冲任,取任脉之关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及脾经之血海;补肾,取肾经之原穴太溪补肾调经等;扶脾,取三阴交、血海健脾益气、养血调经,取足三里以补益气血;疏肝,取太冲、期门、行间疏肝理气调经。  相似文献   

5.
通元针法是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的简称,该法以督脉、脑及五脏背俞穴通督养神,以任脉、三阴经及腹部募穴引气归元,并辨证配以五输穴及其他特定穴,组成平衡阴阳的针灸处方。通过病案举例的方法,详细介绍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治疗眩晕,总结归纳了通元针法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的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以补钾等对症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王继红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病位在筋脉肌肉,根在先天亏虚、五脏虚损,其病机为精髓亏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运用赖新生教授"通元针法"治疗本病,即在"通督养神,引气归元"思想指导下,通过引气归元以滋先天,达到补肾气益精髓、通督调神以调阴阳、疏通经络气血,其作用明显,临床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7.
赖新生教授治疗面肌痉挛注重调神、养神、安神、固元,认为其与心、脑情志功能相关,病位与胃经、肝经、膀胱经等相关。"通元针法"是赖新生教授在继承老一辈针灸学家司徒铃、靳瑞教授学术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建立的科学有效的针灸取穴和操作方法,该法以督脉穴位(印堂、百会、前顶和后顶等)及五脏背俞穴(心俞、膈俞、肝俞和肾俞等)通督养神,腹部穴位(中脘、天枢、关元、气海和中极等)引气归元,配伍五输穴及辨证选穴调节气血、脏腑功能,配合补泻手法,以改善面肌抽动症状,故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赖新生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概括为内燥为主、脏腑失养,肝肾为要、病及多脏,阴虚燥热、久必夹瘀,治疗上针药并用,中药以滋补肝肾、生津活血为主,兼多脏腑辨治,调理气血,并应用"通元针法"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使之阴阳平衡,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9.
“医道同源”,文章介绍赖新生教授通元疗法学术思想与道家的医理相关内容,并阐述了通元疗法针灸取穴的部分道医学相关理论依据。通元疗法学术思想体系中的“一元,二阴阳,三精气神”根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万物化生规律,赖教授认为一为“元真之气”,根于“丹田玄牝之门”;二为“阴阳”,旨在坎离交、任督通、营卫调;三为“精气神”,重在“神、元气”。通元疗法包括通督养神和引气归元两个方面,其中引气归元有三境界,与道家“炼气”“炼液”“炼丹”以调气还元密切相关;通督养神有三层次,暗合于道家“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以养神通阳,最终达“还精补脑”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中医七情理论对中风后情志失调的病机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情志失调导致中风的发生发展,在中风发生后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情志失调之病理基础,肾精亏虚、精不养神、情忐失调,脏腑虚实病机不同,情志失调各异,治疗结合运用病证结合、审五脏之虚实、条畅气机、调畅情志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