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魏玮教授从医30余载,精研中医古籍,临床经验丰富,认为该病病机符合现代社会慢性疾病的共性病机——"滞""郁""虚""瘀"。本文以此病机为关键点,探讨IBS的中医病机和西医发病机制,探索中、西医学理论认识的相通之处,以期为更好地理解IBS疾病本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郭瑞  唐旭东  欧宇阳  曾恩锦  郭朋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10-12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病名为"肠郁"。郭朋教授根据IBS生理、病理特点,以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脾,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经典案例介绍等几个方面对郭教授治疗IBS经验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现总结10年来中西医治疗IBS的文献,从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薄元恺  张金宝 《中医杂志》2004,45(5):367-368
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运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自拟解痉抑激汤治疗IBS疗效理想,现将临床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根据最新的研究,可分为以下4型,即IBS便秘型;IBS腹泻型;IBS混合型;IBS不确定型。本病属于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病因病机,2006~2010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IBS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医两方面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病因病机以及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IBS的应用。中医药在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方面有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要在整理古今中外医家对IBS认识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筛选出针对IBS发病关键环节的专方专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IBS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有大便习惯改变为特点,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消化性疾病~([1])。罗马Ⅲ诊断标准把IBS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不确定型(IBS-U),其中以IBS-D最为多见~([2])。现将近年来IBS中医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IBS属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肠郁"等范畴。张振中认为肝郁脾虚气滞湿阻是IBS主要病机。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易致脾胃虚弱,脾虚日久生湿;发病多与情绪有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  相似文献   

8.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结果调整,IBS发病率在逐年上升。IBS作为一种长期反复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也对医疗资源和社会个人经济造成重大负担。目前对IBS的治疗多采用心理、饮食、药物、针灸方法~([1]),但由于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如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且容易复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西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互动学说在IBS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中医病机与气机升降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密不可分,病位集中在肝、肺、大肠,肝肺与大肠之间的互动联系与现代医学中的脑肠互动学说异曲同工。此文通过分析脑肠互动学说解释从肝肺论治IBS的可行性,为中医临床辨治IBS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郭耀晨  董筠 《四川中医》2013,(2):131-13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尤以腹泻型(IBS-D)多见,中医药治疗IBS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具有特色和优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结合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IBS-D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从临床特点探讨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辨证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现代医学对IBS病因学和诊断标准的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应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观点,提出了脾阴虚为本、肝郁脾虚和积滞为标、肝脾不调为主要病机的辨证思维模式,和明确标本缓急、治标不忘护阴脾、治本不忘调肝脾的治疗原则。并对脾阴虚之病机和治疗用药进行了简要说明。本文拓展了IBS中医辨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按摩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在防治IB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须提高研究和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宁肠止痛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光明中医》2008,23(6):788-789
用中医理论阐释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转化和发病特点,并运用宁肠止痛合剂对49例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宁肠止痛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机理,提示宁肠止痛合剂可能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 drome,IBS)是儿科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6%~149/6的青少年有IBS的症状。我们自2003年以来,根据岭南地区儿童便秘型IBS肝郁食滞、湿热蕴结的病机特点,运用抑激Ⅱ号方治疗儿童便秘型IBS4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给我国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治疗IBS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及良好的效果,但未阐明相关的作用机制.IBS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利用相应动物模拟中医病因病机建立的,可以模拟人类IBS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症状的药物逆转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近年...  相似文献   

16.
吴允耀从心与小肠藏象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健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58-5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排便感觉异常,腹痛或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肠病,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须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国内研究显示,IBS患者占消化科门诊量的30—50%,目前该病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因IBS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使得其病因、病机不清楚,治疗方法均为经验性,  相似文献   

17.
刘添文  李倩  杨小波 《新中医》2016,48(2):222-22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诊疗模式及辨治思路,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为关键词并限定:2005-2014,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选取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研究类文献。结果:共获取110篇目标文献,涉及腹泻型IBS(D-IBS)者79篇,便秘型IBS(C-IBS)者14篇,未分亚型者17篇。目前对IBS的诊治有辨病治疗和病证结合治疗两种模式。D-IBS及未分亚型者辨病论治以肝郁脾虚为病机者居多,病证结合论治以肝郁脾虚证多见,治疗上均主要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加减。C-IBS病机、证型、方药各异。结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D-IBS。基于本研究,建议治疗上对D-IBS采用辨病治疗模式,以痛泻要方或其加减方制成中成药运用于一般临床情况,以便中为西用;对少数其他证型及特殊情况则采用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以提高诊疗效率;研究设计上,针对无论何种辨治均会出现有效及无效个体的问题,建议开展全要素嵌入式随机对照试验,优化适应症,以提高研究效能。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方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征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且无器质性疾病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泄型、便秘型、腹泄便秘交替型.腹泄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腹痛"、"泄泻"、"滞下"等范畴,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2005-06- 2006-1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仲景乌梅丸汤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67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紊乱的特点。孙志广教授擅长用中医药治疗IBS,认为1BS的主要病因病机有:脾虚为本,内湿为因;肝脾同病,肝郁为标;久病及肾,夹痰夹瘀;心胃相关,脾虚及肺。临床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治疗多选轻清平和之药,少用温燥滋腻之品。临床分脾虚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气虚血瘀四型辨治IB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动力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探讨中西医病理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搜索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通过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理论思想将其辨证分型;运用西医生理病理学基础归纳总结出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结果:总结出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西医病因病机分型主要为胃肠动力异常、脑-肠轴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道激素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等多重因素。结论:IBS病位虽在胃肠,但多有肝失条达、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西医发病机制为以精神心理因素刺激为主导,伴有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异常的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