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老龄大鼠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PF级雄性SD老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运动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EP+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C组)、运动预处理+缺血预适应组(EP+IPC组),每组12只。Con组、IR组、IPC组不做特殊运动干预;EP+IR组、EP+IPC组接受运动预处理干预(采用电动动物实验跑台进行梯度运动训练,1次/d,5 d/周,共训练6周)。利用Langendorff装置制备老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体如下:Con组仅进行心肌离体灌流,持续平衡灌注180 min,不进行缺血操作;IR组平衡预灌注20 min,然后保持心脏温度恒定在37℃,通过控制灌流设备的三通阀,使全心缺血40 min,再复灌120 min;EP+IR组大鼠心脏离体后,模型制备方法同IR组;IPC组大鼠心脏离体后平衡灌注20 min,给予3次缺血预处理(短暂缺血5 min,再灌注10 min),之后缺血40 min,再复灌120 min;EP+IPC组大鼠心脏离体后,模型制备方法同IPC组。于再灌注前、再灌注30、60、120 min分别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脏功能变化;于再灌注结束后,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力。结果:(1)心脏功能指标:与Con组同一时间点比较,IR组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0、60、120 min心功能各项指标[心率(CR)、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均明显降低(P<0.05)。与IR组同一时间点比较,EP+IR、IPC、EP+IPC组再灌注30、60、120 min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与IPC组同一时间点比较,EP+IPC组再灌注30、60、120 min心功能HR、±dp/dtmax、CF均明显更高(P<0.05)。(2)心肌梗死面积:与Con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0.05);与IR组比较,EP+IR、IPC、EP+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3)LDH活性、MDA含量、SOD活力:与Con组比较,IR组LDH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P+IR、IPC、EP+IPC组LDH活性水平降低(P<0.05);与EP+IR、IPC组比较,EP+IPC组LDH活性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Con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EP+IR、IPC组比较,EP+IPC组MDA含量明显更低,SOD活力明显更高(P<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可诱导老龄大鼠心肌IPC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龄大鼠心脏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这可能与其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LDH活性、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90分钟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为缺血再灌注对比组,IPC组为缺血预处理组,SPC组为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将其分为三个亚组,低剂量组(LS组0.20μg/kg);中剂量组(MS组2.0μg/kg);高剂量组(HS组5.0μg/kg)。应用Even’s blue-TTC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以梗死区心肌重量/缺血区心肌重量(IS/AAR%)来表示。于实验结束时(再灌注末),利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TBA)测定MDA浓度,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结果与1/R组比较,IPC组与SPC三个亚组的心肌梗死面积(IS/AAR)均有降低,其中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C)三个亚组相互比较中,高剂量(HS)组IS/AAR的降低最为明显。与1/R组比较,IPC组及SPC三个亚组的MDA浓度均有下降,SOD活性均有升高。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抑制氧化产物的增加,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麻醉诱导时的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接受乌司他丁预处理,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诱导,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氧化损伤指标以及炎症因子。结果 (1)心肌酶谱: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含量低于对照组;(2)氧化损伤指标:观察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低于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高于对照组;(3)炎症因子:观察组患者的血浆TNF-α、IL-6含量低于对照组,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有助于减少心肌细胞损伤、缓解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是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诱导时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是目前肝脏外科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术前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in UTI)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其可能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5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2只),缺血再灌注组(14只)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预处理组(14只)用辛伐他汀20 mg/(kg·d),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每组再平分为2组,分别再灌注30,90 min.所有动物均灌胃14 d,1次/d,第15天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的动态变化.结果:预处理组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水平在再灌注30,90 min各时段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DMIPC组)及非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NDMIPC组)。应用2%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0周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复灌后冠脉流出液肌酸激酶含量、心肌含水率变化及心排血量、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率,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复灌后冠脉肌酸激酶含量及心肌含水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大鼠(P0.05),左室功能恢复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AMPK及磷酸化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鼠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上述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AMPK信号通路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塞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 h测定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及PNS预处理组血清CK-MB均明显低于I/R组(P<0.05).IPC组及PNS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R组相比,IPC组及PNS预处理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PNS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减轻,对I/R损伤产生有和缺血预处理类似的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肾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肾组织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UTI组,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对照组行开腹、关腹,但不予CLP.UTI组于制模前1 h肌肉注射UTI 100 kU/kg,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给予平衡液5 ml/kg.