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现状,并分析分离菌株的核糖体分型情况。方法收集161例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PCR检测,同时进行产毒培养法,并比较2种方法的一致性;对分离的艰难梭菌进行核糖体分型。结果艰难梭菌产毒培养法阳性率为9.94%(16/161),粪便艰难梭菌毒素基因阳性率为9.94%(16/161),2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75)。培养所得18株艰难梭菌中A、B毒素基因均阴性的2株(11.11%),tcdA~+tcdB~+产毒株15株(83.33%),tcdA~-tcdB~+1株(5.56%)。18株艰难梭菌核糖体分型分为16种型别(GS1~GS16),未发现核糖体分型027型菌株。结论艰难梭菌粪便毒素基因PCR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未发现本院艰难梭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5年前后核糖体分型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分别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和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甲硝唑等10种抗菌药物对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PCR法检测艰难梭菌的毒素基因tcdA、tcdB、cdtA和cdtB;核糖体分型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007年8月-2008年7月与2012年8月-2013年7月分别获得艰难梭菌产毒株74株和64株。5年前产毒株中A’B’和At3’分别占66.2%和31.1%,二元毒素(A’B’CDT’)占2.7%;5年后A’B’和AB’菌株分别占65.6%和34.4%。5年前细菌核糖体分型以017型最多见,占24.3%,5年后以H型(18.8%)最多见。所有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呈高度敏感,但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夫西地酸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5年前上升。对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药物呈多重耐药的菌株从28.3%上升至32.8%。结论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中A’B’菌株仍约占2/3,但核糖体分型由017型最多见转为以H型最多见。所有艰难梭菌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呈敏感,但对四环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5年前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CDI)情况,探究该菌株分子特征和CDI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住院腹泻患者的67份粪便标本,并实施厌氧分离培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基因tcdA、tcdB,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研究患者临床数据。结果检出产毒艰难梭菌10株(14.9%),毒素A基因和毒素B基因均为阳性有8株(80.0%),2株毒素B基因阳性(20.0%)。检出5种ST型。对CDI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艰难梭菌独立危险因素(OR=3.12,P=0.036)。结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患者中存在部分CDI情况,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CDI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婴儿艰难梭菌的携带状况及菌株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8-11月在该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岁内婴儿粪便标本238份,利用免疫层析法快速初筛艰难梭菌,阳性标本再利用CDIF平板进行厌氧培养以获得菌株,利用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的编码基因tcdA、tcdB和二元毒素编码基因cdtA、cdtB,运用slpA测序分型(slpA ST)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38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出50株艰难梭菌,3月、3~6月和6月至1岁三组婴儿艰难梭菌的分离率分别为9.3%,17.6%和27.3%,三组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0,P=0.0310.05)。52.0%(26/50)的菌株为产毒株,其中69.2%(18/26)的菌株产毒模式为tcdA+tcdB+cdtA-cdtB-。50株艰难梭菌可分为11种slpA ST型,产毒株最常见的基因型为slpA ST fr-02和kr-02,而非产毒株则为xr-03。结论 1岁内婴儿艰难梭菌携带率较高,且过半为产毒株,大多同时产毒素A和B。产毒株与非产毒株的基因型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区域性的艰难梭菌基因型分布和毒素A、B的携带情况。方法 68株艰难梭菌临床菌株收集自悉尼大学韦斯特米德医院,利用PCR-核糖体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CR方法检测毒素A、B编码基因tcdA、tcdB。结果 68株菌可分为31种核糖体型(RT),最常见的为RT014(19.1%)和RT002(11.8%);94.1%(64株)的菌株tcdA、tcdB均为阳性。结论悉尼地区主要流行的艰难梭菌基因型为RT014和RT002,绝大部分临床菌株均携带毒素A、B。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现状,探讨产毒素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住院并发生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分离培养艰难梭菌并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PCR核糖体分型.结果 共收集355份非重复患者粪便样本,分离到产毒素艰难梭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深圳地区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的毒力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4-2015年分离出的49株艰难梭菌菌株,PCR检测其毒素A、B的编码基因tcd A、tcd B的携带状况,数字化PCR-核糖体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艰难梭菌tcd A、tcd B携带率分别为44.9%(22/49)和59.2%(29/49),其中22株tcd A、tcd B均为阳性,7株为tcd A阴性、tcd B阳性;49株菌可分为22种核糖体型,最常见的核糖体型为RT017(7/49,14.3%),BA03(5/49,10.2%),BA16(5/49,10.2%)和BA13(4/49,8.2%)。7株RT017菌株均为tcd A-tcd B+,而最常见的tcd A~+tcd B~+菌株(44.9%,22/49)则来自RT017以外的15种核糖体型。结论深圳地区婴幼儿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半数以上为产毒株,且产毒株多同时携带tcd A、tcd B基因;基因型则以RT017为主,且均为产毒素B而不产毒素A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歩研究上海仁济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特征,为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的监控提供证据。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222份炎症性肠病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和厌氧培养。