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探讨其在基层综合性医院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在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根据治疗不同分为低剂量组60例(rt-PA 0.6mg/kg),标准剂量组57例(rt-PA 0.9mg/kg),对照为组70例(未行rt-PA,仅常规治疗)。系统采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均完成28d及90d随访。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为预后良好,分析各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院和28d随访时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vs 31.6%vs 18.6%,P=0.182;38.3%vs 45.6%vs 27.1%,P=0.092),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90d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vs 52.6%vs 32.9%,P=0.047)。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10.5%vs 0%,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随访90d时,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 3.5%vs 4.3%,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预后,降低患者残疾,但有一定出血风险,低剂量rt-PA较标准计量出血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年龄、糖尿病、既往脑梗死、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溶栓后4h纤维蛋白原、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非恶化组明显升高,抗血小板治疗比例较非恶化组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是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86,95%CI:1.331~36.678,P=0.022;OR=2.186,95%CI:1.481~3.227,P=0.000;OR=1.500,95%CI:1.158~1.942,P=0.002),而发病前抗血小板治疗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保护因素(P=0.020)。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有诸多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其有助于识别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全世界第二大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1]。据卫生部统计中心2010年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患病者高达600万~700万,每年死亡者近150万。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人力负担。急性脑卒中的处理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时间窗内尽早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国内外临床指南推荐的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案[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尿素水平与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在溶栓治疗后(90±3)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评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临床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血尿素水平与临床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血尿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和原因不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相对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OR=1.309,95%CI:1.080~1.587,P=0.006)、NIHSS评分(OR=1.321,95%CI:1.205~1.447,P=0.000)、心房颤动(OR=3.782,95%CI:1.384~10.335,P=0.010)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尿素水平是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90 d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29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治疗与预防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医院使用尿激酶(UK)和(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实施情况,为改进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北京地区医院脑卒中治疗相关的医疗资源方面的情况。结果北京地区被调查医院的总体结果:98.1%的医院有急诊室,92.6%的医院有24 h头颅CT,50%的医院有UK和(或)rt-PA静脉溶栓规程,7.4%的医院有卒中单元。有UK和(或)rt-PA静脉溶栓规程的医院与无此溶栓规程的医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方面为:头颅CT、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神经介入放射医生、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颅内血管成形术、重症监护病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单元、卒中治疗程序图或临床路径。结论北京地区医院应对其拥有的卒中相关医疗资源进行组织化,提高医院静脉溶栓能力,推广卒中小组、卒中单元、卒中治疗程序图或临床路径等治疗模式,以改进卒中治疗和改善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肥胖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死亡风险,但有大量研究显示,肥胖的脑卒中患者生存率更高、预后更好,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肥胖悖论",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论[1-4]。静脉溶栓治疗被证明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惟一有效的方法,而静脉溶栓的标准治疗方案中对于肥胖,尤其是体质量>100kg患者,阿替普酶使用剂量最大为90mg,相对其体质量可能是不足的,进而可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目前,急性期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仍应用药物进行溶栓及抗血小板聚集。国内外对其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研究,虽取得一些新进展,但仍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关于溶栓治疗目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治疗AIS最有效的药物。发病时间窗内应用rt-PA进行溶栓,是唯一被证实可降低AIS生存患者致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支架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6月行支架取栓治疗的老年AACI患者163例,根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5例(mRS ≤2分)与预后不良组78例(mRS >2分),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行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6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60岁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286例,将CSF的98例作为CSF组,血流正常的18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用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07例,分为CI组70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37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分析CI与预后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 CI组年龄、透析龄、糖尿病、脑卒中史及心脏病史比例明显高于NC组,男性、受教育程度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I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NC组[(21.47±3.38)分vs (27.26±1.18)分,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I组病死率、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NC组(Plog rank0.05,Plog rank0.01);未校正Cox回归分析显示,CI是全因死亡(HR=4.445,95%CI:1.016~19.442,P=0.048)、脑卒中(HR=4.441,95%CI:1.015~19.425,P=0.048)及心血管疾病(HR=3.367,95%CI:1.292~8.775,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CI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治疗3个月后予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mRS≤2分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60例(mRS>2分组).