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文章就肠道菌群失调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 肠道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基础,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为主要特征,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据陈振侬氏报道IBS占消化道门诊量的1/3。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了统一诊断标准。西医用镇静、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异常。IBS的发生与肝、脾、肾诸脏有关,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致肝脾失和或肾阳虚衰,不暖脾土,脾失健运,致大肠气机异常。从辨证论治、遣方用药、针灸、中成药等方面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收集自1995年以来,有关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的文献,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疗等方面作了综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进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群  刘光元 《江苏中医》1996,17(6):11-11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研究和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病因病机复杂。从病因病机和治法等方面探讨了其中医药治疗现状,并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总结,进一步展望了中医药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下腹部不适或腹痛及排便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的改变或生化指标的异常,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认为与消化道动力异常、消化道敏感性增加、脑肠轴的改变、社会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异常等有关。有报道本病有精神疾病史者约占半数,在本病发生和症状恶化时,有38%患者可找到精神受刺激或情绪波动的因素存在,半数以上患者有恐病症尤其是恐癌症。其发病因素与敏感性格、长期服药史、失眠、焦虑、长期紧张状态、家庭纠纷、咖啡、酗酒、海产品、高汤等有关。临床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现今临床以综合治疗为主,虽然临床不断有新药在开发运用,但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单一的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IBS。中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IBS方面确有优势,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但作用机制复杂,很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以及肠道运动、分泌功能有关,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庆成 《河南中医》2005,25(7):81-8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a bowe syndrome,IBS)足一种原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的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可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牛化学异常可以解释的证候群。可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恐惧等。已往曾称之为粘液性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结肠过敏等,现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用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治疗4周。对照组35例,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治疗4周,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采用IBS症状尺度表(IBS bowel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IBS生活质量问卷(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TCM-PE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并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拟杆菌的数量及肠道菌群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CR)的变化。结果:①IBS-SSS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均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对照组4,8周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第4周观察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②IBS-QOL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对照组4周均能增加量表积分(P 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两组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治疗4周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上升,肠杆菌数量下降,CR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后对各类菌群及CR值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升高,肠杆菌下降,CR升高(P 0. 05)。各组治疗后对拟杆菌均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缓解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以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评价乌梅丸对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双歧杆菌/乳杆菌(B/E)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1)大鼠IBS-D模型制备成功;(2)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P 0. 05),对大鼠腹泻症状有缓解作用;(3)乌梅丸可以升高大鼠B/E值(P 0. 05),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4)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P 0. 05),减轻炎症反应。结论:乌梅丸对IBS-D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和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病,其机制未完全明了,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其病因之一。病理状态下,原癌基因c-fos主要在与痛觉传递有关的神经元细胞核内表达。通过概述c-fos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系统的表达增加,以及中医药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枢、肠道c-fos表达的抑制作用来探讨中医药通过调摄c-fos表达,进而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觉敏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供临床医生用药参考。方法:将105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6例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共4周,疗程结束后随诊4周。50例对照组只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西药联合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IBS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将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与脾胃湿热证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Ⅰ组(脾胃湿热证组)、模型Ⅱ组(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模型Ⅰ组、Ⅱ组都予以脾胃湿热造模,其中模型Ⅱ组同时予以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应激造模,造模结束时观察大鼠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等生理指标和肠道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Ⅰ,Ⅱ组的一般情况、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及行为等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道组织学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湿热泄泻型慢性应激脾胃湿热证结合IBS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腹泻型IBS(脾胃湿热型)相似,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古代典籍及现代医家论述,得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在于肝脾失调;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韩诚正  朱垚  沈洪 《光明中医》2008,23(6):875-877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论治、方药加减、针灸治疗、针药结合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肯定中医药在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同时也提出了其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口炎清对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免疫力低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口炎清流膏高剂量组(125.2 mg·mL-1)、口炎清流膏中剂量组(41.74 mg·mL-1)、口炎清流膏低剂量组(8.35 mg· mL-1)、丽珠肠乐组、菊糖组、自然恢复组(生理盐水),每组12只.采用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检测胸腺、脾脏、脾指数、sIgA、IgG和内毒素等指标.结果:给予抗生素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再经口炎清给药7天,口炎清中剂量组可避免胸腺和脾脏萎缩,以及脾功能低下,同时抑制抗生素引起的小鼠sIgA、IgG含量下降与内毒素升高.结论:口炎清能够改善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免疫力低下状况.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2003年重庆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大会公布了"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草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