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钙素、降钙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8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56例和T2DM实验组33例,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加服吡格列酮(30mg/日),疗程3个月;正常对照30例。以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测量T2DM实验组、T2DM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骨密度(BMD),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T2DM实验组、T2DM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血清骨钙素(BGP)和降钙素(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组血清BGP和CT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T2DM实验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BGP和CT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T2DM组骨密度(BM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T2DM实验组经吡格列酮治疗后髋部及腰椎BMD均有所下降;⑤BGP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及空腹血糖负相关,与髋部及腰椎BMD正相关;CT与糖尿病患者年龄负相关。结论吡格列酮可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GP和CT水平明显降低,骨密度下降,其中对女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提示该药可致骨量丢失加速,对骨代谢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0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OP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实验组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钙剂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24腰椎、骨股颈及wards三角骨密度,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骨痛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血清钙均值及尿羟脯氨酸(HOP)均值均有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患者L2-L3、腰椎均值骨密度(BMD)较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BMD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老年OP,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症状,增加BMD,是一种疗效良好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特点。方法测定56例老年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6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M患者(NDR组)和58例健康老年人(健康对照组)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ward's)及前后位腰椎BMD,并检测血清骨钙素(BG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Ⅰ型胶原降解产物(Crosslaps)/尿肌酐(Cr)水平。结果DR组的股骨颈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及NDR组〔分别为(0.66±0.15)、(0.76±0.15)、(0.81±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前后位腰椎各部位BMD在DR组BM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NDR组(P<0.05)。DR组血清BGP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血清PTH、P显著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老年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的股骨近端BMD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而腰椎各部位BMD水平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成分对正常糖耐量(NGT)及2型糖尿病(T2DM)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差异。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5—2008年长沙地区152名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及门诊就诊者,经OGTT检测41例诊为T2DM,111名糖耐量正常,年龄45~81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AP)、左侧股骨颈(FN)、左髋部总体(T-hip)及全身骨密度(TBMD),同时测定体成分,计算出瘦体重(LTM)、体脂量(FTM)、躯干体脂比(Tru-fat%)及总体脂比(Fat%)。分析体成分对两组研究对象BMD的影响。结果体成分对不同糖耐量绝经后女性BMD的影响存在差异。NGT组:瘦体重与各部位BMD均呈正相关,是各部位BMD的独立预测因素(β=0.199~0.455,R2C=0.027~0.200,P0.01或0.05),体脂比与全身BMD呈负相关,体脂为全身BMD(β=-0.237,P0.05)的独立影响因素。T2DM组:瘦体重仅与股骨颈及髋部BMD呈正相关,总体脂比与股骨颈及髋部BMD呈正相关,体脂为股骨颈及髋部BMD(β=0.427~0.475,R2C=0.166~0.182,P0.01)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瘦体重与各部位BMD均无独立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中,相对于NGT组,T2DM组的瘦体重对BMD的保护作用减弱,体脂对股骨颈及髋部起到保护作用;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减重过程中,需要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并保持适当的体重,以防止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预测住院低骨量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方法采用随机选择175例住院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门诊非T2DM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检测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BMD),记录每例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影响骨代谢的危险因素,根据体重指数(BMI)和股骨颈BMD,用FRAX计算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临床性脊椎、髋骨、前臂和肱骨骨折)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结果 T2DM组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却明显增高(P0.05);根据BMI计算10年全部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BBMO)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BBHF)发生概率、根据股骨颈骨密度计算10年全部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BMO)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BHF)发生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年龄、绝经年限、BMI、吸烟、补充钙与维生素D、以往骨折史、骨质疏松病史、父母髋部骨折史、糖尿病病史等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常规补充适量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体育运动、控制血糖等可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6.