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观察2组有效率,预后良好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06±4.65)分vs(9.64±3.91)分,(3.16±1.37)分vs(2.89±1.23)分,P0.05]。2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mRS评分及治疗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mRS评分及治疗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5±1.02)分vs(3.41±1.14)分,(1.54±1.28)分vs(2.01±1.11)分,(0.51±0.38)分vs(1.47±0.57)分,P=0.000]。观察组治疗14 d有效率、预后良好率和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80.0%,P=0.027;54.7%vs 37.3%,P=0.035;73.3%vs 62.7%,P=0.01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49)。结论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老年AIS患者的预后,且颅内及全身出血风险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脑梗死(ACS)138例(ACS组),后循环脑梗死(PCS)40例(PCS组),通过患者入院时及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给药时间、既往心房颤动史、脑卒中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转归方面,PCS组90d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显著高于ACS组[(3.28±1.87)分vs(2.37±1.88)分和20.00%vs 5.80%,P0.05],预后良好显著低于ACS组(40.00%vs 62.32%,P0.05)。接受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及24hNIHSS评分呈正相关;90d内死亡与前后循环、24h 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ACS临床疗效较PCS相对较好。PCS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纳入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和观察组(尤瑞克林+rt-PA静脉溶栓),每组57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差异,记录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1.4%vs 42.1%,P=0.04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2组MCP-1、VE-cadherin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观察组0~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3.9%vs 22.8%,P=0.017),观察组5~6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0.5%vs 24.6%,P=0.049),观察组3~4分比例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vs 52.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vs 14.0%,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下调VE-cadherin及MCP-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对住院时间(LOS)与致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32例,根据LOS将患者分为2组,≤9d为短LOS组593例,9d为长LOS组339例。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以2分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mRS≤2分组697例和mRS2分组23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与短LOS组比较,长LOS组患者伴随慢性心力衰竭(19.5%vs 8.1%)、心律失常(7.4%vs 1.3%)及新发心律失常(6.8%vs 2.5%)比例显著增加(P0.05)。mRS2分组仅并发尿路感染比例显著高于mRS≤2分组(16.6%vs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既往心律失常史、新发心律失常、NIHSS评分10分、静脉溶栓与LOS9d相关(P0.05);尿路感染、既往脑梗死史、NIHSS评分10分和静脉溶栓与患者残疾程度相关(P0.05)。结论入院时NIHSS10分、静脉溶栓比例低的患者LOS更长,趋于更严重的残疾。既往存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有更长的LOS。既往脑梗死病史和住院期间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则易于出现更严重的残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2.44%,16.67%vs 2.44%,P>0.05)。结论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显著低于观察组(92.68%,χ~2=4.479,P=0.034)。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显著高于观察组(7.32%;χ~2=5.513,P=0.019)。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酯酶(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χ~2=6.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ON-1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Lp-PLA2、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χ~2=4.48,P=0.03)。结论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经rt-PA静脉溶栓患者66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溶栓后立即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持续14 d)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溶栓前以及溶栓后1、7、14和30 d的变化,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溶栓后7、14和30 d的变化,并记录溶栓后24 h、14 d头颅CT影像学变化。结果与基线NIHSS评分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1、7、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3.0(1.0,4.0)分vs 4.0(1.0,6.0)分,2.0(1.0,3.0)分vs 3.0(1.0,6.0)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35.0,90.0)分vs 50.0(25.0,87.5)分,75.0(57.5,92.5)分vs 60.0(30.0,92.5)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1.0(0.5,2.0)分vs 3.0(0.5,4.0)分,P0.05];2组均未出现皮肤出血、尿道出血、症状性消化道出血、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患者,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4 d,有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趋势,存在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C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桥接治疗对老年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桥接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桥接组给予溶栓治疗,桥接机械取栓;对照组直接行机械取栓,比较2组预后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桥接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TM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54±1.23)分vs(7.12±0.98)分,(2.12±0.34)分vs(2.87±0.44)分,P<0.01]。2组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桥接组术中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43±0.33)次vs(2.98±0.41)次,P<0.01]。2组治疗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治疗后mRS评分0~1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vs 27.50%,P<0.05)。结论 溶栓治疗桥接机械取栓可显著改善老年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联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98例ACI患者按照年龄及危险因素等分层匹配,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给予肢体缺血预适应联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半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及mRS评分降低,且联合组更低(P均<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可耐受;联合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 vs 81.63%,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联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提升患者的综合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24 h内使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9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痰热腑实证急性脑梗死病人255例,均采用rtPA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27例)和治疗组(128例)。对照组按照指南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24 h内加服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10 d。两组分别于rtPA溶栓前、溶栓后10 d及随访90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计算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内病人的百分比;观察两组病人溶栓后颅内出血以及随访90 d内再发脑梗死情况。结果与rtPA溶栓前比较,两组rtPA溶栓后10 d、随访90 d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mRS评分在0~2分内病人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随访90 d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RS评分在0~2内病人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再发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9%与15.32%,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病人,rtPA溶栓后24 h内使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能够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93例拟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mRS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 d、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437,P0.05)。结论按照溶栓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和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发病4.5 h内给AC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mRS评分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发病在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观察组37例行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临床疗效,以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治疗后90d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3.51)vs(11.32±1.12),(6.72±2.31)vs(9.24±2.53),(4.23±2.12)vs(7.3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B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56±3.51)vs(61.30±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mRS评分疗效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25/37)vs 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脑出血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6.21%(6/37)vs 9.37%(3/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均较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0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提高AC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治疗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情况作为早期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组,治疗前后NIHSS减少≥4分)34例,对照组(无效组,治疗前后NIHSS减少4分)4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早期溶栓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研究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总胆红素、Beclin-1蛋白、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既往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发生率、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出现心房颤动、LDL-C异常升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显著危险因素(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Beclin-1蛋白、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hs-CPR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出现心房颤动、LDL-C异常升高、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危险因素,治疗后患者Beclin-1蛋白、尿酸,hs-CPR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可为患者预后情况的监测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6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出血性转化(H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SOD、MMP-9、c-F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率、H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相比,早期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HT、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2例,依据用药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试验组92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恢复和保护患者神经元功能及疗效方面,均较单用尤瑞克林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至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种方式(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71例),3≤mRS≤6分作为预后不良组(108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率为39.7%(71/179)。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年龄、病前1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NIHSS评分和溶栓前ASPECT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14)岁比(71±11)岁,8.4%(6/71)比1.9%(2/108),(16±6)分比(19±6)分,(9.5±1.0)分比(8.5±1.9)分,均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24 h颅内出血转化率、脑实质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3)分比(15±7)分,7.0%(5/71)比28.7%(31/108),0比12.0%(13/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4~1.081,P=0.005)、入院时ASPECTS评分(OR=0.382,95%CI:0.233~0.627,P0.01)、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OR=1.121,95%CI:1.050~1.196,P=0.001)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越差;入院时ASPECTS评分越高,对预后的保护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