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受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的免疫抑制合并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早期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可显著改善氧合、降低气管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尽管近期欧洲一项纳入374名免疫功能抑制危重症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eontrolled trial,RCT)发现NPPV组和对照组(经鼻高流量氧疗)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均无显著差异,但NPPV的疗效受患者选择及多种操作因素的影响,早期应用NPPV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NPPV用于辅助气管镜检查及早期拔管时对于查找呼吸衰竭病因及缩短有创通气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NPPV仍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ALI/ARDS患者实施NPPV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N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NPPV治疗成功率为55.6%(10/18),8例NPPV治疗失败患者中7例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总死亡率为33.3%(6/18)。NPPV成功组50%(5/10)为ALI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NPPV失败组均为ARDS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LI/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尤其是ARDS早期的ALI阶段可考虑选用NPPV。如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转换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及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肺源性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初始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观察性研究,选择2016-01-01—2018-08-01期间因肺源性中重度ARDS入住我院急诊ICU的患者,且给予常规氧疗后低氧不能缓解。根据患者入院后最高的无创氧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经鼻高流量(HFNC)组及无创通气(NPPV)组,所有患者的无创氧疗方案选择为随机进行。主要观察指标为90 d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患者28 d气管插管率。结果:41例患者纳入分析,患者来自中国11个省,入院原因均为重症肺炎,入住ICU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200 mmHg。所有患者的90 d病死率为49%(20/41),28 d气管插管率为51%(21/41)。HFNC组26例患者,90 d病死率为42%(11/26),28 d气管插管率为42%(11/26);NPPV组15例患者,90 d病死率为60%(9/15),28 d气管插管率为67%(10/15)。HFNC组和NPPV组90 d病死率及28 d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基础免疫功能将所有患者分为非免疫抑制患者及免疫抑制患者,非免疫抑制患者共23例,其中HFNC组14例,NPPV组9例,HFNC非免疫抑制组患者90 d病死率及28 d插管率显著低于NPPV组患者(14%vs.67%,P=0.008;14%vs.67%,P=0.01)。免疫抑制患者共18例,其中HFNC组12例,NPPV组6例,使用HFNC患者的90 d病死率及28 d插管率与NPPV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50%,P=0.46;75%vs.67%,P=0.71)。结论:与NPPV比较,对于非免疫抑制肺源性中重度ARDS患者采用HFNC初始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氧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NPPV治疗的ALI 29例,均选择S/T模式,根据病情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详细记录NPPV前,NPPV后1、12、24 h及脱机后呼吸频率、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结果 本组25例NPPV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生命体征渐平稳,NPPV后各时间点及脱机后呼吸频率、PaO2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除NPPV后lh呼吸频率外,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25例平均上机时间8.9d,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均痊愈出院.4例NPPV治疗无效,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中3例痊愈,1例重症肺炎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最终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 NPPV治疗ALI安全、有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锋  符永玫  邵雄杰  刘旭辉  林妙霞 《新医学》2003,34(11):680-68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3例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通气成功,通气1小时后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频率由(36±6)次/分下降至(24±4)次/分(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治疗前的0.83±0.07升至0.96±0.04,氧合分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由治疗前的112±25上升至236±31,平均通气时间为29小时,均无死亡。13例通气失败,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8例死亡。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气体交换,并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逐步得到肯定。临床研究表明,NPPV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避免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本文就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脓毒症诱发的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N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更好地把握NPPV转为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的时机。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2018年保定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合并ARDS的患者共78例,56例患者符合要求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首先接受NPPV治疗,按无创通气后是否再行有创通气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基本情况,应用无创通气的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无创通气前及无创通气2小时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最后对两组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与NPPV治疗失败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6例患者,成功组36例(64.3%),失败组20例(35.7%)。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的平均年龄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高、因肺部感染导致的ARDS的比例较高(P均<0.05),NPPV治疗2小时后成功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较失败组明显改善(P<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高(P=0.039)、NPPV 2小时后氧合指数仍<145 mmHg(P=0.000)、NPPV治疗2小时后呼吸频率仍>30次/min(P=0.016)、因肺部感染导致的ARDS(P=0.026)是NPP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无创通气是治疗脓毒症诱发的轻、中度ARDS的有效方法,且有较好的安全性。