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与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提高AIS治疗效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机械碎栓到机械取栓,颅内大血管的再通率显著提高~([1-3])。特别是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已成为治疗AIS的新方法~([4-5])。血管内机械取栓术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房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对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治疗日益重视,动静脉溶栓及血管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方法。然而,静脉溶栓后再通血管中约14%早期会发生再闭塞而致预后不良~([1]),动脉溶栓早期再闭塞率高达17%~22%(平均19%)~([2-4]),而动脉取栓早期血管再闭塞率约为13%~([5])。因此,如何预  相似文献   

4.
正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形成之前,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AIS发病4.5 h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溶栓治疗有效~([1-2])。但在卒中人群中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比例不及10%,且在静脉溶栓后3~6个月有2/3的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其对于合并大血管阻塞的卒中患者,其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早期血管开通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4.5 h),如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更低(13%~18%)~([1]),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到3%,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动脉溶栓、支架机械取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  相似文献   

6.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心房颤动是卒中和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使患者卒中风险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2-3])。对于卒中风险高的心房颤动患者,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可降低卒中风险65%~80%,但增加出血风险~([4-6])。目前,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风险通常用CHA_2DS_2VASc评分(该评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和女性各给1分,对年龄≥75岁和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病史各给2分)进行评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因行动不便容易跌倒,且常伴有骨量丢失~([1]),低暴力引起的老年骨盆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2])。对于老年骨盆脆性骨折,保守治疗往往需要长期卧床,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压疮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风险~([2-5])。传统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骨盆脆性骨折,需要对骨盆深层结构广泛暴露,对软组织损伤大、出血多、易损伤血管神经、手术时间长,体质较差或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大多  相似文献   

8.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受限于较窄的治疗时间窗、低再通率等因素,部分患者并未获得显著的疗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治疗时间窗,而且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高的再通率。目前对桥接治疗(采取静脉溶栓后再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与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尚存争议,本文针对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治疗的优势与局限、临床证据、随机对照试验等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出现不可逆性神经细胞损伤之前迅速安全地再通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的主要治疗目标。目前,在AIS早期开通血管的方法主要是静脉溶栓,但由于其治疗时间窗短、血管再通率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效果常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机械取栓装置的研发及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AIS的治疗时间窗显著延长,血管开通率显著提高,临床转归显著改善,机械取栓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门静脉血栓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栓形成,可导致门静脉部分或完全性梗阻,部分门静脉血栓可以延伸至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肝硬化、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和口服避孕药物等~([1])。在肝硬化进展期或合并肿瘤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高~([2,3])。据统计,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0.6%~15.8%~([4])。伴有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5])。门静脉血栓形成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症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常在随访过程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为血管闭塞后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发生缺血坏死所导致的一大类疾病。1995年至2015年,静脉溶栓是唯一被证实有效的AIS血管再通治疗措施,但静脉溶栓存在治疗时间窗短、禁忌证多、出血风险大、对大动脉闭塞的开通效果差等缺点。2015年以来,随着"五大试验"(即MR CLEAN、EXTEND IA、ESCAPE、SWIFT PRIME及REVASCAT)结果的公布,血管内治疗对AIS的治疗效果首次得到肯定,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胃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前列~([1])。中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近年来有年轻化倾向~([2])。胃癌的发生发展通常经历多阶段、多步骤,是由正常组织到癌前病变再到癌变的逐步演变的过程。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3]),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对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4])。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77%~([1])。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内栓子脱落发生体循环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远大于正常人群,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2-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4-5])。那么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ACS,理论上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 h)[1-2],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13%~18%),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足3%,90 d死亡和残疾率高达21%和68%[3],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支架取栓装置及血栓抽吸装置等)相继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血管内治疗(动脉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死是缺血、缺氧以致神经血管单元中各组分受到损害,如神经元坏死和凋亡、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各组分之间的相对平衡被打乱,引起的一系列级联损伤反应~([1]),占所有脑血管疾病76%~([2])。目前有效治疗方法为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及血管内血栓清除术,但是由于其时间窗仅为数小时~([3-4]),临床上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尽管冠状动脉疾病治疗领域已取得很多进展,但冠状动脉疾病的防治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预测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标志,内皮功能不全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2])。多数研究通过测量肱动脉的血流调节性舒张能力评估患者的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程度~([3])。而通过眼底检查测量视网膜动静脉内径或评估眼底血管功能来评价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微循环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4])。近年研究提示,视网膜动静脉内径、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表明,20%~48%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归因于脑血管病变而不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或心房颤动所致~([1~4])。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领域内约20%的脑卒中由心源性栓塞或小血管病变引起~([1])。研究提示,52%的脑卒中可能是心源性栓塞,24%为非心源性栓塞,24%原因不明~([2~4])。不同的脑卒中亚类与不同的复发风险相关[5,6],对于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颅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以减少复发风险,亦可针对疾病  相似文献   

18.
儿童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尽管发病率不高,但易因延误诊断导致患儿死亡或终身残疾等不良结局。随着近年来卒中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儿童AIS的再灌注治疗也逐渐受到关注。作者报道了1例8岁AIS患儿经Trevo支架取栓实现血管再通的诊疗经过,同时回顾了儿童机械取栓治疗的相关文献,以期为AIS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难治性高血压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棘手问题。Symplicity HTN-1~([1])和Symplicity HTN-2~([2])两项研究开启了肾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 denervation,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序幕,但随后的随机对照研究Symplicity HTN-3~([3])却不如人意,降压效果并未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此后,国内外开始暂停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h)^[2],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13%一18%),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足3%,90d死亡和残疾率高达21%和68%^[3],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支架取栓装置及血栓抽吸装置等)相继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血管内治疗(动脉溶栓、血管内取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4-5],但在目标患者及时间窗选择、最佳治疗流程、远期获益等方面,尚缺乏肯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AIS血管内治疗可能仍将作为静脉溶栓禁忌或静脉溶栓无效的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种补充或补救性治疗手段。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总结目前AIS血管内治疗已有的国际临床试验的结果及初步证据,同时结合国内本领域内专家意见形成本共识,旨在为AIS血管内治疗提供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策略,同时期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结果,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