采用含有22 523个大鼠基因cDNA克隆的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检测,以Cy3和Cy5两种荧光信号强度结果 比值均>2.0或<0.5的基因为表达差异基因,用计算机软件筛选并分析脓毒症组/对照组、UTI组/脓毒症组大鼠肾组织的基因表达变化,并初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脓毒症及UTI预处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组/对照组共筛选出327个表达差异基因,占基因芯片总点数的1.45%;其中表达上调者181个,已知功能基因78个;表达下调者146个,已知功能基因51个.UTI组/脓毒症组共筛选出127个表达差异基因,占基因芯片总点数的0.56%;其中表达上调者41个,已知功能基因14个;表达下调者86 个,已知功能基因37个.脓毒症组/对照组下调的同时在UTI组/脓毒症组中上调的基因22个,其中已知功能基因11个;脓毒症组/对照组上调的同时在UTI组/脓毒症组中下调的基因51个,其中已知功能基因24个.结论 UTI预处理可减轻脓毒症大鼠肾组织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效应,其机制涉及UTI对免疫反应、细胞物质能量代谢、炎症反应、信号转导、防御应答、氧化还原反应、DNA复制、转录调节等方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首乌丹参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是否通过促进蛋白激酶CmRNA水平表达发挥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5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教育部方剂学重点实验室完成。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336±2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假手术组(取血清作正常对照)、模型组、首乌丹参方高剂量组、(9g/kg)、首乌丹参方中剂量组(4.5g/kg)、首乌丹参方低剂量组(2.25g/kg)、复方丹参滴丸阳性对照组(4.5g/kg)、消心痛对照组(1.67mg/kg),每组12只。首乌丹参方浸膏,由天士力药业集团提供,100g生药出膏15.26g(每克浸膏的生药量为6.55g),批号:20020318,给药剂量分别为9,4.5,2.25g/kg,实验前称取一定量的浸膏,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配成0.9,0.45,0.225g/mL浓度的混悬液,每克生药加天然冰片5.19mg。阳性对照药复方丹参滴丸浸膏,黑褐色,由天士力药业集团提供,100g生药出膏21.47g(每克浸膏的生药量为4.66g,批号:20020423)。给药剂量以生药计算为4.5g/kg,每克生药加合成冰片6.15mg;阳性对照药消心痛(硝酸异山犁酯)片,每片含消心痛5mg,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0302),药液浓度0.167mg/mL,配制方法同上。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开放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30min时将所穿线迅速拎起后再放下,快速关胸。造模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0.5%羧甲基纤维素钠液,余组将药物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混悬液,给药体积皆为1mL/100g。通过RT-PCR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蛋白激酶CmRNA表达情况以及首乌丹参方预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8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首乌丹参方各组蛋白激酶C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首乌丹参方中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阳性对照组和消心痛对照组表达上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首乌丹参方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也能促进蛋白激酶CmRNA的表达,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首乌丹参方预处理可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首乌丹参方可能通过激动蛋白激酶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起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4,他引:3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 100只大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预适应模型,以及缺血30min,再灌2h的单纯缺血再灌模型,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自由基为评价指标。结果 再灌组,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坏死质量占缺血质量(IS/AAR)分别高达45%,47%,4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也分别高达76%,56%,73%;血清中LDH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缺血预处理后,早期组IS/AAR与早期假怀预适应组相比降低了17%,晚期组IS/AAR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仅降低4%;早期缺血预处理组和晚期缺血预处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3%,44%,显著低于再灌和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P&;lt;0.01;缺血预处理之后LDH释放也减少。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在再灌、IPC基础上IS/AAR进一步缩小约10%-17%,LDH释放也减少,LDH含量以晚期药物+IPC组最低,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P&;lt;0.05,复方丹参方使再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下降。另外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还可以使血清中MDA下降,SOD活性增强。结论 复方丹参方可加强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但对早期缺因性预适应的效应不及缺血预处理,而晚期缺血性预适应效应不及复方丹参方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采用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预适应模型,以及缺血30min,再灌2h的单纯缺血再灌模型,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自由基为评价指标。结果再灌组,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坏死质量占缺血质量(IS/AAR)分别高达45%,47%,4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也分别高达76%,56%,73%;血清中LDH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预处理后,早期组IS/AAR与早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降低了17%,晚期组IS/AAR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仅降低4%;早期缺血预处理组和晚期缺血预处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3%,44%,显著低于再灌和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P<0.01;缺血预处理之后LDH释放也减少。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在再灌、IPC基础上IS/AAR进一步缩小约10%~17%,LDH释放也减少,LDH含量以晚期药物+IPC组最低,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P<0.05,复方丹参方使再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下降。另外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还可以使血清中MDA下降,SOD活性增强。结论复方丹参方可加强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但对早期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不及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上大多数血管性疾病发生的始发因素和基本过程均为血管内皮损伤。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是指外周循环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计数的变化推测血管内皮(Vein Endothelial Cells,VEC)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IRI)和电针预处理组(EA),每组20只。Sham组、MIRI组均采用自制鼠衣捆绑,固定于自制鼠台7天,1次/天,20min/次,第8天,Sham组开胸暴露心脏50min后、MIRI组开胸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后取材。EA组,电针预处理"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关元"7天,1次/天,20min/次,第8天开胸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后取材。