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实施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命质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二、三级医院700名医护人员进行有关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积极的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愿意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照护。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的专业培训,缺乏与临终病人及家属沟通的知识与技巧。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明显比医生积极。结论:建议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为护理专业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9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护理系本科及专科护生519名,采用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认为自己了解临终关怀学和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5个主题,共13个条目。结果所调查护生总体具有较积极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但在心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尚不能满足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学习过临终关怀课程及参加临床护理实习对护生了解临终关怀学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目前关于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有待改进,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护生心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根据护生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实施不同的死亡与临床关怀教育,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肿瘤医院护士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服务的态度,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死亡态度量表及临终关怀服务态度问卷对318名肿瘤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医院护士死亡态度为中等,其中自然接受死亡维度得分最高,为4.25分,死亡逃避、死亡恐惧和逃避接受维度为中等,分别为3.04,3.01,2.93分,趋近死亡得分最低,为2.67分.临终关怀服务态度总得分为99.21分.肿瘤医院不同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死亡态度和临终关怀服务态度得分有差异;死亡态度和临终关怀照护服务态度存在相关性.结论 肿瘤医院护士的死亡态度较为积极,临终关怀服务态度亦较好,但低年资护士的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服务态度相比高年资护士较差,且死亡态度影响其临终关怀服务态度,因此,建议加强肿瘤医院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病房护士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终关怀照护态度量表对100名在老年病房工作的护士进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病房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总均分为(3.51±0.27)分,处于积极状态;对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的态度和临终关怀的支持得分较高,分别为(3.76±1.00),(3.71±1.06)分;对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最不满意,为(3.10±1.01)分。不同年龄、学历、家庭形态、护龄、自己是否患过重病的护士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 值分别为1.478,3.435,3.113,3.324,1.562;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病房护士的年龄、学历、家庭形态、护龄、自己是否患过重病对临终关怀的态度的影响(P<0.05)。结论建议加强护士临终关怀教育,提高老年病房护士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专业医学生的临终关怀态度与知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生命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临终关怀态度和知识问卷对辽宁省3所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本科生858名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所在专业及其他因素对医学生临终关怀态度及知识的影响。结果 :不同专业医学生在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临终关怀态度具体维度方面显示出了差异,护理专业学生在实施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临终关怀知识的自我评估、对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的态度等维度显著优于其他专业(P0.05)。影响临终关怀知识的回归分析显示,本人是否患过重病和家庭成员是否患过重病联合解释变异量的55.9%;影响临终关怀态度的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临终关怀知识总分联合解释变异量的4.8%。结论 :不同专业医学生在某些临终关怀态度方面显示出差异,医学教育中应加强对医学影像、麻醉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学生的生命教育,通过网络等途径扩大对医学生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为护理专业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9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护理系本科及专科护生519名,采用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认为自己了解临终关怀学和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5个主题,共13个条目。结果所调查护生总体具有较积极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但在心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尚不能满足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学习过临终关怀课程及参加临床护理实习对护生了解临终关怀学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目前关于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有待改进,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护生心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根据护生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实施不同的死亡与临床关怀教育,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肿瘤内科护士对死亡的态度及对临终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死亡态度量表及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对肿瘤内科7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其死亡态度情况及影响因素,拟定临终关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咨询问卷评价临终护理质量。结果 75名护士对死亡态度调查总分为(105.28±12.59)分,其中自然接受得分最高(4.45±0.61)分;临终护理质量得分(126.32±24.15)分;不同性别、工作年限、个人信仰及死亡教育情况的护士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聘用方式、婚姻状况、参与过患者临终处置情况及参与过亲朋临终处置情况的护士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工作年限、个人信仰和死亡教育为护士对死亡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临终护理质量评分与自然接受得分呈正相关(r=0.612,P0.05);而与其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死亡恐惧:r=-0.562,死亡逃避:r=-0.517,逃离接受:r=-0.465,趋近接受:r=-0.285,P0.05)。结论肿瘤内科护士大多数对死亡呈正向接受的态度,性别、工作年限、个人信仰和死亡教育为护士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且死亡态度直接影响临终护理质量,应加强护士的死亡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现状与差异。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6月,采用生命晚期照护意向问卷对福州市7所养老机构的194名老年人与15个社区的293名老年人的生命晚期照护意向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两组老年人的基线后,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和社区老年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差异。结果 两组老年人在首选的接受照护或死亡的场所及回避死亡问题的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人对照护方式的重要程度排序、各种疾病相关信息的重要程度评价、最愿意与之讨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对象、在治疗无望时是否拒绝接受依赖各种生命维持治疗来维持生命等4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和社区老年人的照护意向均以安宁疗护为主,且更愿意与家属讨论生命晚期照护议题,但社区老年人对死亡话题更敏感,老年人的生命晚期照护意向与其所处的生活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了解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方法对我院262名护士进行死亡态度及死亡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待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积极(S3=3.78士0.86),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无明显的倾向性(S1=3.26±1.05);67.9%的人不相信"生命永存"及"轮回转世",74.8%的人接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不理想(S4=2.93±0.80);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S5=4.30±0.52)及学习临终关怀知识(S8=4.11±0.52).