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脱甲基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含硫氨基酸~([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血浆Hcy≥15μmol/L)被认为是中国成人高血压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HHcy的比例约为25%~([3]),它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4]),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相关~([5-7])。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表明,20%~48%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归因于脑血管病变而不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或心房颤动所致~([1~4])。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领域内约20%的脑卒中由心源性栓塞或小血管病变引起~([1])。研究提示,52%的脑卒中可能是心源性栓塞,24%为非心源性栓塞,24%原因不明~([2~4])。不同的脑卒中亚类与不同的复发风险相关[5,6],对于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颅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以减少复发风险,亦可针对疾病  相似文献   

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4):311-322
正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病。我国2012-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年龄≥60岁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3.24%,≥80岁患病率达60.27%~([1])。高血压不仅是我国脑卒中发生的首要原因,也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2-5])。  相似文献   

4.
<正>高血压在全世界已成为引起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2]),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有2.7亿,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危险因素。部分高血压患者在规律服用3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其中1种是利尿剂)后,血压仍持续高于140/90mmH g(1mmH g=0.133kP a),将这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定义为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3])。我国目前尚缺乏关于RH患病率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RH患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5%~20%~([4])。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可达60%,即每5个人中就有约3个人患高血压~([1])。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中之重~([2])。但是目前为止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先前研究表明高血压主要与遗传和环境(饮食和精神)两大因素有关。饮食中钾与血压呈负相关,钠与血压呈正相关,所以高  相似文献   

6.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2014年死于心血管病的患者占死亡总数的45%~([1]),50%的脑卒中可归因于高血压~([2])。因此,预防及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其他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药物治疗作为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五大处方之首~([3]),在高血压的控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慢性病患者中用药依从性较好的只有50%[4],药物使用的复杂性则是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不良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外报道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2%,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增高,80岁以后达到10%~17%~([1])。国内早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AF发病率为0.77%,其中50~59岁人群为0.5%,而大于80岁者则上升到7.5%~([2])。目前中国AF患者近800万。据报道AF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为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占卒中的80%~([1]),其致死率为5%~15%,致残率可达50%~([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反应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5]),其主要涉及外周白细胞浸润脑实质和内源性小胶质细胞活化~([6-7])。研究显示,炎性级联反应作为主攻击因素~([8-9]),在该过程中可活化促炎性细胞因子~([10])、趋化因子~([11])和黏附分子~([12])。鉴于炎性反应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此同时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也增加,因此高血压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并不少见~([1])。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观察到高血压增加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2]),同时血压控制不良可恶化心房颤动~([3-4])、降低复律的成功率~([5])。研究还观察到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心脏同步化治疗后收缩压增加≥5 mm Hg(1mm Hg=0.133kPa)者,具有更好的长期预后~([6])。  相似文献   

10.
<正>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由于压力依赖性的脑血液流向缺血区域,脑卒中后高血压有益~([1])。然而,其他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的高血压与短期再发性脑卒中、脑出血性转化和脑水肿发生率升高有关。关于血压与脑卒中短期临床结局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结论相互矛盾。此外,关于血压的搏动组分(脉压)或稳定组分(平均动脉  相似文献   

11.
<正>高血压病患者常并发动脉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有数据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达93.33%~([2])。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指数(PPI)能较好地反映血管硬化程度~([3])。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12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分析后,探讨彩色超声在脑梗死患者脉压指数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动脉压增加,血管壁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发生复杂变化,在自身易感因素及降压药物等因素影响下,不同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以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也将不同[2-4]。早期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是脑卒中预防与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颈动脉MRI种类丰富,可以多方面评价AS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国卒中的发病率已超过肿瘤和心脏疾病,成为第一位死亡病因~([1])。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我国脑卒中的70%~([2])。研究显示,AIS病人1年病死率为14.4%~15.4%,而致死/致残率更是达到了33.4%~33.8%~([3-4])。中国国家卒中登记平台的数据显示,我国卒中病人在第1年的复发率高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30%~([5])。最新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人数达1242万,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达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今中国,脑卒中是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按照性质,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分别约为出血性脑卒中的2.9倍和4.9倍~([2])。一项基于影像学的研究显示,在亚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大动脉闭塞的发生率高达34.5%,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4%,而颅外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后疲劳(PoS F)是脑卒中恢复期独立于抑郁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30%~68%~([1])。其产生可能与免疫系统失调、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有关~([2])。本研究旨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IL-1、IL-6、TNF-α、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发病后疲劳状况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77%~([1])。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内栓子脱落发生体循环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远大于正常人群,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2-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4-5])。那么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ACS,理论上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房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多发生与老年患者。有研究~([1])显示,其发生情况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5%。脑出血所致的血肿压迫大脑神经,如不及时解决则可以引起不可逆的功能损伤~([2,3])。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血肿引流术亦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深入分析其治疗优势,现做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所致脑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新近发表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3.3%,每3位中国成年人中就有1位高血压患者,估计高血压患者已达3.3亿~([1])。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4位死亡中就有1位归因于高血压~([2])。面对沉重的疾病负担,我国高血压控制现状堪忧。一项最新的全国范围横断面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1.9%、26.4%和9.7%~([3])。结合近十年的大型流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损害,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总患病人数的80%~([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而侧支循环是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途径之一~([2])。有效的脑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建立,可以明显增加脑梗死区血流灌注,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出血转化风险[3]。因此,如何构建良好的脑侧支循环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综述就脑侧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