采用TTC染色法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的面积和重量,采用JC-1染色法检测△Ψm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Diablo)、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7(Caspase-7)、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心肌梗死面积和重量: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梗死面积和重量均增加(均P0.05),且EA组的梗死面积和重量低于MIRI组(均P0.01)。(2)线粒体膜电位: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红/绿荧光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1);与MIRI组比较,EA组红/绿荧光比值明显升高(P0.01)。(3)Smac/Diablo基因表达水平: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MIRI组相比,EA组的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有效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的表达,电针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基于改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抑制Smac/Diablo介导的线粒体Caspase凋亡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时对细胞结构、功能和代谢等的影响,统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早此现象在动物实验发现,相继在临床中也观察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恢复再灌注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如何减轻再灌注损伤,取得更好的净效应,是人们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吗啡预处理+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组(N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50 min;I/R组行左冠脉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M组静注吗啡0.3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N组在静注吗啡前10 min,静注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纳洛酮6mg/kg,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表达水平,同时测心梗面积.[结果]与C组相比,I/R组、M组和N组CcO表达水平均降低;与I/R组比,M组CcO表达水平增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组(FPC组),所有心脏予以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FPC组在持续缺血前用含FDP的K-H液灌注15 min做预处理。记录各组心脏在平衡30 min(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5 min(T2)、再灌注15 min(T3)、再灌注30 min(T4)、再灌注60 min(T5)时的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F),并计算(LVSP-LVDP)3心率。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常规石蜡固定切片,以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表达及以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与I/R组相比,FPC组的LVDP、(LVSP-LVDP)3HR、CF在T3~5时点、+dp/dtmax在T2~5时点、HR在T4~5时点升高显著(P<0.05,P<0.01),而LVEDP在T2~5时点降低显著(P<0.05,P<0.01),表明FPC组的心功能显著优于I/R组,且FPC组心肌中的SOD增加而MDA减少、Bcl-2升高而Bax降低、心肌凋亡指数也显著下降。结论 FDP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的心功能和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质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8.
付艳东  赵翠萍 《新医学》2012,43(6):351-355
PCI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流重建的重要方式,但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经常会有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谱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是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许多假设和报道,主要与心肌再灌注时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微血管损伤和粒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等作用有关。PCI围手术期可采用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langendǒrff离体心脏体外灌注模型复制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小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大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记录每只大鼠平衡灌注15 min、再灌注153、0 min的心功能变化,包括心率(HR)、左室最高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dp/dtmax)、左室压力降低速率(-dp/dtmax)。并于平衡灌注15 min、复灌1、3、5、10、15、30 min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含量。测定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作电镜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可引起HR、LVSP、+dp/dtmax、-dp/dtmax下降,LVEDP升高以及CK释放增加,心肌MDA产生增多、SOD及NO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缺血预处理组及葛根素预处理组均能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损伤,降低CK的释放,减少心肌组织MDA的生成,并增加心肌组织中SOD和NO含量,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大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比小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葛根素预处理能减少脂质过氧化,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肌组织对后续缺血的耐受性。这种保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其产生与心肌中SOD增高减轻了氧自由基损伤和NO增高扩张冠脉有关。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体外灌注模型复制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小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大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记录每只大鼠平衡灌注15min、再灌注15、30min的心功能变化,包括心率(HR)、左室最高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dp/dtmax)、左室压力降低速率(-dp/dtmax)。并于平衡灌注15min、复灌1、3、5、10、15、30min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含量。测定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作电镜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可引起FIR、LVSP、+dp/dtmax、-dp/dtmax下降,LVEDP升高以及CK释放增加,心肌MDA产生增多、SOD及NO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缺血预处理组及葛根素预处理组均能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损伤,降低CK的释放,减少心肌组织MDA的生成,并增加心肌组织中SOD和NO含量。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大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比小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葛根素预处理能减少脂质过氧化。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肌组织对后续缺血的耐受性。这种保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其产生与心肌中SOD增高减轻了氧自由基损伤和NO增高扩张冠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