结论护理人员对待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积极,对死亡的心理承受力低;医院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必要对护理人员加强死亡观及临终关怀教育,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谭文京  杨宇清  任卫红 《现代护理》2005,11(22):1888-1889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了解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方法对我院262名护士进行死亡态度及死亡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待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积极(S3=3.78±0.86),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无明显的倾向性(S1=3.26±1.05);67.9%的人不相信“生命永存”及“轮回转世”,74.8%的人接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不理想(S4=2.93±0.80);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S5=4.30±0.52)及学习临终关怀知识(S8=4.11±0.52)。结论护理人员对待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积极,对死亡的心理承受力低;医院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必要对护理人员加强死亡观及临终关怀教育,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基于对分课堂和主动实践学习的护生死亡教育改革研究。方法选取某校2015级4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临终关怀"章节实施对分课堂和主动实践教学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S)、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及自行设计的死亡教育授课反馈表测量护生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和死亡态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护生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死亡态度及其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逃离接受维度较干预前均发生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对死亡教育授课反馈结果也较好。结论基于对分课堂和主动实践学习的护生,死亡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其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对待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综述护士照护临终病人态度的研究进展,阐述护士照顾临终病人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指出在未来临终关怀发展过程中,需关注护士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加强护士的死亡教育,将叙事医学教育融入教育过程中;医院、政府应加强对临终关怀工作的支持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治市13个社区医院的102名医护人员进行社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终关怀的知晓率为85.3%,男性高于女性,硕士高于本科和大中专,初级职称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了解途径以报刊杂志(45.5%)和电视网络(38.9%)为主;接受过培训和基本掌握临终关怀护理方法的分别占29.4%和19.6%。认为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和愿意参与相关工作的分别为80.4%和81.4%,96.3%希望得到培训,87.3%希望将临终关怀作为一门课程系统学习,并成为社区临终关怀家庭照护专业护士。[结论]长治市社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不乐观,急需加强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传统伦理文化背景下了解临终病人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长沙市380例临终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终病人对传统伦理的临终关怀态度问卷得分为4.36分±0.2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职业、宗教信仰和家庭月收入对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宗教信仰和家庭月收入是临终关怀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对临终病人进行关怀照护时,一定要考虑到病人的个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临终关怀照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失能老年人不同方面的照护需求及社区满足失能老年人需求的现状,分析影响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市社区失能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方面照护需求及需求满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照护需求的因素。[结果]216名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占58. 80%,中度失能占28. 24%,重度失能占12. 96%。自身身体情况、患病情况及年龄是影响失能的主要因素;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护、精神慰藉、医疗服务和专业的护理方面均有需求,需求总量受失能程度影响。社区或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照护少,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结论]失能老年人比一般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总量大,医疗服务需求更显著;失能老年人期望从社区及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不同形式的照护,因此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可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我国临终关怀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关于此方面知识了解较少。为了更好开展这项教育,对436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临终关怀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明显缺乏,对开展临终关怀的认识不足,而且目前医院临终关怀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患和家属的需要。被调查中对“临终关怀知识的需求”肯定的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有自觉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课程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6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实施死亡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死亡教育、死亡观、临终护理及死亡相关伦理与法律等,共11次课,21学时。对照组未进行培训。入组时及观察组培训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ATCOD)进行测评。结果入组时两组护士FATCO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观察组接受培训后FATCOD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护士FATCOD得分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FATCOD得分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观察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培训后,观察组持正向态度的护士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死亡教育培训能有效改善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的正向改变,有助于在临床真正开展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接受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及孝义市人民医院2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总体上对ACP呈赞同态度,66.3%的患者愿意进行ACP的讨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与他人讨论死亡有关话题、是否了解生命支持治疗能解释血液透析患者对ACP接受程度总变异的42.9%。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对ACP呈积极接受态度,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可积极开展有关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庭,探讨开展居家姑息照护服务具体内容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64名社区专业人员和57名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人员就开展居家姑息照护服务具体内容必要性进行了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分别(39.02±10.66)岁、(29.82±5.36)岁;两组在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水平均存在差异(P〈0.01)。结果 社区及医院医护人员均以女性为主;两组均积极支持社区开展姑息照护;在对姑息照护熟悉度方面,医院组以熟悉为主,社区组则以了解为主(χ^2=54.55,P〈0.01);在对社区卫生熟悉度上,社区组以熟悉为主,医院组以了解为主(χ^2=21.31,P〈0.01)。两组在除气管切开护理、胸腹腔抽吸积液、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外的28项服务内容认为有必要开展的专业人员所占比例都在79%以上,两者在7项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组与医院组整体上认为有必要开展31项服务内容,但在部分具体内容上意见相左。提示在制定居家姑息照护服务内容相关政策和将其付诸实践时,要综合社区与医院肿瘤专业人员两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照护知识的掌握、照护态度及能力状况,为护理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提供实证依据,为护理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照护失能老年人的150名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照护知识薄弱,91.33%的护理员对照护知识不了解或者不清楚。护理员的性别不同,在照护知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服务年限不同者职业态度和照护能力得分不同,服务年限长者得分高(P0.05);文化程度不同者态度和能力得分不同,文化程度高者得分高(P0.05);是否接受护理员专业培训与知识、态度和能力得分接受培训者高于未接受培训者(P0.05)。结论:养老护理员总体的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