患者APACHEⅡ评分高、NPPV2小时后氧合指数仍<145 mmHg、NPPV治疗2小时后呼吸频率仍>30次/min、因肺部感染导致的ARDS是预测NPP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创伤性ALI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Ala-Gln 0.5 g/(kg·d),连用7 d,比较两组的 PaO2、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AR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O2、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ARDS发生率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la-Gln在创伤性ALI机械通气治疗中可能有肺保护作用,适合创伤性ALI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众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NPPV)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避免和减少有创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但NPPV治疗ARF也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们应用NPPV治疗ARF的临床资料,探讨NPPV治疗ARF失败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无创正压通气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34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在早期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全部给予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4例患者中,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68%;无效11例,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为32%,其中3例治愈出院,8例死亡。有效的23例患者治疗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为P<0.01)。26例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结论:持续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缓解呼吸窘迫症状,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从而避免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该法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在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技术增加自主呼吸患者的通气。近年来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研究证实NPPV可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可以作为某些急性呼吸衰竭,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恶化时的一线治疗,或者作为药物治疗和氧疗无效时首选的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许宏珂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16-261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经口鼻面罩行NPPV,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对照组30例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两组均给予改善心肌缺血、利尿、扩血管、强心和镇静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经NPPV2h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死率、气管插管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NPPV是抢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别给予NPPV和常规治疗,观察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NPPV组治疗后2h、1 d PaO<,2>/FiO<,2>、SPO<,2>、PaCO<,2>和pH与治疗前和常规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P<0.05),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P<0.05).NPPV组气管插管率(14.7%)低于常规治疗组(40.0%,P<0.05).结论 应用NPPV治疗ARF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衰竭 ( ARF)病人的治疗常采用辅助性机械通气 ,一般需要气管内插管( ETI)及正压通气。为了避免 ETI及机械通气的相关性并发症 ,有人应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 ( NPPV)模式治疗 ARF获得了成功 ,但是 ,NPPV对于阻塞性肺病 ( COPD)及非阻塞性肺病 ( NCOPD)引起的 ARF是否有裨益尚无定论。作者就 NPPV对 ARF病人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化对照研究 ,预后变量包括 ETI率、发病率、住 ICU时间( ICULOS)、NPPV相关并发症。NPPV使用可调整吸气压 ( IPAP)与呼气压 ( EPAP)的BIPAPS/ T- D式通气支持系统 ,根据…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经验较多,成功率高,疗效确切[1-2].NPPV能有效减少气管插管率,从而避免有创通气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继发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3]但其应用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伴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报道却很少,且存在争议[4].作者比较在重症CAP患者并发ARF时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NPPV治疗和鼻导管吸氧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评价NPPV治疗重症CAP合并ARF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患者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机械通气是指有创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这种连接方式能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气道损伤、脱机困难,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近年来,通过鼻罩或面罩连接呼吸机和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加重期、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重症哮喘等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呼吸支持手段。本文介绍NPPV的作用原理与适应证,阐述实施NPPV必要的技术要求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实施改良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ALI/ARDS患者18例,实施改良俯卧位通气,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h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的变化,以观察体位通气治疗对患者循环功能和氧合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改良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2h患者的SpO2、PaO2/FiO2均升高(P<0.01),而HR、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ALI/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且对患者的HR、MAP无明显影响,是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ALI/ARDS患者支持治疗的有效手段。实施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42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分为通气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通气组给予N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2 h、48 h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比较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通气组同期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NPPV是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缩短病程及降低插管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正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指患者通过鼻罩、口鼻面罩等无创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连接进行正压机械通气,可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改善肺通气,促进气体交换,减少CO_2潴留,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1-2])。《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明确指出,NPPV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常规治疗手段~([3]),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轻度镇静对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躁动患者无创正压通气预后的影响.方法:89例伴有躁动需要机械通气的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轻度镇静治疗,目标Ramsay评分为2,两组无创正压通气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气管插管率分别为25%、76%,住ICU时间分别为(8±7)d、(12±9)d,住院时间分别为(13±6)d、(17±10)d,28 d病死率分别为9%、27%,90 d病死率分别为16%、36%.观察组气管插管率较低(P<0.01),住ICU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 均<0.05),28 、90 d病死率较低(P<0.05).结论:轻度镇静可以提高AECOPD伴躁动患者NPPV治疗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