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型,传统PCR方法检测其毒素基因,琼脂稀释法检测艰难梭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所在病房进行环境中艰难梭菌检测。结果222份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的检出率为13.5%(30/222),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艰难梭菌检出率为15.7%(22/140)和9.8%(8/82),病房环境共检出4株艰难梭菌。MLST分型22株艰难梭菌为14种ST型,主要型别为ST54型。PCR检测毒素基因显示;TaM+raffl+菌株为主(72.7%,16/22),未检出二元毒素。22株艰难梭菌对氯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甲硝唑、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为63.6%,8株对莫西沙星耐药。结论炎症性肠病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以TcdA+TcdB+型为主,菌株克隆以ST54型为主,该型菌株在病房环境中也有检出。应当密切监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的感染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致医院感染性腹泻艰难梭菌主要序列型别(ST81、ST8和ST42)之间的毒力特征、芽孢形成能力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住院腹泻患者送检艰难梭菌培养的稀便标本816份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和培养。以该院主要序列型别的艰难梭菌ST81(26株)、ST8(15株)和ST42(14株)为实验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艰难梭菌的毒素基因和毒素A/B蛋白的表达;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艰难梭菌的芽孢形成能力;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艰难梭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方法扩增耐药基因、测序及氨基酸突变分析艰难梭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氨基酸的突变位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ST81型菌株为tcdA-tcdB+/cdtA-cdtB-毒素型别, ST8和ST42型菌株均为tcdA+tcdB+/cdtA-cdtB-毒素型别, ST42、ST8和ST81型别菌株产生毒素A/B蛋白的产量分别为41.9、2.4和0.83, ST42和ST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医院细菌室送检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进行毒素基因以及耐药基因的初步分析。方法将细菌室收集到的112份粪便标本,经选择性厌氧培养,谷氨酸脱氢酶(GDH)以及API 20A 生化条鉴定后,分离出12株艰难梭菌,分别采用PCR的方法检测ItcdA/I和ItcdB/I基因、二元毒素基因,克林霉素抗性基因(IermB/I)。结果12株艰难梭菌中8株为毒素基因阳性,其中ItcdA/Isup+/supItcdB/Isup+/sup为5株,占62.5%;ItcdA/Isup-/supItcdB/Isup+/sup为3株,占37.5%;二元毒素基因均为阴性;耐药基因IermB/I阳性为4株,占50%。结论艰难梭菌ItcdA/Isup-/supItcdB/Isup+/sup毒株所占比例增加,临床单独检测A毒素易造成漏检;艰难梭菌耐药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临床菌株的基因型和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22株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临床菌株收集自澳大利亚悉尼地区,利用基于荧光毛细管电泳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CR方法检测其毒素A、B编码基因tcdA、tcdB和二元毒素编码基因cdtA、cdtB;利用PCR-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毒素调节基因tcdC的基因序列,通过与参考菌株VPI 10463(Genbank收录号:X92982)比对了解其基因突变情况,通过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对确定其序列型。结果 21株菌株为高毒力核糖体型027(RT027),另1株为RT078;22株菌株毒力编码基因均为tcdA+tcdB+cdtA+cdtB+;21株RT027 tcdC序列型为sc1,另1株RT078序列型为WA39,与参考株VPI 10463比较,RT027菌株tcdC序列均出现连续18个核苷酸(nt330-347)的缺失和第117位单核苷酸的缺失,RT078菌株则出现连续39个核苷酸(nt341-379)的缺失和第184位(CT)的突变。结论高毒力RT027是最常见的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基因型;高毒力RT027和RT078均携带毒素A、B和二元毒素编码基因,且毒素调节基因tcdC均存在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方法设计艰难梭菌种特异tpi引物和毒力基因tcdA、tcdB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利用已知菌株,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最低检出限。与厌氧培养法、ELISA法比较其检测临床菌株和其毒素分泌的准确性。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7pg/IM,特异性为100%。53株厌氧培养法鉴定的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多重PCR方法检测tpi基因均为阳性,其中tcdA+/tcdB+为39株.tcdA一/tcdB.为14株。ELISA法检测毒素A/B显示23株为阳性、30株为阴性。23株ELISA法毒素A/B阳性的艰难梭菌多重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tcdA十/配拈+。结论多重PCR方法可用于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Gene 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诊断艰难梭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腹泻患者非重复粪便标本296份,同时进行Gene Xpert试验和产毒素培养(toxigenic culture,TC)。TC包括厌氧培养、菌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PCR扩增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以TC结果为参考,评价Gene Xpert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评价Gene Xpert试验和TC 2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Gene Xpert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2.6%、91.7%和98.7%。Gene Xpert试验与TC一致性好(Kappa=0.905)。Gene Xpert试验报告2株RT027型高毒力菌株,经核糖体分型确证为RT027型艰难梭菌。结论 Gene 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可快速、准确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且可报告高毒力RT027型菌株,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分离的8株产毒型艰难梭菌进行PCR分型以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初步了解临床分离艰难梭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送检的粪便标本,经生化鉴定和毒素检测后,确定8株为产毒型艰难梭菌,分别采用PCR方法进行分型,并采用Etest方法测定8株艰难梭菌对氨比西林(AC)、克林霉素(CM)、甲硝唑(MZ)、万古霉素(VA)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对耐药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8株产毒型艰难梭菌中有5株属于同一型别,7株出现耐药;3株对AC耐药;7株对CM耐药;1株对MZ耐药;未检测到对VA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分离艰难梭菌耐药比例高,且存在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艰难梭菌及厌氧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
