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对于ASCVD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1 mmol/L,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将减少1/5,且与LDL-C基线值无关~([2])。因此最大程度的降低LDL-C水平并达到目标值~([3])将成为预防ASCVD的主要措施。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LDL-C并非只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更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关键致病因素和治疗靶标~([1])。LDL-C与ASCV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LDL-C与ASCVD风险之间为剂量依赖性、对数线性关系~([1])。降低LDL-C可减少心血管事件(CVE)发生,获益程度与LDL-C水平的绝对降幅呈正比。这意味着,LDL-C降的越低,临床获益越大~([2])。各项血脂管理指南推荐,调脂药物对ASCVD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益,他汀类药物具有药物最强证据。目前,我国血脂异常和调脂药物的使用情况、LDL-C降低获益的新证据、降低LDL-C的新方法、ASCVD患者的LDL-C达标值和老年调脂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  相似文献   

3.
正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密切相关,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最常见的脂代谢异常。目前认为动脉壁内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迁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启动因素,而LDL-C是降脂的主要靶标;LDL-C降的越低,未来ASCVD风险就越低,并且LDL-C可能没有下限~([1])。甘油三酯(TG)与ASCVD确切关系仍有争议。既往研究多显示血浆TG水平与ASCVD风险呈正相关,也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但贝特类联合他汀干预试验结果令人失望~([2])。最新研究表明,富含TG脂蛋白(TRL)及其残留物才可能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1 HTG诊断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4.
<正>降胆固醇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防治的主要措施,甚至其重要性要高于另外一个常见而重要的ASCVD危险因素——高血压。HOPE-3试验表明,在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中危人群中,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比更加严格的血压控制更为重要。除脑卒中终点之外,单纯降低胆固醇的获益与联合降脂及强化降压治疗获益相似~([1-2])。但是,如何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水平降低到什么程度、采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LDL-C水平增高是老年人ASCVD的主要致病性危险因素。调脂治疗对ASCVD的二级预防具有与年轻人同样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他汀类药物是最为广泛研究和应用的药物,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奠定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作用。然而,由于社会老龄化变迁,7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及在人群占比趋于增高。相较而言,在他汀类药物RCT研究中纳入年龄≥75岁受试者占比极少,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高收入国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负担主要集中于老年人。随着预期寿命增长,明确指导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首次及潜在毁灭性ASCVD事件,对确保老年人健康至关重要。方法:2013年以来,由5个北美和欧洲的ACC/AHA、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加拿大心血管学会、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和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等制定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ASCVD的指南。结果:用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人(年龄65岁)ASCVD的指南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作者讨论了指南中的不同建议,结合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发现哪些不确定性会妨碍老年人适当使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C S)是一组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ACS患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患者后期的死亡风险高~([1-2])。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同,它能够有效地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并且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2])。随着ACS患者逐年增多,临床更加需要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中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的使用现状。方法筛选医院电子病历数据,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和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ASCVD患者15751例,按患者的年龄分为60~69岁组6230例,70~79岁组5192例和≥80岁组4329例。调查3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现状,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比较患者LDL-C、非HDL-C控制达标的情况。结果≥80岁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比例明显高于60~69岁组和70~79岁组(1.6%vs 1.1%和0.8%,P=0.000)。所有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67.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99.2%、PCI后为98.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为9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PCI后、CABG后、住院科室、入院时间是影响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与60~69岁组和70~79岁组比较,≥80岁组LDL-C达标率(48.07%vs 32.98%和30.97%)及非HDL-C达标率(38.99%vs 30.99%和28.76%)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老年ASCVD急症患者中使用率较高,但在慢病管理中的使用及血脂达标情况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血清LDLC,进而减少ASCVD发生风险。但是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耐药性,即药物抵抗。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抵抗主要受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以及药物作用本身的影响。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抵抗可为进一步揭示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望为研发新的降脂药物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0.
