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胃镜影响。方法:将72例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1疗程(28 d)后观察两组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胆汁返流程度改变。结果: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针刺组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泛酸/吐酸、不适感等常见临床症状,并明显改善其胃镜下胆汁返流程度,使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趋于正常化。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能有效调节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胃肠道不适感等临床症状,并改善胆汁返流程度,增强胃蠕动,使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针刺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采用胃镜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在1个疗程(4星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埋线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埋线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埋线组治疗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亦可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及恢复。  相似文献   

3.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入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1病因病机胆汁返流性胃炎常有明显而持久的上腹部不适或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百合和胃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莫沙比利片,对照组患者另采用铝碳酸镁治疗,治疗组患者另采用百合和胃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情况均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和胃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疗效,且用药安全,临床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耳压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予以铝碳酸镁片、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耳压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耳压配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庄瑞斐  刘金狄 《光明中医》2023,(18):3560-3563
目的 观察橘皮竹茹汤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片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橘皮竹茹汤。对比2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胆汁反流改善情况、胃黏膜胆汁酸浓度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汁反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汁酸浓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橘皮竹茹汤治疗脾胃湿热型BRG临床疗效较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患者胃镜下胆汁反流严重程度,降低患者胃黏膜胆汁酸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阮志忠  陆瑾 《陕西中医》2009,30(12):1650-1651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35例,针刺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4.29%,针刺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俞募配穴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尤其在腰臀比的改善方面比较突出,而且作用持久,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陈宝玲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17-1718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人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人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一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助运连英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的改善情况。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组)基础上加用助运连英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0例,并与西药组(莫沙比利与奥美拉唑)54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黏膜改变等。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9.6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助运连英汤与西药联合应用,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96.9%,优于药物组64.4%(P0.01);穴位埋线组胃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89.2%,优于药物组62.2%(P0.01),且组织病理改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84.6%,56.6%,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