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女性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 (BMD)的差异。 方法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骨密度仪 ,测定 2 14例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 110 1例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人 (对照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的 BMD。 结果  DM患者各年龄段组腰椎及髋部各区域 BMD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DM组的 BMD与病程无相关性 [r=- (0 .0 9~ 0 .0 1) ,P均 >0 .0 5 ]。 T2 DM组和对照组各部位 BMD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负相关 [r=- (0 .4 2 2~ 0 .70 5 ) ,P均 <0 .0 1]。年龄≥ 5 0岁的 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 (OP)患病率为 2 1.9% ,低于对照组的 31.4 % (P<0 .0 5 ) ;2组之间不同骨骼部位的 OP总体患病率 T2 DM组为 (2 2 .9±14 .9) % ,对照组为 (2 5 .4± 15 .6 )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女性 T2 DM患者 ,不同部位的BMD及 OP患病率与女性健康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7.
同时选取2型糖尿病(DM组)8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果糖胺(GSP)、钙(Ca2+)及碱性磷酸酶(TALP)、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DM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BGP与BMD明显降低(P<0.05),NTX明显升高(P<0.05).BMD与年龄、病程、GSP、FBG、NTX呈负相关,与BGP呈正相关,与BMI、Ca2+、TALP无关.结论DM性骨质疏松以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为特点,且与年龄、代谢控制不良、DM病程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T2DM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表达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诊断绝经后T2DM患者150例(T2DM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绝经后女性150名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FPG、血清钙、磷、腰椎(L1~4)、股骨颈、全髋关节骨密度及血清SOST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骨质疏松(OP)检出例数(9 vs 63)、OP患病率(6%vs 42%)、FPG[(5.23±2.26)vs(7.89±3.47)mmol/L]和HbA1c水平均升高[(5.64±0.83)%vs(7.26±1.26)%](P0.01),BMD(L1~4)和BMD(全髋关节)水平均降低[(1.18±0.14)vs(0.84±0.21)g/cm2、(1.21±0.16)vs(0.84±0.21)g/cm2,P0.01)。与NC组比较,T2DM组血清SOST升高[(497.62±57.43)vs(1100.21±68.45)p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OST与BMD(L1~4)、BMI呈负相关(P0.001);BMD(L1~4)与血清TG呈正相关(P0.01),与SOST、FPG及HbA1c呈负相关(P0.05或P0.01);BMD(股骨颈)与LDL-C呈正相关(P=0.012),与FPG呈负相关(P=0.035);BMD(全髋关节)与TG呈正相关(P=0.021),与FPG水平呈负相关(P=0.02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SOST、FPG及HbA1c升高是BMD(L1~4)降低的危险因素,高FPG、低BMI是BMD(股骨颈)降低的危险因素,FPG升高是BMD(全髋关节)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SOST高表达可能导致骨代谢异常,引起BMD降低,增加OP患病风险,参与OP发生发展,高FPG、HbA1c和低BMI是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代谢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行内固定手术2周后,对照组加以口服钙尔奇D,每次1片,1次/d;观察组加以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2粒,1次/d,2组疗程均为6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和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同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部位的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的BALP、BGP、TRACP-5b、NTX及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机制可能与调节骨代谢,增加BMD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容易并发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方法 测量60~85岁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659例及老年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66例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结果 糖尿病组的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757±0.122)g/cm2和(0.722±0.124)g/cm2(P<0.001);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1%和41.7%(P<0.0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之间髋部各骨骼区域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大转子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和24.3%(P<0.05).