黄忱  罗芸  王贤军  金大智 《疾病监测》2016,31(8):676-682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的专性厌氧产芽孢杆菌。核糖体027型高毒力株在发达国家的多次暴发使得艰难梭菌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频率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该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较快,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包括限制性酶切分型、PCR核糖体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析、重复序列PCR分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毒素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同时,仍有不断改进的新型分子分型方法应用于此,以期更准确、快速和有效地对艰难梭菌感染暴发进行识别与调查,为艰难梭菌的感染防控提供可靠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份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厌氧培养法、VIDAS检测A/B毒素法和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检测艰难梭菌,以产毒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临床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通过自配027型标准菌株模拟粪便标本,验证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筛选027型流行株的能力。结果以产毒培养法为金标准,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93.8%,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和96.8%。与产毒培养法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2(P0.05),与VIDAS检测A/B毒素法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419(P0.05);027型标准菌株模拟粪便标本检测结果阳性并报告为027型。结论 Xpert艰难梭菌检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相关基因,且能准确报告027型高产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艰难梭菌在住院患者肠道不同状态下的毒力特征,为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CD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2—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患者粪便样本432例,根据有无腹泻症状将所有患者分为腹泻组(198例)和无腹泻组(234例)。培养并分离艰难梭菌后,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和毒素蛋白表达量检测、细胞毒性试验。比较2个组各项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腹泻组和无腹泻组毒素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组毒素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无腹泻组(P<0.05);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2个组细胞均发生了病变效应,腹泻组细胞死亡数明显多于无腹泻组(P<0.05)。结论 产毒型与非产毒型艰难梭菌均可在住院患者体内定植而不引起腹泻;艰难梭菌产毒素量与毒性强弱是导致患者是否出现腹泻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产品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C.DIFF QUICK CHEK COMPLETE)进行性能评估。方法收集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30份,对腹泻粪便标本同时进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试剂盒、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和毒素培养检测,以金标准毒素培养法结果作为参比标准,评价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从而对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估。结果毒素培养法检测艰难梭菌的阳性率为13.8%(18/130)。与金标准方法相比,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6%、98.2%、83.3%和93.2%,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95.6%、64.3%和92.1%。结论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特异性高,阳性预测值较高,且检测周期短,无需特殊仪器平台,可作为医院门、急诊艰难梭菌感染的初筛试剂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无症状感染艰难梭菌的毒力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艰难梭菌感染(CDI)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将其中的CDI患者分为CDI有腹泻组和CDI无腹泻组,将无腹泻症状且艰难梭菌培养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并进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对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I有腹泻组毒素蛋白阳性率高于CDI无腹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抑酸剂、2个月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住院时间>2周是艰难梭菌无症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艰难梭菌产毒素量是导致临床是否出现腹泻症状的重要因素;住院时间>2周、使用抑酸剂、2个月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均是艰难梭菌无症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为革兰阳性厌氧产芽孢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艰难梭菌本身没有侵袭性,其中部分细菌(产毒株)可通过分泌毒素A、毒素B和(或)二元毒素从而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肠炎甚至致死性伪膜性肠炎,统称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 ficile infection,CDI).艰难梭菌为医院获得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菌,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因中艰难梭菌亦占20%~30%;而伪膜性肠炎则几乎100%由艰难梭菌所致.肠道外CDI如败血症等则极为罕见.不仅仅是抗菌药物,其他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降低艰难梭菌定植抵抗能力的因素,如老年、胃肠道手术、应用抗肿瘤药物、长期住院和免疫功能缺陷等均为CD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