单因素分析2组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CVE)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发生的297例V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VE分为CVE组与非CVE组,并对可能影响发生CVE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5种风险量表对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与不良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02例,用多中心脑卒中调查评分;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脑卒中预测评分;基线血糖、头颅CT早期脑梗死征、高密度血管征、年龄和NIHSS组合评分;血管事件健康风险汇总评分(THRIVE);入院血糖、种族、年龄、性别、入院收缩压、脑卒中严重程度组合评分等分别预测静脉溶栓后sICH与不良转归。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衡量量表预测能力。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的最佳量表截点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THRIVE≤3分)99例和高危组(THRIVE≥4分)103例,探讨分组与90d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5种风险量表预测sICH的AUC0.8;THRIVE预测静脉溶栓后90d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AUC最高(AUC=0.833,95%CI:0.768~0.893;AUC=0.813,95%CI:0.754~0.872)。THRIVE评分高危组较低危组90d不良预后更高(OR=11.498,95%CI:5.470~24.167,P0.01)。结论5种风险量表对AIS静脉溶栓后sICH预测能力一般,THRIVE评分对90d不良转归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Multiple myeloma in elderly patients: 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Objectives :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MM) aged >70 yr at diagnosis with those of younger patients. We also applied the recently propo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ISS) for MM in these patients. Patients and methods : Among 1,162 newly diagnosed, symptomatic MM patients included in our database, 357 (31%) were >70 yr of ag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variables were evaluated in patients >70 yr and in younger patients and were assessed for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70 yr of age. Results : Most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ut older patients presented more frequently with advanced ISS ( P  = 0.02). Despite similar response rates to primary treatment, younger patients survived longer than patients >70 yr of age (40 vs. 28 months, P  = 0.001). There was a longer survival of younger patients than that of olde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SS stage 1 (median 71 vs. 54 months, P  = 0.007) and ISS stage-2 patients (median: 38 vs. 26 months, P  = 0.0008) but for patients with ISS stage 3 median survival was similarly poor in the younger and older age group (21 and 20 months, P  = 0.283). Other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prognosis were severe anemia, extensive bone marrow plasmacytosis and elevated serum LDH. Conclusions : Older patients with MM present more often with advanced ISS and have significantly shorter survival than younger patients. The ISS retained it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within the group of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5分的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症状性出血转化(SICH)的危险因素及长期预后。方法选择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0例,根据溶栓后36h内头颅CT或MRI复查SICH患者13例(SICH组),无SICH患者67例(非SICH组)。分析溶栓后S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2组患者90d随防预后及终点死亡事件。结果与非SICH组比较,SICH组入院血糖、溶栓后最高收缩压、发病至溶栓3h、心房颤动及前循环梗死比例明显升高,后循环梗死比例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OR=2.423,95%CI:1.342~7.450,P=0.023)、溶栓后最高收缩压(OR=1.159,95%CI:1.028~2.240,P=0.029)、心房颤动(OR=3.715,95%CI:1.649~8.370,P=0.002)、发病至溶栓3h(OR=4.604,95%CI:1.952~10.860,P=0.001)、前循环梗死(OR=4.779,95%CI:1.903~12.004,P=0.001)是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SICH组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分别为3例(23.1%)、10例(76.9%),其中死亡3例(23.1%)。非SICH组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分别为23例(34.3%)、44例(65.7%),其中死亡9例(13.4%)。结论溶栓后发生SICH,提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5岁及以上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平衡能力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5月至9月选取97例65岁及以上病程>10年的T2DM患者以及59名65岁及以上非糖尿病健康人群进行Berg平衡量表、足部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踝肱比、人体成分分析等测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 (OH) D3]、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询问近12个月内跌倒次数并采集相关生化及临床指标.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筛选平衡能力相关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未受外力作用且与低血糖无关的跌倒发生率[27.8%(18/97)比10.17%(6/59),χ^2=6.230]、人年均跌倒次数[(0.41±0.08)比(0.12±0.05)次,t=2.5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erg量表评分[(48.0±1.8)比(50.4±1.4)分,t=-8.900]、振动觉[(17±5)比(13±3)V,f =4.970]、踝肱比(0.79 ±0.11比0.97 ±0.16,t=-8.430)、压力觉(正常比例68.0%比89.8%,χ^2=9.627)、温度觉(正常比例52.6%比69.5%,χ^2=4.33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糖尿病组患者Berg量表评分与振动觉呈负相关(r=-0.760,P<0.05),与压力觉、踝肱比呈正相关(r=0.556、0.472,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振动觉和压力觉为Berg量表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β=-0.702、0.251,均P<0.05).结论 65岁及以上病程>10年的T2DM患者平衡能力明显减退,振动觉、压力觉是影响其平衡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