以年龄为控制因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与绝经年龄无关,与绝经年限呈显著性偏相关[γ=-(0.116~0.265),P<0.01],糖尿病组的病程与大转子和髋部总体的骨密度呈偏相关(γ=-0.134和-0.112,均为P<0.01).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髋部并非容易并发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下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T2DM住院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BM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BMD下降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患者的BMD下降发生率随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BMI的增加而增加;使用二甲双胍和使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BMD下降者较未使用者发生率低,使用噻唑烷二酮的T2DM患者BMD下降者较未使用者发生率高。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合理用药能减少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将OSAHS患者分为:轻度(AHI 5~20次/h)、中度(AHI 21~40次/h)、重度(AHI40次/h),测定以上3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骨密度、骨代谢多个参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并进行组间比较及与AHI的相关性。结果重度OSAHS患者骨密度(BMD L1-4:0.79±0.07 g/cm~2,BMD neck:0.78±0.09 g/cm~2)明显低于轻度OSAHS患者(BMD L1-4:0.95±0.12 g/cm~2,BMD neck:0.90±0.08 g/cm~2)及正常对照组(BMD L1-4:0.98±0.10 g/cm~2,BMD neck:0.91±0.11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OSAHS患者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与正常对照(2.14±0.32)相比,及OSAHS不同程度3组(轻度、中度和重度OSAHS分别为2.53±0.29、3.34±0.35、3.98±0.31)间比较,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OSAHS患者,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AHI呈正相关(r=0.398,P=0.000)。结论 OSAHS患者骨密度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且与缺氧程度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研究对象分为NGT、IGR和T2DM组。T2DM组用罗格列酮治疗12周。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用ELISA测定血浆vaspin浓度。分析vaspin浓度及各参数间的关系及罗格列酮治疗前后vaspin浓度的变化。结果 T2DM组空腹血浆vaspin水平(1.19±0.74)μg/L高于NGT组(0.54±0.28)μg/L和IGR组(0.46±0.26)μg/L(P<0.05),NGT组和IG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vaspin水平与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T2DM组空腹血浆vaspin水平明显下降[(1.19±0.74)μg/L vs(0.91±0.54)μg/L,P<0.05]。结论 T2DM组血浆vaspin水平增高,罗格列酮治疗在控制血糖及改善IS同时,降低了血浆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ADP)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112例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60例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对照组)的血清APP、血清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25羟基维他命D(25-OH-VD)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检查部位BMD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血清ADP、BGP、B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RACP-5b和25-OH-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ADP与BGP、BAP呈显著正相关(r=0.658,0.573,均P0.01),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476,-0.391,P0.01,P0.05)。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的血清ADP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327,-0.425,均P0.05)。结论血清ADP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骨代谢状态的新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男性血清瘦素(Leptin)与年龄、骨密度(BMD)及体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350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Leptin浓度;DXA仪测定BMD(腰椎、髋部及全身)及体成分(体脂及瘦体重);以10种回归数学模型分别拟合Leptin与年龄、体重指数,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选择最优拟合曲线.结果 (1)血清Leptin与年龄以S型曲线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其决定系数(R2)的最大(R2=0.104,P<0.009);而与体重、体重指数以复合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好(R2=0.296,P=0.000;R2=0.304,P=0.000;R2=0.22,P=0.000).(2)血清Leptin与总体脂、体脂百分比显著正相关(R2=0.461,P=0.000;R2=0.448,P=0.000).(3)血清Leptin与腰椎前后位、髋部总体BMD显著负相关(R2=0.115,P=0.005,R2=0.112,P=0.002).与全身骨密度不相关.(4)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eptin不是男性腰椎前后位、髋部总体BMD及全身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血清Leptin浓度与年龄及体脂显著正相关,Leptin不是男性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期间于我院治疗骨质疏松骨的患者及正常患者各6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实验组,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空腹采血处理、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BGP(骨钙素)、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CTX(Ⅰ型胶原C端肽)、BMD(骨密度)。