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8例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 ,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痉挛,上肢多为屈肌痉挛,下肢为伸肌痉挛。由于肢体痉挛产生的异常姿势,常称为痉挛性偏瘫。1中枢性瘫痪的恢复过程Brunnstrom将偏瘫恢复过程分为6个阶段,这也是偏瘫运动功能评  相似文献   

4.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属中医"拘挛""痉证""筋痹"等范畴。郝学君老师认为中风痉挛性瘫痪属阴跷、阳跷为病,病机总属阴阳失调,病位在脑和经筋。在"近病灶"治疗思想的指导下,治疗时选取头针运动区和舞蹈震颤控制区,同时结合体针,并对痉挛肌群采用多针排刺泻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偏瘫痉挛状态是指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使脊髓水平的中枢反射从抑制状态释放,产生肌张力增高,并伴有随意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共同运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存在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和病人肢体功能恢复。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和康复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乃至最后重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探索高效、经济的治疗手段,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已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已成为中外医学界瞩目的共同研究课题。现将近年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阳明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刺夹脊穴疗效高于传统针刺法,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2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w.于治疗前、治疗4w时评估两组下肢肌张力(Ashworth量表)、下肢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痉挛是脑卒中病人常出现的一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虽然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一定程度的肌张力增高可减缓肌肉萎缩,但张力进一步加重则会导致病变肢体关节挛缩、强直、肌肉萎缩进而可能导致终身残疾,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康复。肢体的痉挛程度可因尿路感染、便秘等脑卒中后的并发症及肢体摆放不良等因素加重。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生活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评估及临床诊疗关键进行分析,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养阴止痉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即肌群的肌张力增高以及由此导致的肌肉运动协调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近3年来临床对12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病人,运用养阴止痉颗粒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常见的表现,许多疾病如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均可引起痉挛。痉挛是导致患者运动控制障碍、异常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随着脑卒中病程的进展,痉挛的发病率为19%~92%[1,2],即使在脑卒中1年后,痉挛的发生率仍为38%,在脑卒中后6个月或1年痉挛最为严重。痉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精细运动的协调及平衡;长期的痉挛可以引起肌肉纤维和骨骼系统的异常,所以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提高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四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行腱膜松解术,根据作用肌及拮抗肌肌力及其二者的关系设计手术方案。采用角度测量器测量治疗前后肢体关节被动伸展角度,MAS评定量表评定痉挛状态;13例下肢痉挛患者加测10 m步行时间的测量。结果所有手术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改良Ashworth评分、关节活动度、10 m步行时间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腱膜松解术是治疗四肢痉挛性瘫痪的一种有效方法;精确设计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功能锻炼结合靳三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18例,依据随机对照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59例另外加用靳三针疗法,两组治疗5 d/w,连续治疗4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神经病变残疾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甘氨酸(Gly)和Gamma-氨基丁酸(GABA)水平和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AS评分、CSI评分、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ly和GA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锻炼结合靳三针可以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缓解神经缺损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提高血清Gly和GABA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推拿在"医养结合"模式下脑卒中康复方案中的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关于中医推拿治疗脑卒中的国内文献,检索时间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提取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医养结合"模式下中医推拿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时机和适应证。结果最终纳入29篇文献,包括2 701例患者。29篇文献中28篇提及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其中3篇报道患者年龄为18~80岁,2篇报道患者年龄为35~80岁,22篇报道患者年龄为40~80岁,1篇报道患者年龄为50~80岁。29篇文献中21篇提及中医推拿治疗时机,包括1951例患者,其中卒中后3个月内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50.85%;适应证: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占39.24%、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占25.33%、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占15.07%。结论中医推拿用于"医养结合"模式下脑卒中康复方案的时机多为脑卒中后3个月内,主要适应证包括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痉挛性瘫痪及肩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所致偏瘫合并偏瘫侧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Barthel氏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AD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扎尼定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替扎尼定治疗组(n=32)和巴氯芬对照组(n=31),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评价表、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的上、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肢体痉挛症状明显改善,肌张力降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替扎尼定对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而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 w、治疗4 w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表面肌电图(sEMG)均方根值(RMS)评定。治疗组采用针刺加推拿手法配合功法练习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sEMG的RMS明显减低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进行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认为其病变多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两下肢痉挛性瘫痪和周围神经障碍,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特别在病程的早期,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不易诊断[1,2].明确的诊断配合积极的治疗,可使SCD患者获得康复;否则病情恶化,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本文回顾分析脊髓传导速度(SCCV)的测定用于脊髓SCD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克痉方湿热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克痉方湿热敷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30d采用Ashm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肢体痉挛状态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0d后两组Ashmorth痉挛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治疗组Ashmorth痉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克痉方湿热敷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