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益气摄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多从气血相关的理论进行论治,气不摄血证是ITP临床常见的证型,补气摄血法是常用的治法。与西医相比,中医补气摄血的思路更好的抓住了止血这一关键矛盾,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而副作用小的治疗目的。对ITP的研究,应探索与ITP证候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性指标,尤其慢性ITP,临床多表现为气不摄血证,应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索ITP气血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气不摄血证的形成过程,验证益气摄血治疗ITP的临床疗效,阐明益气摄血治疗ITP的疗效机理,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能生血、气能摄血等理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多从气血角度出发.文章以气血角度分别从理论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出此治法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有良好疗效.研究指出,气不摄血型ITP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常,存在血...  相似文献   

3.
黄子明  侯丽  李蕊白  王冲  何昊  杨盼  张雅月 《世界中医药》2021,16(3):381-383,39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ITP的中医病名为"紫癜病".陈信义教授团队认为ITP的病机为"脾气亏虚、脾不统血",拟定健脾益气摄血方,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并为此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其免疫调控效果,以期阐明其具体起效机制.文章就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临床疗效,为CITP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A)组、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B)组、泼尼松对照(C)组3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 d。对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止血及血小板疗效分级评分,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与止血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0/20)、75%(15/20)及45%(9/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血小板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止血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法中药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确有疗效,为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兆刚 《四川中医》1998,16(6):32-3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补脾统血法治疗本病刀例,收效较佳。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作组37例患者中,住院病人夫人,门诊病人对人。其中男性6例,女性对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5岁,平均36岁;病程三年以内者18例,l-8年19例,平均3.5年。所有病例初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或瘀斑,鼻觑、齿龈出血及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患者或有月经过多,化验PLT在5()l矿/L以下,并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t治疗方法〕基本方:炙黄茂sog,潞党参、白发各四g,焦白术、阿胶(烊…  相似文献   

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严香  赵倩  陈信义  张雅月 《世界中医药》2022,(24):3481-3484+3490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非从脾论治组、健脾益气摄血组,每组20只。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天,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体积灌胃,泼尼松组给予浓度为2 mg/mL泼尼松溶液0.1 mL/10 g灌胃,中药组均按照0.1 mL/10 g体积灌胃给药,所有组给药1次/d,持续8 d。通过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评估出血程度及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前各组出血程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第6、8天,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出血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T、APTT显著升高,FIB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与健脾益气摄血组PT、APTT明显下降,FIB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非从脾论...  相似文献   