正肌少症也称骨骼肌减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力量减弱和躯体活动能力下降的综合征~([1])。目前肌少症已被国际公认为一种新的老年综合征,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多种危害,会引起衰弱、跌倒、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增加死亡的风险等~([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肌少症与诸多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关系密切,甚至为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影响疾病的预后~([3,4])。本文重点对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标准、患病率、新的研究热点及治疗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为全球诱导死亡中的首要原因。近期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病~([1])。相较女性,男性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但女性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男性~([2])。在近几十年间,中国女性心血管病快速增加,成为死亡的首位原因~([3])。到2010年,女性期望寿命由63.5岁已增长到79岁,老龄是ASCVD的独立重要原因,ASCVD又是导致我国居民寿命损失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0个月(95%CI:97.46~110.75)和97.14个月(95%CI:89.61~104.67)。他汀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P0.05)。校正他汀类药物、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肾功能不全是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1.944,P=0.004;HR=2.095,P=0.004;HR=2.179,P=0.014;HR=3.172,P=0.019);而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他汀类药物治疗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关(P=0.015)。他汀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非他汀组,HDL-C、LDL-C达标率、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率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0.05,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高龄男性ASCVD患者LDL-C水平,减缓HDL-C下降趋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NSTEMI),是临床上老年人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危害极大。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因素~([1-2])。研究发现,血脂、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引发冠脉病变的重要因素。他汀类药物具有调控血脂、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4.
陈焱  李清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10):964-969
[摘要]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在国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临床常出现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肌毒性现象,表现为轻微的肌痛到罕见的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导致患者使用的依从性降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医疗负担。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同时降低肌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讨论的热点和重点。他汀类药物诱导肌毒性的机制可能包括他汀类药物在肌细胞中蓄积的药代动力学条件和有利于他汀类药物诱导肌毒性的肌细胞条件两方面。他汀类药物诱导肌毒性的风险因素分为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非遗传因素包括高龄、体重指数较低、多系统疾病等;遗传因素包括影响他汀类药物暴露的SLCO1B1ABCG2ABCB1等基因多态性,其中SLCO1B1多态性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将基因检测引入临床,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可以更好地规避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心、脑及外周血管等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ASCV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细胞因子失衡、炎症细胞活化等密切相关~([1])。多种原因导致血管内膜增生是动脉血管对各种损伤的一种反应,也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标志~([2,3])。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被各种损伤刺激激活后,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增殖表型并移行  相似文献   

16.
正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有效调脂能够显著降低AS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 apnea,OSA)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近来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大量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共同支持OSA可以导致和(或)加重血脂异常,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既往对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遗传、饮食、超质量及肥胖等因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提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用于降低胆固醇.随着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多效性,包括提高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修复受损内皮、抗炎、抗氧化、促新生血管生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动员内皮祖细胞、抑制心肌肥厚,抗心律失常~([1])等.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脂作用互不关联.因为人们观察到,在降脂作用尚未显现时,他汀类的多效性作用已经发生~([2]).目前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已成为心血管领域争论和探索的热点,引起了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便秘是指排便习惯改变,大便频率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和(或)排便困难,粪质干结,可有便排不尽的感觉~([1])。体虚、肠道应激能力下降、缺乏运动、因慢性病口服多种药物是老年人便秘的重要因素~([2])。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达15%~2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3,4])。老年功能性便秘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5])。有研究表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躯体及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是脂代谢紊乱和炎症性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和抑制炎症作用。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逆转AS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1逆转斑块的必要性逆转斑块是指通过使AS斑块内脂质逆向转运而减小斑块体积。1.1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脂降低ASCVD发生风险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可明显降低ASCVD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老龄化不断加速,初步统计到2050年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亿~([1])。肌少症是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及功能下降。在全球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2])。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肌少症的诊断策略包括测量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活动能力。肌少症欧洲工作组基于对以上3项指标的测量,将肌少症分为3期:肌少症前期:仅有肌肉质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