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志雄治疗肿瘤对药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敏 《四川中医》2008,26(12):7-7
郭志雄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载,擅长肿瘤的中医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肿瘤患者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用药经验,喜用对药,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杨牧祥教授运用对药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元祥  李进龙 《河北中医》2004,26(12):887-888
导师杨牧祥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医教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我们有幸跟师以来,深感其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善于运用对药,每获佳效。现将导师临床运用对药部分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肾脏疾病,病情迁延,反复难愈.邵朝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对慢性肾炎的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色.现将邵老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对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戴永生 《中医杂志》1996,37(5):271-272
<正>袁家玑教授,原贵阳中医学院院长。早年毕于华北国医学院,数十年来临证用药多采先经验,又秉“施氏药对”的遗风而独具匠心,讲药对配伍比例,治病常用生熟药对、汁类药、气血药对等,曾治愈多种疑难杂证,兹举数以窥其一斑。主熟药对巧治失音证药,指干燥后的中药;熟药,指炮炙后的前者多秉土气属阴,后者常承火气属阳。为单味中药生、熟各半等量配伍,既能互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对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吴朝华 《河北中医》2008,30(3):266-268
药对是指2味中药以相对固定的形式配伍组成的一对药,由于其组成严谨,用之临床往往收效显著。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常用以下药对治疗某些病证,均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黄连配佩兰治疗口臭黄连为苦寒之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用于胃肠湿热壅滞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
介绍蒋建云教授应用麻黄配杏仁、桔梗配生甘草、白僵蚕配蝉蜕、贝母配瓜蒌、法半夏配陈皮、细辛配五味子、紫菀配款冬等对药治疗咳嗽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对药即处方中成对出现的药物,是遣方用药的一种形式。肖承悰教授临床擅用对药,取之作用或为加强功效,或为寒热调和,或为动静结合,或为攻补兼施,或为减轻毒性,使处方理法得当,频见良效。本文整理肖师临床运用对药的部分经验,以期探研其用药特点,进一步传承发扬其学术思想经验。  相似文献   

8.
单盼盼 《河南中医》2013,33(6):864-865
李培训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结合肿瘤患者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经验,喜用对药,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如党参和黄芪、黄芪和知母、半枝莲和半边莲、川芎和当归、夏枯草和半夏、杏仁和川贝母.除上述对药外,还应用其他对药,如苦参和女贞子、旋覆花和代赭石、玄参和牡蛎、女贞子和墨旱莲、黄芪和浮小麦、焦三仙和鸡内金、金银花和连翘、牡丹皮和丹参、姜黄和郁金等.需根据临床辨证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报告了使用十八反、十九畏中药药对外敷内服,治疗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等,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癌瘤痼疾,毒陷邪深,非攻不克。采用相反相畏药对,可发挥其“怒性”、“霸道”作用,以冀有所转机。但运用时必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制宜,严格掌握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切不可轻试妄投。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病程较长,易迁延反复,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胃癌。对本病的治疗,西医通过抑酸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方式进行对症治疗,而中医药不仅能较好地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程,甚至还能逆转胃黏膜病理改变。全国名中医王坤根教授治疗本病主张脾胃分治,治脾宜升清燥湿健运,治胃宜清润通降消痞;擅长从肝入手以调理脾胃,补肝体,助肝用。药对作为最小的组方单位,是临床上常用固定成对、配伍而用的两味药。王老临证常选用相应的药对以升阳清窍、燥湿健脾、运脾益气、清胃润燥、降逆和胃、理气消痞、柔肝养阴、肝肾同滋、疏肝理气、清肝凉血、降肝抑酸,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常用药对。方法:随师侍诊,对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常用药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宋师认为,风咳是一类表现为"风"性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临证中当辨清内、外之别。治疗上,外风宜"辛温而散"之;内风者,则应针对病机选取"平肝潜阳"、"滋阴润燥"、"凉血活血"药对以达到祛风、止咳之效,常用的药对有"荆芥-防风"、"地肤子-白鲜皮"、"蝉衣-僵蚕"、"玄参-麦冬"、"芍药-甘草"、"紫草-茜草"等。结论: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疗效显著,其临证常用药对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腹泻 3个月 ,多方治疗无效 ,后得一民间验方 ,服后即愈。此后笔者将其用之临床 ,经观察疗效较佳 ,现介绍如下。车前草数棵连根拔出 ,放入清水中浸泡洗净 ,水煎 5~1 0 min后加入红糖适量趁热服汤。一般服用 1~ 2次可愈。车前草取材方便 ,方法简单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腹泻 ,且无毒副作用。车前草治腹泻@李玲$解放军总装备部兴城疗养院!125105  相似文献   

13.
余桂清肿瘤药对、药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也称对药)和药组,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配伍而成,是方剂中最少的组方形式。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是中药遣方用药特点之一。药对组合简单,但作为药对的两味药绝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病机的关键环节,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组合而成[1、2 ]。余桂清先生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顾问,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4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盛誉。特别是,他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4):722-723
介绍王松龄教授应用中医药辨治偏头痛之临证经验,王师辨此病为寒凝血瘀、风热痰扰、阴虚阳亢、气血亏虚、肝郁血虚五证,针对五证,创立五法,自拟五方,加减遣药,变幻无穷,且外用家传通窍止痛散塞鼻,内外治法相合,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王翠霞教授认为外阴白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较为密切,主要为精血不足,脾肾两虚,肝经湿热。足阴肝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从经脉循行角度,脏腑功能失常,脉络不通,会导致前阴部病变;又肾开窍于二阴,肾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则经脉不通,会导致外阴营养不良或局部血管的改变。脾虚肝旺,湿热下注,可导致白带量多等阴道炎症,炎症长期刺激也可导致外阴白班。使用中药口服、中药熏洗、局部注射、中药涂擦、TDP神灯照射、其他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配合西医局部治疗,内外并重,整体论治,为局部组织增加营养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不寐源自《黄帝内经》,"营卫失度,阴阳失衡"为其理论基础。不寐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故治疗不寐,蔡炳勤教授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遣方外,还在方中加入对应阴阳的药对调和阴阳,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失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风之内外风的争论,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中风思路:外风可引内风动,诸急、卒、暴皆是风;麻黄利窍通脏腑,汗法可治脑水肿;阳气不到便是病,麻附细法透伏邪;中风危证不避麻,活血化瘀望莫及;闭证大续虎承汤,针药并施促苏醒;脱证小续破潜汤,上闭下脱苏合丸;中风后遗续命衍,麻细四五止痉散;不在内、外钻牛角,六经辨证统中风。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是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临床上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水疱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与祖国文献记载的“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缠腰龙”相似。此病疼痛较重,甚至愈后遗留顽固性神  相似文献   

19.
家父王绍和(1914——1996)解放前就读于镇江医政学院,解放后系江苏省中医学校(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一生研治丝虫性乳糜尿,成绩卓著,获省劳模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从医六十多年,也收治了数量相当的乳糜腹水患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护理康复等多方面都有新立论,现整理如下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灿晖教授在研究痤疮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归纳出治疗痤疮的基本用药。王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阴虚内热,治当滋阴清热、凉血活血,并创立了以生地黄为君药,知母、牡丹皮、赤芍、丹参、怀牛膝、紫草、羊蹄根为臣药,金银花、黄芩、夏枯草为佐药的基本方,在此基础方上随症加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