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表现与伏邪的发病特点十分类似,故可从伏邪理论角度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多以邪实为主,以邪热破血、瘀血阻滞常见;在疾病的慢性期多以正虚为主,有阴虚火旺证和气虚不摄证之分,以此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紫癜病”,饮食失宜、情志过极、久病体虚、外感六淫等病因皆可使机体阴阳失衡,进而发为该病。孙伟正教授根据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自拟验方“血安宁”“血思饮”治疗,攻补兼施,形神共调,调和阴阳,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介绍孙伟正教授辨治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脑肠轴平衡学说,从血液神经递质角度探讨从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机制。方法采用中央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272例符合脾不统血证的ITP患者随机分健脾益气摄血组(A组)90例、健脾益气摄血联合强的松组(B组)90例、强的松组(C组)60例。A组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C组强的松首次剂量按1~1.5 mg/(kg·d),早8点顿服;B组配方颗粒、强的松用量、用法同A、C组。3组均以21天为一疗程。结果 3组治疗后外周血小板分度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与第1天出血分度评分值组内比较,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第21天出血分度评分值分别与第1天比较,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 2组分别和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血液神经递质激活机体止血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朱甜甜 《河南中医》2011,31(2):131-132
人体统血功能,主要与脾气对血的统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等作用有关。通过脾的统血、生血及行血,达到人体血液运行功能正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文在分析脾气本质的基础上,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其脾统血本质,明确其内涵。传统观点认为脾统血主要为脾气统血,是通过气摄血而实现的,实际上是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又因脾有化生血液之功而间接统血。笔者通过对脾气概念分析,得出脾气为脾生理活动的基础,脾统血是自身生理功能的体现,又是通过脾自身气所化之气(营气,中气,脾阴,脾阳)来统摄血液。脾所化之气既能通过化生血液而统血,又发挥其自身特性来统摄血液的。其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恰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祁薇  于冬冬  关徐涛  王涛  王冰  万姜维  高萍 《新中医》2022,54(12):229-232
基于李杲提出的阴火理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思路。ITP病机为脾肾两虚、阴火灼伤血络,以健脾补肾降火为主要治疗原则,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八珍汤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方式获得八珍汤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口服吸收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等条件进行筛选。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GA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ITP的相关靶点。进而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和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八珍汤治疗ITP的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讨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得到159个八珍汤化学成分和146个靶点;获得306个ITP相关靶点;得到21个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靶点;显著富集到114个生物过程条目和34条KEGG生物通路。结论 八珍汤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ITP的作用,其中TN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治疗(早期、中期、后期、巩固期)阐述了白玉盛主任医师辨证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思路,辨证时重视病人的临床表现,不仅调节气血阴阳,还适时加以补益之剂,使免疫紊乱达到平衡,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沈一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的用药规 律。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2022年10月25日就诊于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沈一平教授门诊并符合纳入 标准及排除标准的ITP患者,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药物频数分析、统计中西医疗效; 采用SPSS Modeler 18.0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用SPSS statistics聚类算法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 分析。将分析结果请沈一平教授审阅并访谈。结果:共纳入处方2 575首,药物频数分析结果示,居前10位中 药分别为山药、太子参、无花果、薏苡仁、蒲公英、仙鹤草、防风、白术、黄芪、荆芥。药物归经频次从高到 低依次为肝、脾、肺、胃、肾、心、胆、大肠、膀胱、小肠、三焦、心包。药物四气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 平、温、凉、热,其中,寒、平两种药物所占分别为34.48%、33.27%。药物五味频次以甘、苦、辛为主,酸、 涩、淡、咸次之。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获得:核心药物组合以止血、清热、疏风、益气、健脾治法为 主。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结果:第1类为益气养阴止血药;第2类为清热疏风止血药;第3类 为清热凉血药;第4类为补肾填精、温阳益气药;第5类为滋水涵木、酸收止血药。结合访谈发现,沈一平教 授运用中医治疗ITP的思路随着时间而有改变,将其分为3个阶段进行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归肺经药物比 例有一定的上升,而归肝经、肾经药物比例较前下降;辛味药比例稍有下降;逐渐增加疏风药、清热药的使用 比例。结论:沈一平教授治疗ITP总体治则为健脾益气补肾。在此基础上,加强疏风固表,注意兼证,治病防 变,辨病、辨证论治,融合四气五味之理。  相似文献   

17.
[主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证候特征。[资料来源]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及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ITP住院患者,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年龄16~81岁。②符合ITP西医诊断标准。③干预方法: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1mg/(kg·d),连续治疗4周,逐步减量。④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严重心、肝、肾并发症或合并其它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依从性差,不按规定用药而影响观察;糖尿病及其他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禁忌症。[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根据中医证候观察表,分析治疗前后症状、舌苔、脉象、证型等,将结果如实记录到中医症候观察表,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症状分布以及证型分布。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ITP患者出现的症状、年龄分布、症状变化、证型分布进行例数统计,计算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①年龄主要分布在16~81岁之间共113例,男27例,女86例,男:女=1:3.19。②使用激素治疗前后主要症候包括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食少纳呆、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大便干、盗汗、五心烦热、咽痛、颧红、肌肤甲错、面色暗黑、心慌等。③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证型以气不摄血(35.40%),气阴两虚(25.10%)居多。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证型以阴虚火旺(34.51%)为多,气阴两虚(24.55%),气不摄血(14.16%)。④共有75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前证型分布:气不摄血(37.84%)气阴两虚(21.62%)脾肾阳虚(13.51%)阴虚火旺(10.81%)血热妄行(2.70%)。ITP糖皮质激素使用前,证型分布与现行证型分布基本一致。并且还有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占较大比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证型有明显变化,以阴虚火旺型为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在治疗前的证型分布,以气不摄血、气阴两虚型为多。[未来展望]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不是一成不变,未来明确中医证候特征并辨证治疗能提高机体对激素敏感性及增强激素疗效,可拮抗激素副作用、并发症及撤减激素后反跳现象,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