结果实验组患者BGP(骨钙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CTX(Ⅰ型胶原C端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与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成负相关,对照组患者BMD(骨密度)与CTX(Ⅰ型胶原C端肽)成负相关,其余部分比较均无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BMD(骨密度)测定可以全面的对骨转换率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虽然其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重叠性,无法精细化的的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与分型,但可以提高治疗结果观察的准确性,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定T评分的一致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和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T评分的一致性及髋部骨密度(BMD)T评分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在排除患有影响骨量的疾病及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后,选择60-89岁老年人260(其中男123人,女137人)例作为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胸腰段脊椎正侧位X线摄片,DEXA测定2-4腰椎(L2-4)椎体前后位和左髋部BMD(若左髋部发生过骨折或存有明显病变则改测右髋部),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各年龄组L2-4 BMD T评分比髋部要高(P<0.01或P<0.05);老年女性除在65—69岁、85—89岁年龄组腰椎BMD T评分比髋部要高(P<0.01和P<0.05)外,其余各组则差异无显著性。按照WHO标准,以髋部、腰椎和同时以髋部、腰椎BMD T评分为依据,在123例男性中,分别有19、6、5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在137例女性中,则分别有35、17、14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单以腰椎和同时以髋部、腰椎BMD T评分为依据所检出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均少于单以髋部BMD T评分为依据者(P<0.01)。结论 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其腰椎BMD T评分明显高于髋部,腰部BMD T评分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期的抗阻训练及停止训练对老年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通过自愿报名募集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匹配的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7),其中实验组进行为期16 w全身的抗阻训练,测试两组训练0 w、16 w、停练4 w和停练8 w腰椎和股骨近端BMD。结果实验组股骨颈和大转子BMD在训练16 w、停练4 w和停练8 w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腰椎L2~4 BMD在16 w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1)、停练4 w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Ward三角BMD在停练4 w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相比0 w:实验组16 w腰椎L2~4 BMD非常显著增大(P0. 01),股骨颈和大转子BMD显著增大(P0. 05);停练4 w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显著增大(P0. 05);停练8 w股骨颈BMD显著增大(P0. 05);相比16 w:实验组停练8 w腰椎L2~4 BMD显著减小(P0. 05)。结论 16 w抗阻训练能显著提升老年女性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但对Ward三角区BMD提升不明显,这种效果能维持到停练4 w,停练8 w股骨颈BMD无明显变化,而腰椎L2~4 BMD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OLETF鼠股骨骨密度(BMD)及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OLETF雄性大鼠 20只,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监测血糖.喂养至30 w时,共有成模的2型糖尿病(T2DM)OLETF大鼠12只,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LETO鼠8只作为对照组,各组均给药12 w.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BMD.股骨经固定、脱钙后,制成切片,光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BM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股骨BMD及成骨细胞BMP-2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MD及BMP-2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2 型糖尿病本身可干扰成骨细胞功能和活性,而罗格列酮对自发肥胖型T2DM大鼠股骨有加重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2DM患者钙调激素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T2DM(T2DM)患者117例和健康体检(NC)者63名。将T2DM患者分别分为病程≤10年组、病程10年组,HbA1c≤8%组、HbA1c8%组,以及BMD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OP)组。比较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腰椎(L1~L4)、股骨颈、全髋及全身BMD水平。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组25(OH)D3减低[(44.94±17.40)vs(35.57±12.30)nmol/L](P0.01);股骨颈、全髋BMD下降[(0.927±0.173)vs(0.848±0.136)g/cm2;(0.934±0.140)vs(0.873±0.150)g/cm2](P0.01或P0.05);PTH升高[(5.62±3.93)vs(8.50±4.15)pmol/L](P0.01)。(2)与病程≤10年组比较,病程10年组股骨颈和全髋BMD下降[(0.882±0.111)vs(0.814±0.148)g/cm2;(0.908±0.139)vs(0.840±0.157)g/cm2](P0.05);PTH升高[(7.06±3.74)vs(10.55±9.09)pmol/L](P0.05)。(3)与HbA1c≤8%组比较,HbA1c8%组股骨颈、全髋BMD减低[(0.891±0.130)vs(0.830±0.131)g/cm2;(0.949±0.130)vs(0.832±0.161)g/cm2](P0.05);PTH增高[(7.21±3.98)vs(9.96±8.80)pmol/L](P0.05)。(4)T2DM组OP和骨量减低者比例高于NC组(P0.05),且OP组病程、HbA1c、PTH较BMD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长或增高(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D与病程、HbA1c及PTH呈负相关,与25(OH)D3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BMD下降及OP发生率升高,以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控制差者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